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一讲 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的特点 1.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孟子•告子》)上述材料不能反映的是( ) A.描述了西周分封制的情况 B.天子与诸侯都是宗族、姻亲关系 C.诸侯有保护天子的义务 D.当时常有诸侯“不朝”的现象 2. “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百世不迁者, 别子之后也。”(《礼记•大传》)材料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 A.禅让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3.据 《 史记 》 载,周武王灭商后“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周与鲁的关系是( ) A.父子 B.兄弟 C.平等 D.大宗与小宗 4.在西周初年,下列哪个人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 ) A.甲是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进攻,兵败后降周 B.乙是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 C.丙带兵攻打商纣王,为周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D.丁是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 5.《三字经》写道“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其中“最长久”的主要原因是周朝实行了( ) A.世袭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礼乐制度 6.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根据这一规定最有资格继承王位的人是( ) 7.据说周公东征以后,“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其中的“封建”指的是( ) A.分封诸侯国 B.进行封建改革 C.实行宗法制 D.任人唯亲 8.儒家经典把君子人格的修养和完成设计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历练,在此程序下,从个人到“家”、再到“天下”的一种层次扩展的关系,实质上体现了( ) A.王位世袭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郡县制 9.在2005年进行的全国l%人口抽样调查中显示,我国男女人口比例为106、30:100。新生儿性别比例失调,这说明重男轻女观念仍然存在。下列关于这种观念形成的历史原因表述中最恰当的是( ) A.宗法制 B.科举制 C.近代新式教育的推广 D.郡县制 10.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公元前481年,齐国的大夫田常杀死齐简公,自立为相。其后田和取代姜氏正式成为国君。这反映出在齐国( ) A.周的分封制已遭到破坏 B.确立了新的社会制度 C.打破了等级尊卑观念 D.废除了贵族特权 11. “天子经略,诸侯正封,古之制也。封略之内,何非君土?食土之毛,谁非君臣?故《诗》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摘自《左传》昭公七年这段话反映中国古代制度的沿革,这种制度是( )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