⑤这是怎样一种令人感动的变更啊! ⑥面对着那带露浅笑的小巧面孔,我不禁想起不算太长的生命旅程中,经历的一次次艰辛和喜悦——那声在雪地深处响起的微弱而真切的轻声呼唤,那双在我快要绝望地放弃时伸来的援助之手,那盏在我只想躺在地上,不愿再起来行走时燃旺的温暖明灯……这样简单而真实的关爱,这些微弱而深刻的光芒,曾像这朵首先来到春天的鲜花一样,激励着我再一次奋然前进。对于我们平凡而卑微的生命来说,这,该是多么令人欣悦、感恩的幸福啊! ⑦又想起去年夏天,在涪江边散步时的情形,流经我身边的这条著名河流,其实还算不上什么壮阔,也许,只有在它历尽千辛万苦,抵达遥远的嘉陵江,并汇入长江后,才会令人想起诸如伟大、雄浑之类的赞美言辞。但我知道,我清楚地知道,在更为遥远的另一个地方,在它的源头,那叫雪宝顶的冰峰间,它又是怎样一点一滴地聚敛着微弱的生命。就像我知道,这来到春天的第一朵鲜花,在开放出令人兴奋的绚丽光彩前,它所经历的痛苦挣扎和血泪艰辛。 ⑧其实,在任何一种博大的辉煌背后,都掩藏着许许多多鲜为人知的苦痛和艰辛。也许正因为那苦痛和艰辛,那博大,那辉煌,才更令人敬慕、向往、尊崇。就像我们的生命,是必得要经历漫长的跋涉和坎坷,才能到达那风光迷人的峰顶。而那峰顶,也只有经过期待和失望的磨砺,才会更加美丽迷人。 16. “春天的第一朵鲜花”为什么使作者产生了“一种莫名其妙的激动和颤栗”? (4分) 17.“这朵鲜花,也如此真实地到达春天,到达我的血液和灵魂了”的含意是什么?(4分) 18. 文章的题目是“春天的第一朵鲜花”,作者在第六、七两段却不惜用大量笔墨来写记忆中的另一些事情,请分析这样写会产生怎样的效果。(6分) 19. 本文作者借“春天的第一朵鲜花”要告诉我们的哲理是什么?(4分) 六、(12分) 20.把下面关于“科学发展观”概述的长单句改为三个短句。(4分) 科学发展观是在适合中国国情和顺应时代潮流的前提下,按照统筹兼顾的总体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方法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使上下文连贯起来。(4分) 我常想,人们常说的“腹有诗书气自华”肯定有其合理性, 正如《五人墓碑记》中提到的许多读书人,在阉党高压下不照样易志变节?而五人 “素不闻诗书之训”,不照样激昂大义,蹈死不顾?我认为我们青年人 要学会学习,学会探究,但更要学会做人。 我写下了不足为外人道的《自诫书》:正直善良,温和谦逊,以为立身之本;自强不息,即使是最飘渺的梦想,也绝不放弃…… 22.根据下面的材料,概括我国使用普通话情况的两个特点。(4分) 国家语委近日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民众中没上过小学的有0.36%的人会使用普通话,上过小学的有4.69%的人会使用,上过初中的有56%的人会使用,上过高中的有75.76%的人会使用,上过大专的有86.77%的人会使用。普通话在城市里已成为校园语言,城市教师达到普通话二级标准的占90%。在农村地区普通话也基本用作教学语言,农村教师达到普通话二级标准的占60%。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现实生活中,但现实生活往往有这样那样的缺憾,于是,我们又都生活在一定的理想生活中。这种理想的生活因人而异,带有鲜明的个性色彩。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使我们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使我们感到生活的美好。这种向往,也是人类发展的原动力之一。那么,你的生活中有怎样的缺憾?因而你向往什么样的生活呢? 请以“我向往这样的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