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高一历史同步检测题: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2)

http://www.newdu.com 2020-05-14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陈作霖在《炳烛里谈》
    材料二
    图一 穿西装的男子
    图二 辛亥年间,革命士兵在为百姓剪辫子
    图三 西式糕点开始出现在街头摊柜里
    材料三 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
    ——马克思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趋势怎样?如何看待这种变化?
    (2)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三,你得到了什么认识?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78年以后,北京城镇居民食品消费的一个重要转变,是彻底抛弃了“胡乱吃饱”的传统做法,开始从“粗放型”向“营养型”转化,有意识地注意食品的营养结构。就粮食消费来看,仅占食品全部支出的9.18%,其中副食品支出到1991年占全部食品支出的57.17%。1978年平均每人每天消费1斤还要多,而到1991年平均每人每天消费粮食不足半斤。
    中国医学科学院卫生研究所根据我国人民的体质、膳食习惯,提出一个规范化的营养标准:每个成人每天平均摄入食物热量2400千卡,蛋白质72克,脂肪73克。即使由国际标准来看,“1984年北京城市居民每天每人摄入的热量为2680大卡,蛋白质80克,两项都超过了国际标准。”
    水果历来是属于温饱之外的奢侈品,但是这一时期已逐渐成为北京城镇居民食品消费的重要内容。1991年平均每人消费鲜瓜果58.80公斤,其中西瓜就将近40公斤。
    ――摘自《改革开放以后北京城镇居民食品消费生活的变化》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以后北京城镇居民的食品消费开始由吃好向膳食合理化转变,居民在食品支出方面,更趋向营养、新鲜、方便、快捷。越来越讲究,比如北京人喜欢吃米,而米的种类却在不断变化,1978年以前,北京人吃的米以籼米为主,20世纪80年代粳米受到普遍欢迎,进入90年代以后,开始选择泰国香米……可是,有人觉得香米虽香,却没有国产好大米有嚼头。有一种中泰 “混血儿”的配方金福米出现在北京的粮食市场上,很快就被许多北京家庭接受了。“没过几年,北京人吃的米又变化了,北京人认盘锦大米、唐山大米……这种米晶莹透明,所含矿物物质极丰富,吃着有清香味。”
    这几年,北京人每年人均购买的鲜菜超过190公斤……鲜菜、肉、蛋、禽、水产品、鲜瓜果等副食品的比重已超过80%,鲜瓜果人均消费量1991年达67.19公斤。
    1978-1998年,北京居民家庭人均食品支出从163.95元增加到2053.82元,平均每年递增13.5%。――摘自《改革开放以后北京城镇居民食品消费生活的变化》
    材料三:“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就要“使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没有贫穷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特点不是贫穷。”――摘自《邓小平文选》第3卷116页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1978-1991和1992-1998两个阶段北京城市居民食品消费变化的各自显著特点。
    (2)北京市居民人均食品支出年增长幅度与我国同时期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幅度比,哪一个增长幅度大?说明什么问题?
    (3)材料三说明什么问题?指出材料三和材料一、二之间的联系。
    参考答案
    1.A 2.A 3. C 4.A 5.B 6.A 7.D 8.C 9.B 10.B 11.D 12.B 13.D 14.C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