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综合辅导 >

高二语文测试题:竞赛试题及答案(2)(2)

http://www.newdu.com 2020-05-07 新东方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文化的无处不在,导致文化形态多种多样,不像过去那样都是引领性的、严肃认真的。出现了一些不触犯基本的法律法规,境界并不十分高、未必有多少现实意义的作品,就是供大家一笑或者消遣一下空余的时间。我吃完晚饭,也会看一些肥皂剧,轻松一下。现在有一些人以回忆过去为乐,把当下的文化生活贬得特别得糟糕,认为现在的文化都堕落了。我看不是那么回事。
    编辑:同意您的基本判断,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资本的趋利本性,再加上“非恶不足以吸引观众”的偏见,一些文化产业人热衷“打擦边球”;而文化管理和行政手段是因应式的,也就是只能确保不触犯底线。如果文化生产者能自觉地在大众文化中寄寓真善美的价值该多好。
    王蒙:你说得很对,国家的法律和行政手段,只能管底线,无法主动地规范作品都有很高的境界。而人们的文化消费需求又决定了文化企业、文化市场往往更加注重数量。我们有文化管理调控的一块,也有群众不断增长的自然需求。可是,咱们缺一手,是什么呢?就是真正的文化精英在文化产业、事业,文化的生产消费当中所起的一种平衡、引导和遏制的作用。
    欧洲也好、美国也好、日本也好,他们都有一种力量。有一种什么力量呢?就是平衡这个市场。他们不反对市场,也不咒骂市场,因为用不着咒骂。
    不咒骂,但是有我自己的观点、自己的尺度。不能光大骂,骂完以后,又没有一个能够平衡它的明确而具体的文化导向,或者你并没有平衡文化的实力。
    编辑:文化的诚信,为大多有识之士认同。对资本的制衡,需要有公信力的评奖,也需要有公信力的各领域专家。
    王蒙:时常听到这样的故事,说一个中国古代的文化名人,河南说他出生在河南,安徽说他出生在安徽,湖北说他出生在湖北。这种情况下,各地请专家来论证,这些专家说的话很可能一点准头都没有。为什么呢?一个县委书记出手就“摆平”了:请专家吃饭,又请专家带着家属住星级宾馆,临走的时候还送一大堆土特产,弄不好还有一个红包。这个专家马上就认定是这儿了。怎么可能不是这儿呢?这种“瘪三”样的专家,在全世界恐怕都是没有的。世界上那些真正的专家都有股子牛劲。别的事你说什么都可以,但是一说到专业领域,你绝对没我知道的多,你要胡说八道我绝对不承认。什么时候中国能够有这么一批真正的专家,说的话群众信,领导也信,文化就强大了。
    编辑:在我们的大众文化生产和国际文化传播过程中,迫切需要有公信力的专家来甄别和总结:我们文化传统中哪些需要今天的中国人继承发扬,外国文化中哪些东西值得我们学习。这些问题如果没有基本共识,文化就会涣散失神,大众文化和国际传播中就会出现人文精神缺失的问题。
    王蒙:我觉得在某种意义上,咱们的文化生活中出现了一种“价值失语”的状态。举一个例子,前几年,有个地方突然弄了一批小学生穿上所谓的汉服,我看着像大清国的服装,在那儿念《三字经》和《弟子规》。五四运动90多年了,新中国成立60多年了,最后回到清朝去了,这太恶心了。《三字经》里面有一些好的东西,讲要学习,要孝敬父母,这都是对的。但是,它第一不承认儿童游戏的权利,“戏无益”就是游戏一点好处没有,这违背儿童的天性,是完全错误的;第二,它没有任何维权的意识,只有孩子服从父母。
    《二十四孝》里面“卧冰求鲤”、“郭巨埋儿”等典故,鲁迅曾经深刻地批评过。“五四”时期不论左派、右派,都否定那些东西,可是现在反倒成了大“香饽饽”了,这种现象也不太正常吧。
    弘扬传统文化我是非常赞成的。中国人如果完全离开中国的传统文化、或者想在中国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却只知大骂传统文化,这等于“自绝于人民”,但对传统应当有所取舍,有所引导,有个说法。
    同时,我们也要有宽阔的胸怀包容各种有益的文化。有的专家为了表示自己伟大,就痛骂、痛斥那些流行文化。其实用不着痛斥,文化有不同的层次。(节选自《人民日报》,2011年6月7日,有删改)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