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别下边各组句子里加点词的用法。 (1)3个“于”。“于”在文言中都作介词用,功能是与后面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构成介宾短语作状语或补语,起修饰或补充说明作用。如第1个“于”,在“取之于蓝”这个句子里,“于”当“从”讲,与后面的“蓝草”构成介宾短语“从蓝草中”修饰“取”这个动词谓语。第2个“于”,在“而青于蓝”这个句子里,“于”当“比”讲,跟后面的“蓝草”构成介宾短语“比蓝草”,修饰“青”这个形容词谓语。第3个“于”,与后面的“物”构成介宾短语,意思是“向外物”,修饰动词“假”。“于”作介词单独使用大致就是这个情况。 (2)2个“者”。“者”在文言中大多有两种意义。第1种不能像其他代词那样单独作句子成分,只能用在形容词、动词或动词短语后面,组成名词性的结构,表示“……的人”、“……的事物”的意思。也就是说这样的“者”字跟前面的词语结合已经有了名词性。如“假舟楫者”,就应该理解成“凭借船桨的人”了。第2种情况是表示略作停顿,提示下面要说的内容。常见的如“陈胜者,阳城人也”,这个“者”字用在“陈胜”后面,强调“陈胜”这个主语,引出谓语部分。咱们这题的第2个“者”用在“不复挺”后面,“不再挺直”这个意思已经讲得很清楚了。这是事情的一个结果,这里用“者”字停顿一下,引出下句事情的原因。 (3)4个“而”。“而”在文言中单用基本上是两种意义,作连词或相当于“尔”的代词。这里主要说前一种作连词,作连词连接的对象有两种情况,那就是用在句子中间连接词与词,另一种是用在句子的开头连接前后句。词语之间,句子之间常会有并列、顺承、递进、转折、假设、因果等关系。弄清这些再做这题就方便了。第1个“而”用在句中,前后词语是并列关系,可译成“又”;第2个“而”用在句中,前后词语是修饰和被修饰关系,可译成“地”;第3个“而”,用在句首,前后句是转折关系,译为“但是”“却”;第4个“而”,用在句首,前后句中顺承关系,译为“就”或“于是”。 【模拟试题】 第I卷 一、(12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数落(shǔ) 多财善贾(gǔ) 传记(zhuàn) 杳无音信(miǎo) B. 毗邻(bì) 前后相属(zhǔ) 侍候(shì) 洁身自好(hào) C. 便笺(qiān) 人才济济(jǐ) 静谧(mì) 博闻强识(zhì) D. 混淆(xiáo) 信手拈来(niān) 徜徉(cháng) 稳操胜券(quàn)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在这次举行的“当代书法展上”,各种书体与风格的作品等量齐观 ,保证了展览的专业性与流派的代表性。 B. 近年来,随着流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松花江污染问题也日渐严重,因此恢复松花江的生态功能间不容发。 C. 在今年的“排队推动日”活动中,虽仍有凤毛麟角的几个“不自觉者”,但广大市民不论乘车还是购物都能自觉排队。 D. 听说这家晚报和当地电信部门将联合举办高校招生大型电话咨询会,请有关专家答疑解惑,考生和家长都喜出望外。 3.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 这篇文章介绍了传统相声所用的押韵、谐音、拟声等方面的详细的语言技巧和表达效果,内容丰富,饶有趣味。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