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竞争的角度看,若上海纺织业没有在国内竞争中获得优势,它会由国内走向国外吗? 引导学生分析:作为在国内竞争中产生的优势地区的优势产业,上海纺织业已具备相当的规模、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为了把市场做得更大,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能力,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必然从国内走向国外,积极参与更充分、更高层次的国际竞争。 2、上海企业纷纷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有哪些积极影响? 引导学生分析: (1)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行业本身在国际竞争中的生存能力 (2)有利于提高地区和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国际竞争能力 (3)国内的优势企业走出去,国外的优势企业也会走进来,这种优势互补正是世界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从而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由于我国经济是世界经济的一部分,因此,世界经济的发展反过来又会促进我国国内资源的优化配置。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是市场经济的竞争特性促使国内优胜企业和行业从国内走向国外,并在国际竞争中不仅提高了企业和行业本身的生存能力,还增强了地区和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和竞争能力。 由此可见,实行对外开放确实是市场经济竞争性特点的内在要求。(再强调(2)的板书内容) 懂得了市场经济的开放性和竞争性要求实行对外开放的道理,请评价这样一个现象: 计算机文本:为什么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会带来对外开放的发展(水平越来越高、程度越来越深、范围越来越广)? 计算机文本:显示设问 结论: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一直致力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探索和实践,并逐步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而市场经济的开放性和竞争性又要求实行对外开放,所以,正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在规律的推动下,才使我国越来越深地被融入到世界经济中去。这也证实了实行对外开放是发展我国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自觉愿望。 板书:2、中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过渡)事实上,改革开放20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不仅证明了对外开放是适应经济国际化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发展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同时更是我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为什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13~114页。 (在学生看书时口述) 1)我国是在什么条件下搞现代化建设的? 2)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最突出的困难是什么? 计算机文本:我国近几年资金缺口一览表 1995年,全国财政收入618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9445亿元,资金缺口约13257.27亿元; 1996年,全国财政收入736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3660亿元,资金缺口约16294亿元; 1997年,全国财政收入864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5300亿元,资金缺口约16658亿元。 (口头提问)面对如此巨额的资金缺口,我们可以采取哪些办法来解决? 解决:靠国内筹集,引进外资 (过渡)哪种方法最有利于解决问题呢?还是让事实来说明,请看以下几幅图: 计算机文本:动态显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外资利用情况以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经济成就图 (口头)设问:假如没有对外资的大量利用和先进技术的引进,结果会怎样? 学生得出结论:可见,实行对外开放,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是解决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最突出困难的最佳选择。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外在必要条件。 板书:3、中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 总结:综上所述,我国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 (从外在客观条件看)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既是生产社会化特别是经济国际化的外在客观要求;(从内在要求看)也是我国发展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从作用看)更是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 设问:在这三点原因的背后,是否还隐含着更深层次的原因呢? 教师分析: (1)反映了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 (2)反映了人民的根本利益; (3)体现了国家的意志。 因此,我国把实行对外开放作为了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而不是把它当作权宜之计和一般国策。 (口头)提问:我国把实行对外开放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那么,这对我们个人有何要求? (1)认可支持对外开放这项基本国策;为今后参与对外经济活动作好准备。 (2)在今后参与经济活动中不要把自己封闭起来,应以开放的观念和意识来处理各种经济事务。 计算机文本:总结板书 1、中国实行对外开放•••客观要求 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的 2、中国实行对外开放•••内在要求 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3、 中国实行对外开放•••必要条件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