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与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 2. 了解两性氧化物和两氢氧化物的概念。 3. 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能力目标: 通过自学、思考、对比、实验等方法培养观察、分析、推理、归纳等探究式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原子的核外电子慨排布和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的规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我们在学习碱金属和卤素时,已经知道一些元素的原子结构相似其性质也相似,人类已经了现了一百多种元素,这些元素的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都有些什么联系?这就是本节要讨论的问题。 [板书]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 一个星期由星期一到星期日为一周,种表记时,从零点到24点为一天。这种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现象,我们称之为周期性。我们学过的碱金属元素、卤族元素,随原子核外电子数的增加,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增加,但最外层电子依然是1个和7个,这也是周期性的一种表现,元素以什么为序排列表现周期性呢? [设问]什么叫原子序数?根据原子序数的规定方法,该序数与原子组成的哪种粒子有关?有什么关系? [板书]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核外电子数 我们把核电荷数从1~18的元素按课本P97页表5-5排列。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