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给全球化带来的弊大于利 B.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给全球化带来的利大于弊 C.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弊大于利 D.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利大于弊 20.为应对全球经济危机,世界贸易组织于2009年2月9日召集各成员国举行特别会议。这次会议的议题最可能是( ) A.确立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 B.着力推进区域政治与经济一体化 C.致力于保护成员国的民族产业 D.促进各国市场开放,推动贸易自由化 21.二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物质基础是( ) A.美元地位上升 B.最早走出经济危机低谷 C.地理位置优越 D.战后美国经济实力空前膨胀 22.1944年召开的布雷顿森林会议的主要意图是( ) A.建立新的国际货币体系 B.加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C.取代英国的世界金融霸主地位 D.建立国际贸易组织 23.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的国际货币体系中,占中心地位的货币是( ) A.英镑 B.欧元 C.法郎 D.美元 24.美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拥有对重大问题否决权的根本原因是( ) A.世界货币体系以美元为中心 B.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拥护美国的主张 C.美国经济实力雄厚 D.美国在两个组织中拥有绝对多数的投票权 25.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本特征是( ) A.有最雄厚的工业实力和最丰富的黄金储备 B.35美元等于1盎司黄金的法定价格 C.美元与黄金挂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 D.包括中国在内的44个国家的代表共同签订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波音公司制造的B-747巨型喷气客机共有50万个零部件,分别由美、英等6个国家的11 000家大企业和15 000家中小企业合作生产,其中外国企业提供的产品重量占飞机构件总重量的70%。 材料二 美国1970年引进技术费用为1.9亿美元,1981年增至8.8亿美元;韩国1962~1982年间引进技术达2 285项,花费6.81亿美元。1983~1990年引进技术4 695项,付资42.45亿美元,中国1979~1992年签订技术引进合同2 016项,付资170多亿美元。 ——以上均摘自《20世纪世界史》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世界经济中所呈现出来的北美、西欧和东亚三大经济力量相互竞争的局面,将随着地区主义和区域化、集团化趋势的加强而有新的发展…… ——薛敬孝等著《APEC研究》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二,指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和具体表现。(10分) (2)材料三又反映了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指出反映这种趋势的世界三大经济集团的名称。(5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两大经济趋势及其相互关系。(5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人这样描述20世纪初世界经济联系的状况:伦敦的居民可以在1911年的某天,一边喝下午茶,一边打电话订购世界上的任何产品,并放心地等着这些东西送到自家门口;同时,他也可以把自己的财富投资到地球任何角落的自然资源开发和新的冒险事业中;如果他愿意,他可以利用廉价和舒适的交通工具,立即动身去任何国家,在任何地方都能找到舒适的旅馆;他随身携带的金币可以在世界各个地方兑换成当地货币而通行无阻。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针对经济全球化的问题,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说:“如果由于害怕全球化的破坏而希望挡回全球化的力量,我认为是不可取的。”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则认为,“由于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使广大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反而造成……富国愈富,穷国愈穷”。 (1)根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初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10分) (2)依据材料二,分别归纳克林顿与卡斯特罗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对此,你有何看法?(10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