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比较的能力。明中期以后,由于商业竞争的加剧,一些商人为壮大队伍增强竞争力,以地域为中心,以血缘为纽带,自发组成了既松散又“亲密”的商帮。他们借助群体的力量,操纵某些地区、某些行业的贸易,从而赢得高额利润,因此应选B。 8.宋代的商业活动与唐代相比有了非常大的发展变化,有一位学者专门为此写了一本书,请你为这本专著选择一个合适的书名( ) A.《坊墙倒塌以后》 B.《汴河两岸》 C.《长安城的落日》 D.《宋代东京城的辉煌》 解析:选A。本题以独特的角度考查学生对宋代商业发展特征的理解和把握。答案必须全面准确描述宋代的商业特征,据此可以看出B、D两项不够全面,而C项描述的是一城的商业衰落也不是发展变化;根据所学知识,唐代商业发展的突出表现是市坊有严格的界限,而到了宋代这个界限已被突破,表明宋代商业的发展已经超出了前代。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明清晋商把商与士农工同等看待,同样敬重……许多山西商人原本贫寒,他们硬是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白手起家而成大业。著名的旅蒙商号大盛魁(注:创始人最初是肩挑小贩)……成为有影响的大商号后,还在店内供奉着一条扁担、两个木箱,一块石头(曾作秤砣用),其意是警示商号后人不忘当年创业之艰难……山西杀虎口是晋商赴包头必经之地,但此处盗贼猖撅,有民谣称:“杀虎口、杀虎口,没有钱财难过口。不是丢钱财,就是刀砍头,过了虎口心还抖。”尽管如此,晋商却未因此退缩,而是越去越多,形成“走西口”大潮……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谚语,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等。清代祁县富商乔致庸把经商之道排列为:第一是守信,第二是讲义,第三才是取利。 材料2:在繁花似锦的明代商业文化的背后,隐藏着不容忽视的虚假性。……如往酒中掺水,甚至妄称卖的是陶渊明的千年古酒;在鸡肚中塞沙;在猪肉、鸡肉中注水;伪造古董或家谱,漫天要价等等。“伪字”随处可见。这股歪风,在经济发达、商业文化最耀眼的苏州、杭州反而有“大风吹倒梧桐树”之势。人们形容杭州的不少商品弄虚作假是“杭州风,一把葱,花簇簇,里头空”。 ——王春瑜《明清史散论》 材料3:2008年10月6日,国家药监总局接到报告,云南省红河州6名患者用了标示为黑龙江省完达山制药厂生产的两批刺五加注射液,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其中有3例死亡,国家药监总局当即发出紧急通知,暂停销售使用该厂生产的刺五加注射液。 ——新闻网 请回答: (1)结合材料1,说明晋商发展壮大的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2,明朝苏杭一带商品经济发展中存在什么问题? (3)结合现实,我国国内企业的发展应从历史中吸取什么经验教训?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第(1)、(2)问,应注意对材料内容的提炼、归纳。第(3)问结合经营行为带来的后果,分析为国内企业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的借鉴。 答案:(1)自强不息的创业精神和守信、讲义的经营道德理念。 (2)掺假造假,弄虚作假;有名无实,欺骗客商。 (3)在商业经营活动中,要打造诚信品牌,注重产品质量,遵守商业道德,合法经营,才能兴旺发达;违法经营,制售假冒伪劣,只会丧失信誉,害人害己。 附:课内答疑站 探究与思考(教材P19) 1.商业的发展是在农业、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为商业发展提供了产品,故是商业的基础;商业的发展反过来又促进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2.(1)由官府控制到民营商业崛起。 (2)货币由种类繁多到逐步统一,由金属到纸币。 (3)政府对商业控制逐渐减少。 (4)城市商业经济职能逐渐增强。 (5)对外贸易从汉到元兴盛,明清走向衰落。 (6)商人群体活跃,出现商帮。 3.核心:重视商业信誉和商业道德有借鉴意义,因为当今商业社会的欺诈行为,假冒伪劣产品等现象严重,违背了传统的经营之道。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