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 1.国家发改委、国家物价局等多次发布条文,要求商品销售要实行明码标价。这一行为在我国最早可以追溯到 ( )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朝 C.汉朝 D.明清时期 解析: 秦朝管理“市”的法律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 答案: B 2.(2011•佛山市质检)客家民谣:“龙田墟,二五八(注:农历,即当地赶集的日子)。”这里的“墟”在宋代应属于( ) A.晓市 B.村落 C.草市 D.夜市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关键词是“赶集”。选项A、D分别是早市和夜市,一般没有日期限定,选项B不符合材料,三项均排除。选项C“草市”是乡村定期集市,符合材料,是正确选项。 答案: C 3.电视剧《走西口》在央视开播后受到欢迎。其实在历史上,“走西口”除了是一部分人的生存方式之外,主要指的是一种经商活动。“走西口”所描写的商帮在古代与徽商齐名,它是( ) A.浙商 B.闽商 C.粤商 D.晋商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走西口”所描写的商帮是指晋商。 答案: D 4.中国古代的“城”主要指城墙及城墙所包围的地区。“市”指商品交换的场所、城墙内的一个区域。“城”“市”连称就构成了“城市”。下列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筑城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B.古代政治体系具有森严的等级 C.中国古代城市兼具政治、经济功能 D.政府非常重视发展城市商业贸易 解析: 从我国古代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来看,中国古代城市兼具政治、经济功能。 答案: C 5.诗歌是时代风貌的体现。下列诗句能够证明唐朝后期坊市制度开始被打破的是( ) A.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B.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客 C.洛阳风俗不禁街,骑马夜归香满怀 D.市人日中集,于利尽锥刀 解析: “洛阳风俗不禁街,骑马夜归香满怀”反映了夜市的繁荣。唐朝后期,夜市出现,说明坊市制度开始被打破。 A反映了整齐划一的城市布局,B说的是草市,D反映了政府对市的严格限制。 答案: C 6.下列各项与城市商业繁荣直接相关的是( ) ①唐诗 ②草市 ③会馆 ④夜市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唐诗是在城市商业繁荣,适应市民阶层的需要的基础上而产生的。而草市是离城镇稍远的民间集市,应排除。会馆是明代在京城、省城、大商埠出现的,夜市出现于唐宋时期的繁华都市。 答案: C 7.“夜市喧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天街买卖,直至五鼓,玩月游人,婆娑于市,至晓不绝”,“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袜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材料中描绘的这种经济现象最早出现在( )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