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高一历史同步检测题:上册9月月考测试题(4)

http://www.newdu.com 2020-05-14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35.1937年10月,英国戈兰茨公司第一次出版了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纪实文学作品《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该书一问世便轰动世界,在伦敦出版的头几个星期就连续再版七次,销售10万册以上。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共领袖人物的个人魅力
    B.西方国家对南京国民政府的失望
    C.抗战爆发,中国地位日益重要
    D.国际友人对中共的同情
    36.《东史郎日记》(日)记载:“在(南京)马群镇警戒的时候,我们听说俘虏们被分配给各个中队,每一个中队两三百人,已自行处死。”“七千人的生命(俘虏)转眼之间就从地球上消失,这是个不争的事实。”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是道听途说的,不符合事实
    B.可供研究南京大屠杀的情况使用
    C.真实反映了淞沪会战的惨烈场景
    D.说明中国开始进入抗日战争时期
    37.20世纪30年代末,美国的《时代》杂志报道“日本人在攻克了中国的波士顿、纽约和华盛顿后,正在向中国的芝加哥进发。”文中“中国的波士顿、纽约和华盛顿”分别借指( )
    A.北京、南京、上海 B.南京、上海、北京
    C.上海、南京、北京 D.北京、上海、南京
    38.“中央诸要人于真相未全明了之前,遽于数小时内决定张学良之处罚,……然余个人实不敢苟同,因此立下决心愿全力以求不流血的和平与迅速之解决。”据此判断,该材料应出自
    A.张学良《东北易帜回忆录》
    B.张学良《西安事变回忆录》
    C.蒋介石《1936年日记》
    D.宋美龄《西安事变回忆录》
    39. 蒋介石在1937年南京失守后发表告国民书,声称:“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城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这说明( )
    A.国民党决心与共产党合作抗日
    B.国民党统治中心转向农村
    C.国民党决定开辟敌后战场
    D.国民党号召全国民众奋起抗日
    40.2010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人们在抨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的同时,也对抗日战争陷入了沉思。有人指出:抗日战争是以惨痛的代价为民主革命作奠基石的。这块“奠基石”主要是指( )
    A.刺激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B.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沉重地打击日本帝国主义
    D.壮大了人民民主的力量
    藁城市一中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月考一
    高一历史答案页
    二、非选择题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秦统一后在如何管辖地方的过程中存在着哪两种意见?这两种意见的最主要分歧是什么?最终秦朝实行了什么制度?(6分)
    (2)材料二表明,元初在治理国家问题上存在着怎样的争执?其实质是什么?(4分)
    (3)材料三表明,元初地方行政设置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何意义?(8分)
    (4)以上材料说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发展变化的趋势是什么?(2分)
    42.阅读下列材料:(20分)
    材料一 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我们要求立刻给进攻的日军以坚决的反攻,并立刻准备应付新的大事变。
    全国上下应立刻放弃任何与日寇和平苟安的希望与估计。  ……我们的口号是……不让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中国寸土,为保卫国土流最后一滴血!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略!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驱逐日寇出中国!
    ——《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1937年7月8日)
    材料二 (如果中国)临到最后关头,便只有全民族的生命,以求国家的生存,那时切再不容许我们中途妥协……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在和平根本绝望之前一秒钟,我们还是希望和平的,希望由和平的外交方法求得卢沟桥事变的解决。
    ——7月17日蒋介石庐山谈话
    材料三 中国今日郑重声明,中国之领土主权,已横受日本之侵略,《国联盟约》《九国公约》《非战公约》,已为日本所破坏无余……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
    ——《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一、二,说明二者在对待日寇侵华的态度方面有何不同?(6分)
    (2)比较材料二、三,说明国民党在对待日寇侵华的态度方面有何改变,请分析其改变的主要原因。(8分)
    (3)概括三段材料的共同立场,并据此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其相同影响。(6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