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川一中2011—2012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试卷 卷面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描写的是中国人对祖先及逝去亲人的怀念、祭祀的风俗。对祖先的祭祀体现了家族的传统,这个传统与下列制度关系密切的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2.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材料中所说的这项制度指的是: A.世官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3. “昔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诗词中提到的四位皇帝: A.都在地方推行分封制和行省制度 B.都出身于农民阶级,曾是农民起义领袖 C.都不同程度地加强了专制皇权 D.都废除了丞相制度,设立了军机处 4.19世纪中叶,针对列强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大师雨果先生愤怒地写道:“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文中的“两个强盗”和“夏宫”是指: A.英、法 圆明园B.葡、西 圆明园 C.美、日 颐和园 D.俄、日 紫禁城 5.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的不平等条约分别是: A.《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B.《南京条约》 《辛丑条约》 C.《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D.《南京条约》 《北京条约》 6.下列事件属于中国人民群众自发抗击列强侵略的有: ①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②黄海海战 ③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④义和团运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7.1958年美国人伊罗生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以下六个阶段:①尊敬时期(18世纪),②轻视时期(1840—1905),③乐善好施时期(1905—1937),④赞赏时期(1937—1944),⑤清醒时期(1944—1949),⑥敌对时期(1949——)。其中第④阶段看法的成因是中国: 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成为抗击日本法西斯的重要力量 C.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 D.成为美苏冷战的前沿 8. 2008年上映的电视剧《中国兄弟连》讲述:一次战役后国民党军队一个连去营救被日军围困的情报人员,与新四军的一支游击队在途中恰好相遇……两支“友军”在抗击日军的过程中联合杀敌成为生死兄弟。此种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A.九•一八事变后的东北地区 B.华北事变后的华北地区 C.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时的西北地区 D.七•七事变后的江南地区 9.据台湾《联合报》(2010年11月)报道,有83%的台湾民众认为孙中山是“中华民国”的“国父”,这主要由于孙中山: A.领导了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 B.领导了太平天国运动 C.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D.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推翻了三座大山 10.1851年与1911年都是辛亥年,在中国都发生了大规模的革命运动,这两场革命运动的相似之处有: A.参加革命者都是农民阶级,都创立了“拜上帝会”。 B.参加革命者都是资产阶级,都建立了同盟会。 C.革命都从中国南方开始,发动者都尝试用暴力推翻清朝。 D.革命都是为了建立西方式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11.诗言志,史铸诗。毛泽东、周恩来等第一代领导人以其气势磅礴的诗篇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峥嵘岁月。下列诗句所指史实按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②“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③“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④“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③④②① D.②③①④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