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8. “如果基督教国家参与镇压这场运动将是很悲哀的,因为起义者们抱着一种争取进步的激情和作全面改革的意向,……目前显得较可取的惟一政策,……避免与内战双方发生任何政府层面的瓜葛。”这则材料反映出( ) A.太平天国运动初期英国采取中立政策 B.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英国避免介入 C.北伐战争时期英国奉行中立政策 D.辛亥革命时期英国采用外交孤立政策 19.从《南京条约》到《马关条约》反映出列强侵华的趋势是( ) A.从经济侵略到政治侵略 B.从开口通商到割占土地 C.从单独侵华到共同侵华 D.从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 20、19世纪的爱国诗人丘逢甲在《往事》中写道“银烛鏖诗罢,牙旗校猎还。不知成异域,夜夜梦台湾。”这里“台湾成异域”是指( ) A.鸦片战争中英国占领台湾 B.甲午战争中日本占领台湾 C.荷兰殖民者占领台湾 D.《马关条约》后日本割占台湾 21. 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武汉将举全市之力筹办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活动。辛亥革命对我国的近代化做出了重大贡献,最主要表现在( ) A.推翻了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B.创立了民主共和制度 C.动摇了封建制度的根基 D.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2.下列有关五四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开端 B.提出了“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 C.青年学生是运动的先锋 D.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23.下列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说法,不符合史实的是:( ) A.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B.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C.抗日战争的胜利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D.中共一大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奋斗目标 24.20世纪30年代,一曲凄怆的《松花江上》唱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歌中唱到:“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歌中的“那个悲惨的时候”是指( )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南京大屠杀 D.淞沪会战 25.毛泽东曾在一篇文章中宣告:“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的主要标志是( )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渡江作战与解放南京 C.三大战役的胜利 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卷共5小题,共50分。 26.(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康熙帝说:“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他人,则渐不可行。所以无论臣细,朕必躬自断之。” ——《东华录》(清) 材料二 人们参加社会的理由在于保护他们的财产,他们选择一个立法机关并赋予其权力的目的,是希望由此 可以制定法律,树立准则,以保卫一切社会成员的财产。……当立法者们图谋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专断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人们就无须再予以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予人们的抵抗强暴权利的共同庇护。 ——约翰•洛克《政府论》(英) 材料三 1.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4.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8.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9.议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议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询问。 ——《权利法案》(1689年)(英) 请回答: (1)概括指出材料一与材料二观点的不同之处。 (2)结合时代背景比较这一历史期中、英政治体制的不同特点。 (3)分析中英不同的政治体制给两国历史发展所带来的不同影响。 27.近代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有力保障。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未经谇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招募或维持常备军;议会必须定期召开;议员的选举不受国王的干涉。 (1)分析指出,上述材料对英国的政治体制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材料二 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在2004年国庆日演说中说:“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