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高一历史同步检测题: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2)

http://www.newdu.com 2020-05-14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10. 有人这样形容罗斯福新政前后企业与政府关系的变化:新政之前,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新政以来,企业主是大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由此说明( )
    A. 新政后美国推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
    B. 新政后美国政府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
    C. 新政后美国政府放弃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而推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D. 新政后美国政府大力发展国营经济
    解析:C “守夜人”形容国家对本国经济采取自由放任的政策,而罗斯福新政之后国家开始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所以成了“二老板”。
    11. (2010•黄冈模拟)1931年经济学家凯恩斯曾把上街购物的家庭主妇称作爱国者。他说:“现在我们所需要的,不是勒紧裤带过日子,而是一种发展扩张、积极活跃的精神状态,要多干一些实事,多买一些东西,多制造一些商品。”从经济学上看,凯恩斯的“消费爱国论”( )
    A. 没有看到“过剩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必然结果
    B. 表明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C. 没有看到消费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的品种
    D. 提倡超前消费,反对勤俭节约
    解析:B 罗斯福新政主要采用了凯恩斯的主张,要调节生产和销售之间的矛盾,消费的增加必然会刺激生产。
    12. 罗斯福说:“从来在美国没有另外一个人比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私人企业、私有财产和私人利润有着更坚强的信仰……当这个私人利润和自由企业制度面临到毁灭边缘的时候,是这个政府挽救了它。”,这话集中体现了( )
    ①罗斯福代表了资产阶级利益②新政是在维护自由企业制度前提下的改革③新政使美国彻底摆脱了经济危机④新政的出发点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解析:D 本题是一道材料型选择题,我们不难看出罗斯福新政的种种措施根本上都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但却无法彻底摆脱经济危机。
    13. 罗斯福说:“为了永远纠正我们经济体制中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这表明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 )
    A. 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性调整
    B. 用提高国家垄断的程度来消除经济危机
    C. 在保护资本家利益的前提下改善工人和小生产者的状况
    D. 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整,扩大国营经济成分
    解析:A “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指罗斯福新政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它只是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
    14. (2010•广州模拟)“我们的首要任务是给人民工作。要把救济工作统一掌握起来,要把一切形式的交通运输和其他明确属于公用事业的设施,置于国家计划和监督之下。我要求国会准许我使用应付危机的惟一剩余的手段——向非常状况开战的广泛行政权利,就像在实际遭受外部入侵时所应授予我的大权。”(黄安年《二十世纪美国历史》)该段话主要表明了( )
    A. 美国要全面实行计划经济
    B. 美国要通过国家干预经济,对付危机
    C. 总统要扩大权力,以利备战
    D. 美国要实行战时经济动员,对付危机
    解析:B “置于国家计划和监督之下”等文字表明美国开始运用国家的力量来对付危机。
    15. 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期间,美国修建了著名的田纳西河流域水利工程,使该地区变成富庶地区,居民收入大幅提高。美国政府修建这一工程的目的是( )
    A. 该地区水患严重,根治水患迫在眉睫
    B. 通过兴办公共工程解决严重的失业问题
    C. 国家在危机期间也不能放弃大型工程的修建
    D. 制造繁荣景象以增加美国人民反危机的信心
    解析:B 兴办公共工程主要是为了解决严重的失业问题,同时对今天产生了意义深远的影响。
    16. 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美国罗斯福新政对此曾做了有益探索。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全国工业复兴法》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奠定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
    ——苗枫林《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 1933年5月通过《紧急救济法令》,到1936年止,政府大约支出30亿美元用于失业救济。1935年提出《社会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
    ——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罗斯福关注什么社会问题?
    (2)材料二中有关社会保障的内容有哪些?《全国工业复兴法》旨在复兴美国工业,但为什么涉及社会保障问题?
    (3)依据材料二、三,指出“新政”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建立的?
    (4)关于“新政”中的社会保障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为克服危机而采取的临时性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为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而进行的长期性制度建设。请选择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17. 下列一组图片反映了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初的美国社会景象。
    请回答:
    (1)图二、图三反映当时美国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指出这一事件产生的社会原因。
    (2)为应对这一事件,美国政府采取了什么对策?其实质是什么?
    (3)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上述案例中借鉴什么经验或教训?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