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取消西南地区的土司衙门,改由朝廷派遣不世袭、有任期的官员管治 18、宋代以前,丞相、大臣上朝时,可与皇帝“坐而论道”,宋代开始,丞相、大臣只能站着议事,到明清时,大臣奏事必须跪着。中国古代大臣上朝礼仪的变化从本质上说明了 A、丞相和皇帝的关系日渐疏远 B、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C、满族与汉族风俗有 很大区别 D、皇帝刁难大臣,以便控制 19、近代,西方列强可以开始将大量商品倾销到宁波是在哪一不平等条约签订之后 A、中英《南京条约》 B、中俄《改定条约》 C、中日《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0、1895年,外国在中国设立的 工厂约80家,到1900年迅速增加到933家,并深入到中国的各个经济部门。产生这种变化的因素是 ①列强割占了中国大量领土 ②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 ③列强享有“片面最惠国待遇”④列强实施“以华制华”的政策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1、莫里逊是澳大利亚人,曾任《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中华民国总统政治顾问。他居住在北京30余年(1887~1920),亲历了近代中国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他的大量报道、通讯与日记成为研究这一段中国历史的重要素材。下面这些资料里,你认为哪些不可能是他亲身经历留下的 ①火烧圆明园的现场报道 ②八国联军侵华的照片 ③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誓就职的照片 ④南京大屠杀的有关报道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2、《辛丑条约》的内容中最能体现清政府已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 工具的条款是 A、清政府要向列强支付大量赔款 B、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 C、拆毁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的炮台 D、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23、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发生在下列哪次战争中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4、“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仨月遍地红”,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 A、山东富有革命传统 B、顽固派暗中支持义和团 C、山东所受宗教侵略严重 D、遭受帝国主义侵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5、19世纪七八十年代,先通过军事斗争消灭了阿古柏主力,又通过外交斗争收回了伊犁的两个重要人物是 A、李鸿章 曾纪泽 B、左宗棠 曾纪泽 C、曾纪泽 左宗棠 D、丁汝昌 李鸿章 26、19世纪的爱国诗人丘逢甲在《往事》中写道:“银烛鏖诗罢,牙旗校猎还。不知成异域,夜夜梦台湾。”这里“台湾成异域”是指 A、鸦片战争中英国占领台湾 B、甲午战争中日本占领台湾 C、荷兰殖民者占领台湾 D、《马关条约》后日本割占台湾 27、抗日战争期间,下列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广州陷落 ②台儿庄战役 ③卢沟桥事变 ④九一八事变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①③②④ D、④②③① 28、抗日战争与中日甲午战争相比,中国方面最大的变化是 A、领导集团不再是腐朽的统治集团 B、国家综合实力增强 C、中华民族觉醒,形成全民族抗战 D、军队素质提高,将士具有爱国精神 29、近代史上日本侵略者先后在中国制造了两次大规模屠杀事件,其地点是 A、青岛 南京 B、旅顺 广州 C、旅顺 南京 D、威海卫 上海 30、卢沟桥事变是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对此理解最确切的是 A、中国军队开始抵抗 B、国民政府正式宣战 C、日本旨在侵占中国 D、引起全国人民的广泛抗战 第Ⅱ卷(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每题20分,共40分,完成在试卷上) 31、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丞相、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如议。”制曰:“可。”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