07-11年高考试题汇编:必修一专题8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 1.(2007年高考海南单科20题)1952年我国邮电部发行纪念十月革命的邮票,名称为“伟大的苏联十月革命35周年纪 念”,全套4枚。其中第—枚图案为毛泽东访苏期间和斯大林在一起;第二枚图案为列宁在第二次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上讲话。此套邮票成为我国第一套错体票,其错误在于( ) A.邮票的名称 B.周年纪念的时间 C.第一枚的图案 D.第二枚的图案 【答案】A 【点拨】苏联成立于1922年,而非1917年。所以名称上应为“俄国十月革命胜利35周年纪念”较准确。 2.(2009年高考浙江文综21题)下 列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合作的作品《德意志意识形态》,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主义 B.《共产党宣言》用剩余价值学说,论证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不可避免 C.十月革命的胜利推翻了 统治俄国300多年的罗曼洛夫王朝,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 D.马克思和恩格斯发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伟大号召 【答案】D 【点拨】考察学生对史实的记忆。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合作的作品是《神圣家族》;阐述剩余价值学说的是《资本论》;推翻了罗曼洛夫王朝的是二月革命;“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源自《共产党宣言》,此书是马恩两人合作的成果。 3.(2008年海南高考14题)1880年7月法国政府规定:“凡1880年7月6日以前,因政治犯罪和因违反新闻法行为而被判刑者,一律赦免。”被赦免者既有巴黎公社的战士,也有君主派人士。这表明:在当时的法国( ) A.政府力图借助工人阶级确立共和制 B.君主派重新获得对共和派的政治优势 C.政府欲通过缓和社会矛盾巩固共和制 D.左右两股政治力量严重危及共和制 【答案】C 【点拨】法国1875年宪法颁布,以法律形式确立了法国的共和政体。为了巩固这仅以一票优势获得通过的来之不易的共和制,需要通过缓和法国的社会矛盾求得法国的安定团结。故应选C。 4.(2010高考广东文综21题)《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中有这样的评述:“两个学说都发现了变化的原因在于斗争——生存竞争和阶级斗争。”这两个学说最终形成于 A. 17世纪初期 B.18世纪中期 C.19世纪中期 D.20世纪初期 【答案】C 【点拨】题眼:生存竞争和阶级斗争(学说)。 考点:马克思主义学说与达尔文进化论 解析:阐述“生存竞争和阶级斗争”的两个学说分别是1859年《物种起源》和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因此这两个学说最终形成于19世纪中期。 5.(2009年高考福建文综21题)1917年11月8日,中国驻俄记者刘镜人致电北京政府外交部:“广义派联合兵、工反抗政府,经新组之革命委员会下令,凡政府命令未经该会核准,不得施行。昨已起事,夺国库,占车站……”电文中的“广义派”、“政府”分别指 A.俄国共产党 沙皇政府 B.俄国共 产党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布尔什维克党 沙皇 政府 D.布尔什维克党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答案】D 【点拨】从题干的时间“1918年11月8日”可知反映的事件是俄国十月革命,俄国十月革命是由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材料显然反映的是俄国十月革命,故容易判断“广义派”、“政府”分别指布尔什维克党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6.(2009年高考广东文基32题)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一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这里的“武器”是指 A.暴力革命 B.代议制民主 C.先进的生产力 D.科学社会主义 【答案】C 【点拨】马克思描述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的过程是为了证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合理性和必然性,因为类似的运动又在进行,生产相对过剩造成经济危机,社会所拥有的生产力已经不能再促进资产阶级文明和所有制关系的发展。 资产阶级的关系太狭窄,再容纳不了它本身所创造的财富。同时,也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社会化的生产力),并产生了运用这种武器的人——无产阶级。 7.(2008年高考北京文综21题)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进程中出现过两个政权并存的特殊局面,标志这一局面结束的事件是( ) A.二月革命的发生 B.《四月提纲》的提出 C.七月事件的发生 D.十月革命的胜利 【答案】C 【点拨】本题属于简单题,旨在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根据教材可知,结束俄国十月革命前两个政权并存特殊局面的标志性事件是七月流血事件的发生。 8.(2008年高考广东文科基础34题)十月革命的首创性体现为 A.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B.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政权 C.第一次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践暴力革命理论 D.第一次在落后资本主义国家成功发动社会主义革命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