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翻译与默写(翻译每个3分,默写7分,总16分) 12、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13、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殍而不知发。 14、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5、默写(7分) ①、风急天高猿啸哀, 。(《登高》) ②、 ,犹抱琵琶半遮面。(《琵琶行》) ③、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④、 ,蓝田日暖玉生烟。(《锦瑟》) ⑤、画图省识春风面,_____________________ 。(《咏怀古迹(其三)》 ⑥、 ,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后面的问题。(10分) 题 画 (宋) 李唐 云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容易作之难。 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燕脂画牡丹。 【注】李唐初在杭州,靠卖画糊口,生活艰难。这是作者自己在画上所题的诗。 16、请用自己的语言描摹李唐画作的内容,试品评画作的技法与效果。(5分) 17、结合全诗,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5分) 六、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8—21题。(18分) 井绳 李汉荣 通向月亮的路并不是美国航天局发现的。 在美国之前,甚至远在公元前,我们的先人就已经发现了接近月亮的最佳方式。 方法很简单。只需一眼井,一汪清澈的水,一根井绳。 面对水井的时候,要让自己燥热、混乱、凶狠的心静下来,不要怀着总想征服什么的冲动,不要乱折腾,安静一些,内心清澈一些,低下你高傲的头,弯下你高贵的身子,你就会看见,从水里,从岁月深处,一轮干干净净的月正向你升起,并渐渐走向你,走进你的生活。 美国航天局用了很大的劲爬上了月亮,只抓了几块冰冷的石头拿回来让人类看,让人类扫兴,让人类的神话和童话破灭,让孩子们面对冰冷的石头再不做美丽的梦。 美国航天局让人人类离月亮越来越远,离石头越来越大近。 我父亲不知道人类的宇航船在天上折腾些什么,我父亲心目中的月亮仍是古时候的那个月亮。那神秘的月亮,是嫦娥的月亮,是吴刚的月亮。我不读诗的父亲也知道。李白找捞的就是水里的这个月亮。 我父亲几乎天天都要和月亮会面。在他漫长的一生中,他一直都在打捞水中的那个月亮。 你见过我的父亲在月夜里挑水的情景吗? 他望一眼天上的月亮,微笑着低下头来,就看见在井水里等着出水的月亮。 我父亲就把月亮打捞上来。 两个水桶里,盛着两个月亮,一前一后,猛一看,是父亲挑着月亮;仔细看,就会发现是两个月亮抬着父亲,一闪一闪地在地上行走。 通向月亮的路是多长呢?据美国航天局说是三十多万公里,走三十多万公里,他们发现了一块冰冷的石头。 我丈量了一下父亲的井绳,全长三米,父亲通过这三米的距离,打捞起完整的月亮和美丽的月光。 审美是需要保持距离的。取消距离,美国得到一块冰冷的石头;谦卑地、怀着敬畏守着一段距离,我的父亲披着满身圣洁的月光。 我发现,美国是一个会折腾的技术员,父亲是一个与天地精神往来的美学家。 为什么要去解剖一个美女呢?为什么要把天地奥秘都去洞穿呢?为什么要用冷冰冰的技术去肢解万物的大美大神秘呢? 我记得父亲的那根井绳,三米的长度。三米之下,就能触到孔夫子和李白的那个月亮;三米之上,到处是伸手可掬的白银一样的月光。 18.本文主要写父亲用井绳“打捞月亮”,为什么又以大量篇幅来写美国宇航员登月?(4分) 19.“猛一看,是父亲挑着月亮;仔细看,会发现是两个月亮抬着父亲,一闪一闪在地上行走。”此处细节描写营造了怎样的氛围?作用何在?(5分) 20.“父亲是一个与天地精神往来的美学家”。你怎么理解这句话?(4分) 21.通观全文,简析作者以“井绳”为题的用意及其表达的思想情感。(5分) 七、文字运用:(10分) 22、下面是日常生活中的三个交际情境,存在使用不得体的错误,找出后加以改正。(6分) ①接受朋友礼物:“既然你这么客气,又这么真诚,那我就笑纳了。” ②询问年龄:“李奶奶,请问您芳龄。” ③帮助别人修改:“你的文章有些错误,我已经帮你斧正了” ① 改正 ② 改正 ③ 改正 23、根据上下文意,在横线上填上适当句子,使内容相对,句式一致。(4分) 江南文化与西北文化是特色迥异的两大体系。比之以人物,若江南文化是眉清目秀伶牙俐齿的才女,西北文化则是粗犷豁达、驰骋沙场的武将;比之以季节,若江南文化是 , 西北文化则是 ;比之以宋词,若江南文化是 ,西北文化则是 。 八、作文: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跨越自己 汪国真 我们可以欺瞒别人/却无法欺瞒自己/当我们走向枝繁叶茂的五月/青春就不再是一个谜/向上的路/总是坎坷又崎岖/要永远保持最初的浪漫/真是不容易/有人悲哀/有人欣喜/当我们跨越了一座高山/也就跨越了一个真实的自己 请以“跨越”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语文参考答案 21.在作者看来。父亲生活于天地之间,勤劳、质朴,任劳任怨,热爱生活,这本身就是一种美,所以,父亲是一个与天地精神往来的美学家。(?有待完善)22、 22、① 笑纳 改正 接受 等 ② 芳龄 改正 高龄(贵庚)等 ③ 斧正 改正 改正 等 23、(若江南文化是)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阳春,(西北文化则是)大红大绿,丰硕饱满的金秋;(若江南文化是)缠绵悱恻、婉约柔美的柳词,(西北文化则是)铿锵雄浑、高亢豪放的苏词。(内容、句式占2分,要求符合语境中“季节”和“宋词”的限制,体现江南文化和西北文化的特征,句式基本一致;语句通顺、修饰恰当占1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