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苏联为了在与美国的争霸中处于优势,非常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③错误,排除即可。 答案: A 7.(2011•浙江模拟)俄罗斯历史学家普罗科菲耶夫在《论苏联的改革》中分析说:“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比如卖糖的小商店一下子消失。再比如,在生态学家的压力下,同时关闭了所有生产洗涤设备的工厂,造成洗涤用品短缺。……这类决策有很多”。作者意在说明戈尔巴乔夫改革( ) A.是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B.在国家经济决策问题上的措施激进 C.在经济领域完全背离了马列主义原则 D.继续采用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解析: A项表述错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制度;B项表述符合材料的核心内容;C项表述不正确,材料无法说明戈尔巴乔夫改革“完全”背离马列主义。 答案: B 8.“改革不是某种心血来潮,不是恍然大悟……改革的实质恰恰在于:它把社会主义和民主结合起来,从理论上恶化实践上完全恢复列宁的社会主义构想。”材料中所说改革的情况是指( ) A.斯大林改革 B.赫鲁晓夫改革 C.勃列日涅夫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 解析: 在以上四个人的改革中,斯大林改革、赫鲁晓夫改革和勃列日涅夫改革仅仅是在经济领域,只有戈尔巴乔夫改革把社会主义和民主结合起来。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9.20世纪50~80年代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先后进行了经济改革。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1983年苏联与世界实际GDP平均增长率对比(%) 对应时期的苏联领导人: 赫鲁晓夫 上台:1953年 下台:1964年勃列日涅夫 上台:1964年 下台:1982年 材料二 “他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潭之中而不能自拔。” ——苏联《文学报》评论 材料三 (1)从材料一看,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经济改革对苏联经济的作用如何? (2)结合史实说明,如何理解材料二中的评价? (3)观察材料三中两幅漫画,根据图一反映的政治主题,判断图二走在送葬队伍的最前头的人是谁? 解析: 第(1)问应注意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上台的时间,再结合材料一图示指出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经济改革的作用。第(2)问要注意评价“徘徊在新旧十字路口”。第(3)问根据苏联解体,可以判断图二走在最前头的应是戈尔巴乔夫。 答案: (1)作用:在一段时期内有一定效果,但长期而言都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失败的境地,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经济存在的问题。 (2)赫鲁晓夫的改革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因此说“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但赫鲁夫改革又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所以说“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潭之中而不能自拔”,“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 (3)走在最前头的应是戈尔巴乔夫。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