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外开放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以下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 ①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 ②实行对外开放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一项基本国策 ③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是广东、福建两省 ④已经形成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 A.①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选D。改革和开放都服从于经济建设这一中心,故①说法正确。其他三项,只要回忆教材的基本史实,很容易作出判断。 2.国际舆论曾高度评价当代中国的开放举措,“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35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是指( ) A.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 B.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C.创办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 D.开放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对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准确理解与灵活掌握。解题时应注意题干中的两处关键信息:“开放整个海岸”“35年来”。198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进一步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B、C、D三项史实都是我国对外开放的表现,分别开始于1990年、1980年和1988年,故与题意不符。 3.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我国的对外开放开始于( ) A.经济特区的创办 B.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C.沿海开放城市的设立 D.内地的开放 解析:选A。我国的对外开放逐渐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内地的格局,对外开放开始于经济特区的创办。 4.下列关于经济特区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是中国政府完全行使主权管辖的行政区 ②国家对其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方法 ③其目的是更好地吸收和利用国外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 ④经济特区的设置带来了特区经济的飞速发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选D。据四个选项的表述和教材关于经济特区概念的表述,可知①、②、③、④均正确,答案为D。 5.上海浦东的变化体现了国家对浦东的开发和开放的结果。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上海浦东开发前——“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 材料2:上海浦东的标志性建筑——东方明珠。 材料3:浦东创下了许多“全国第一”:“中华第一楼”金茂大厦、“中国第一塔”东方明珠电视塔、中国第一条磁悬浮铁路、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垃圾发电厂、全国第一个保税区——外高桥保税区、全国唯一一个以“金融贸易”命名和定位的开发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在体制创新、城市管理等方面,浦东的创举更是不胜枚举。仅在法律服务方面,就创建了全国第一家知识产权法庭、第一个法律援助中心、第一个“110”电话报警系统、第一台“999”市民救助电话等。1990年浦东开发初期的生产总值仅为60亿元人民币,到2007年,浦东新区的生产总值达到2 750亿元人民币。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