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高一历史同步检测题:下册速效提能演练测试题(带答案)(2)

http://www.newdu.com 2020-05-14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3)材料2的“工官”制度(或官营手工业)。
    一、选择题
    1.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但这种生产方式存在严重的弊端,表现在(  )
    ①发明和革新不能服务于社会 ②新技术不容易推广 ③技术工艺容易失传 ④代表当时的最高工艺水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选A。题目问的是弊端,④是其特点而非局限性。其他三项都符合史实。
    2.中国的青铜器之多之重要,在世界上是少有的。古书说:“国之大事,在祀在戎。”从下面几幅青铜器图片中可以看出,当时我国的青铜器主要是(  )
    A.农具和酒器 B.礼器和兵器
    C.礼器和酒器 D.兵器和农具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对我国古代青铜铸造业特点的理解和阅读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从题干中“在祀在戎”和四幅图片及其说明文字不难判断,戈属于兵器,其余三件属于礼器。
    3.古代罗马博物学家普林尼在《自然史》中写道:“中国称赛里斯,在希腊古语里意思是丝。”你从此材料中获得的信息不包括(  )
    A.中国在世界上曾被称为“丝国”
    B.古代中国盛产丝和丝织品
    C.中国的丝和丝织品远销欧洲
    D.普林尼曾经来过中国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中国是世界上首先发明丝织技术的国家。汉代丝绸远销欧洲,使中国获得了“丝国”的称号。D项结论从题干材料中无法得出。
    4.《柳南续笔》载“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反映了(  )
    A.棉花在内地的传播
    B.松江成为棉纺织中心
    C.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
    D.棉布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
    解析:选D。本题以一段史料创设的关于我国古代棉纺织业发展的新情境,考查学生阅读、提取材料信息并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题干材料反映了棉织品的广泛普及,A、B、C三项结论在题干中没有体现出来。
    5.“波斯老贾度流沙,夜听驼铃识路赊。采玉河边青石子,收来东国易桑麻。”这首诗反映了(  )
    A.丝绸之路的发展兴盛
    B.陶瓷之路的发展兴盛
    C.古代玉石业的发达
    D.古代丝织业的发达
    解析:选A。此题考查学生对丝绸之路有关史实的掌握和提取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时,应根据“波斯”、“驼铃”、“东国”、“易桑麻”等关键信息进行判断。B项与题意明显不符,C、D两项则未能反映古诗的主要内容。
    6.元朝政府在法律上明文规定:“诸匠户子女,使男习工事,女习黹绣,其辄敢拘刷者,禁之。”这说明了(  )
    A.政府保护手工业技术的世代传习
    B.官府强令手工业者世代为官劳作
    C.元代的民间手工业比重日益加大
    D.“工官”工场分工细致,技艺水平高
    解析:选B。本题解答的关键有两个方面:一是依据材料中的“匠户”判断该法律条文针对的是官营手工业中的工匠管理;二是明确材料的含义是要求匠户子女世代为官府服役。由此可见,A、C、D三项表述正确但与题干材料无关。
    7.传统文化是现代流行文化的重要灵感源泉。《青花瓷》这首歌在同学们中间广为传唱,“素坯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传神地表达了青花瓷的特点。下列关于青花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