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高一历史单元测试题:辛亥革命专题检测试题(有答案)(2)

http://www.newdu.com 2020-05-14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材料三:“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之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之三以上可决弹劾之”;“临时大总统受参议院弹劾后,由最高法院全院审判官互选九人组织特别法庭审判之”。
    思维点睛:《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一个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重要文献,较为集中地体现了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的革命性和民主性。从材料一可以看出,《临时约法》肯定了国民在国家中的主权地位,人民一律平等,并有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从而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否定了君主制的合法性。材料二中规定参议院是立法机构,临时大总统在国务员辅佐下行使行政权,法院为司法机构,从而确定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从国家体制方面排除了建立君主专制统治的可能性。材料三规定参议院有弹劾临时大总统的权力,为今后可能出现的背叛民主共和的独裁者的职务提供了法律依据。这部著名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之所以在1912年3月颁布,主要目的之一是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但是,当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以后,它最终成为一纸空文。
    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法令南京临时政府在其存在的三个多月里,颁布了不少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和文化教育的法令,主要内容有:
    第一,保护人权。根据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的原则,宣布人民享有选举、参政等“公权”和居住、言论、出版、集会、信教等“私权”;命令各级官厅焚毁刑具,停止刑讯;通令保护华侨,禁止贩卖华工;严禁买卖人口,禁止蓄奴,解放“贱民”,允许他们享有“公权”和“私权”。
    第二,扫除封建积垢。革除中国官场讲排场、摆架子的恶习,无论官阶大小都着同样制服;革除历代官厅“大人”“老爷”的称呼,政府内一律改以官职相称,社会上则改称“先生”或“君”;革除陋习恶俗,限期剪除发辫、劝禁缠足,禁止赌博、蓄娼,严禁种植和吸食鸦片等。
    第三,振兴实业。颁布一系列保护工商业的章程、则例,如商业注册章程、商业银行暂行条例等;废除清朝的一些苛捐杂税;奖励华侨在国内投资;提倡垦荒,扶植开发西北资源等。
    第四,改革教育。否定“忠君尊孔”的封建教育,提倡以“自由,平等、博爱为纲”的“公民道德”教育;禁用清政府学部颁行的教科书,新编教科书必须符合“共和民国宗旨”;进行学制改革;旧学堂一律改为学校;男女可以同校;取消读经科,增加自然科学、实业、实用知识方面的课程等等。
    帝国主义对辛亥革命的干涉帝国主义一向仇视中国的革命斗争。当武昌起义胜利后,帝国主义在华的舰队便集结在武汉江面,准备进行武装干涉。但是,帝国主义之间又存在着矛盾,同时由于正在准备进行第一次世界大战,抽不出更多的兵力干涉中国革命,于是打出“中立”的幌子,策划破坏辛亥革命的阴谋。他们看到清王朝已经摇摇欲坠,便采取扶植新的代理人袁世凯的办法来干涉中国革命。在袁世凯还未被清政府重新起用时,他们大造舆论,叫嚷“非袁莫属”“非袁不能收拾”。武昌起义胜利后的1911年11月,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与袁世凯密谋后,由英国驻汉口领事出面,向湖北军政府提出了所谓南北停战的建议,给反动封建势力寻求喘息的机会。后来,帝国主义又促使袁世凯与南方革命势力进行“南北议和”。帝国主义大耍反革命两面派手段,一方面通过照会等方式,“劝说”革命派让步,另一方面把军舰开到长江,进行军事威胁,同时拒绝承认南京临时政府的合法性,扣留全部关余(关税付完后所担保的对外赔款、债款后的余款),对南京临时政府进行经济封锁。结果,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终于在帝国主义的威胁、诱迫下屈服,南北双方达成协议。在帝国主义支持下,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
    合作讨论1
    《同盟会宣言》指出:“驱除鞑虏。今之满洲,本塞外东胡。昔在明朝,屡为边患……满洲政府穷凶极恶,今已贯盈。义师所指,覆彼政府,还我主权。其满洲汉军人等,如悔悟来降者,免其罪;敢有抵抗,杀无赦厂根据你所掌握的有关知识,想一想:同盟会的民族主义与“反满”问题存在一种怎样的关系?
    我的思路:同盟会纲领中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民族主义的内容.就是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满洲贵族的封建专制统治,解除民族压迫。这里确实包含强烈的“反满”思想,但必须看到辛亥革命前革命派所宣传的“反满”,实际上是反对清王朝的反动统治。革命党内存在过片面的“反满”思想,但遭到刊,中山的坚决批判。利、中山与当时的一些激进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认识到,中国之所以遭受如此深重的外来压迫,主要原因在于反动腐朽的清政府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人民与清朝统治者之间的矛盾,成为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的焦点。因此,同盟会民族主义纲领的提出,最大限度地孤立了清朝统治者,大大加速了清王朝土崩瓦解的过程。但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条件下,主张民族主义而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这是同盟会纲领的弱点之一。
    合作讨论2
    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正式下诏退位,其优待条件是:尊号仍存不废,民国以君主之礼待之;皇室费用每年400万元,由民国政府拨付;清帝暂居故宫,日后移居颐和园;原有私产,由民国政府特别保护。
    想一想,清帝退位为什么得到如此优厚的条件?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我的思路:南北议和期间,袁世凯在得到南方临时政府与孙中山待清帝退位后就推举其为大总统的允诺后,即利用革命的威胁加紧向清廷施压,诱迫清帝退位。1912年1月26日,良弼在北京被同盟会会员彭家珍用炸弹炸伤,两日后死去。这一事件令清廷王公贵族胆战心惊,纷纷逃离北京。与此同时,袁世凯暗中指使文武百官“请愿共和”,胁迫清帝退位。就在彭家珍炸伤良弼的同一天,段棋瑞等46名前线北洋将领,联名通电,要求清廷“明降谕旨,宣示中外,立定共和政体”,否则将带兵入京,武力解决。 山西、河南、直隶、山东等地巡抚也纷纷电奏朝廷,要求实行共和。读到这些请愿通电后,清室皇族亲贵感到大势已去,于是决定“逊位”,以取得退位后的优待条件。2月3日,清廷授权袁世凯与南京临时政府磋商退位条件。经过多次交涉,2月9日,南北和谈代表就清帝退位问题达成协议。由此可见,这一过程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合作讨论3
    1912年2月,南京临时政府公布了由沈恩孚作词、沈彭年作曲的《中华民国国歌》:“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迫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结合你所掌握的课内外知识,谈谈你对《中华民国国歌》的理解。
    我的思路:这首《中华民国国歌》以冼练晓畅的文字集中概括了清末以来包括革命党人和立宪派在内的一切有识之士力追不舍的奋斗目标,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不甘落后、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唱出了人们前所未有的豪情与意气。所谓“揖美追欧,旧邦新造”,从政治上看,就是要效法欧荚,在中国建立一个真正的近代民主国字;从社会发展取向上看,意指要赶超列强,使中国跻身世界强国之林。而“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明白宣示了长期以来饱受欺凌的中国人民爱好和平的美好愿望。总而言之,中华民国的国歌以其特有的东方旋律,表达了新时代新国家新国民的心声。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