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网汇集整理《高二语文测试题:历年高二语文试题精选(34)》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2.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分别填涂在答题卡及答案页的相应位置。 第Ⅰ卷(共30分) 一、(1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汉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膂(lǚ)力 绮(yǐ)丽多姿 搪塞 追交赃款 B.散(sǎn)漫 曲(qǔ)高和寡 观摹 卑躬屈膝 C.包扎(zā) 着(zhuó)手成春 首饰 姗姗来迟 D.纤(xiān)巧 只(zhī)言片语 敲榨 利害得失 2.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经过连日抢修,京广线南段运输已经基本恢复,_______广州的旅客可全部返乡过年。 ②经检查,该车货物夹带装有毒品的包裹,警方当机立断,将车上人员和货物全部____。 ③摄影是无法教的,我唯一的秘诀是抓住“惊艳”之感并且要________全局,不能只重细节而忽视了整体。 A.滞留 扣押 总览 B.滞留 扣压 总揽 C.淹留 扣押 总揽 D.淹留 扣压 总览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带兵打仗,要针对不同的对手,有不同的破敌之策,只知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就无法克敌制胜。 B.我们从电视上看到了惊心动魄的画面:电力工人爬上数十米高的结满冰的铁塔,手持木棒、铁扳手或橡胶棒敲击电线上的冰砣。 C.除个别受灾严重的景区外,全国其它地方的旅游部门推陈出新了许多短途旅游产品和节庆活动,丰富春节期间的旅游市场。 D.如今是几百年难逢的太平盛世,一个人如果一辈子无所事事,那不要怨别人,只怪自己不够努力,不够用心,不够专一。 4.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花要开成蓝色,必须具备两个要素:一是花卉本身要有蓝色基因,使花青素类物质的一种——花翠素合成;二是要有能够使花翠素显现出蓝色的条件。 B.“是选学校还是选专业,考生必须正确对待,在填报时做出取舍,”李瑞阳表示,如果看重学校,对专业要求就不能太苛刻,尽量服从志愿调剂。 C.去年,银监会公布了“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其第十一条规定,银行对零钞清点整理的储蓄业务可以收取费用。 D.电影《后天》的预言真的会成为现实么,持续的暴雪与全球变暖是否有关,全球气候是否面临转型,种种问题,随着雪灾的发生,逐一呈现在全国人民面前。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历史经验教训证明,能否推进党内民主,事关党的生存和发展,事关党和国家政治生活全局,事关改革事业的兴衰成败。 B.思念像水一样有重量,水越多就越重,思念越多也越重;人无时无刻都在思念,就像人离不开水一样。 C.生态环境随着日益改善,自入冬以来,荣成天鹅湖已迎来了2600多只从西伯利亚飞来越冬的大天鹅。 D.由于今年假期调整,客流高峰比去年来得早,以短途客流、返岗长途客流为主,从县城、农村向大城市流动。 二、(8分 ,6题2分 7、8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在某个场景中,你有没有碰到过突然萌生的奇怪感觉:这事曾经发生过,我曾经到这里,做过这件事,听过这样的话……记忆好像在不经意间穿越了时空,超越光速去未来转了一圈。法国医生弗朗伦斯?可尔诺第一次用“记忆错觉”描述这一现象,同时他认为,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视觉中,还会以听觉错觉、阅读错觉和体现错觉等形式出现。 对于这一现象的产生人们有许多不同的解释,一般认为,“似曾相识”感的出现可能是因为人们接受了太多的信息,而没有注意信息的来源。熟悉感来源于各种渠道,有些真实,有些却是虚幻的。当身处在与曾经看过的某部小说或电影中描写的场景类似的真实场景时,虽然表面上已经完全忘记了这部小说或电影,但脑子里还会勾起惊心动魄的回忆。心理学家还指出,人们有时根本不需要真实的记忆,大脑内部就有可能自己制造一种熟悉的感觉。 而临床医生们则认为,我们的大脑有一个记忆缓存区,感官接受到信息后,总是先把记忆存储到缓存区内,而“似曾相识”感觉的产生,是记忆存储的时候发生了错误,把当前信息存到了历史记忆中,在看着眼前的事物时又从历史记忆中把它找出来,人们产生好像在以前就发生过的错误感觉。 记忆错觉的神奇之处就在于,它不是在你碰到生活中与以往相似的情境时出现,而是当陌生环境隐藏着若干能命名你回到过去的元素时才会出现。而仅仅用记忆存储失误来解释,显得过于简单了,记忆并不是存储信息的简单恢复。 此时,俄罗斯科学家提出了一种新观点,记忆错觉是大脑在存储信息过程的一种“全息摄影错觉”造成的。所谓“全息摄影”,是指局部包含整体资讯。也就是说,把一张照片撕碎,只要有一个碎片,就可以复原照片的整个图像。就好像一面完整的镜子打碎后,每一个碎片依然可以映出同完整镜子一样的头像。 俄罗斯科学家认为,我们在生活中接触到的完整资讯,通常是以代码化的形式存储在大脑里,并且隐藏得很深,藏在潜意识中。这些资讯只要有风吹草动就会蹦出来,气味、声音、灯光等,都可能会诱使我们造成错觉,仿佛以前曾经有过类似的境况一般。 根据问卷调查显示,一般健康的大脑都会产生这种感觉,而且越有想象力的人,他所经历的感受越奇特。经常在外旅行的人比长时间留在家里的人更容易经历“似曾相识”感另外,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也比其他人更多经历这种感觉。调查还显示,记忆错觉的发生率在青年时期最高,此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降低。特别是当人们过上日复一日的单调生活时,它的发生率最低。 (选自《科学之谜》2006年第11期) 6.以下是对文中有关“记忆错觉”观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人们对某种场景或事物产生熟悉的感觉,有些是真实的,有些则是虚幻的。虚幻的 熟悉感可以引发我们的记忆错觉。 B.我们大脑中的记忆缓存区把当前信息存储到历史的记忆中,结果二者发生了人为的 联系,造成了记忆上的错觉;有人认为这种解释过于简单。 C.我们本来没有过某个地方,也没做过某件事情,一旦发生了记忆错觉,我们就会感 觉曾经身处其中。 D.记忆错觉是大脑在存储信息过程中的“全息摄影错觉”造成的,这里的“全息摄影” 是指局部包含整体资讯,指历史记忆而非当前记忆。 7.下列是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眼前情景是实景,历史情景是虚景,诱发人们把眼前情景和历史情景等同起来的原[ 因是:二者间存在若干相同的元素。 B.在碰到生活中与以往相似的情境时,人们不一定会产生记忆错觉。 C.在碰到生活中与以往相似的情境和与其中相同的元素时,就会发生记忆错觉。 D.历史环境中的气味、声音、灯光等元素将触发记忆错觉的出现。 8.根据原文,以下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生活中所经历的事情会使人产生现实的真实感,而小说或电影中的场景会使人产生 虚幻的真实感。 B.记忆错觉的发生率在人们过丰富多彩的生活时比较高,当人们的生活趋向日复一日 的单调时,它就会逐渐降低。 C.一般健康的大脑都会产生记忆错觉的现象,而且越有想象力的人,他所经历的感受 越奇特。 D.文中关于“记忆错觉”的成因有几种解释,因为“记忆错觉”不是疾病,所以说临床 医生的解释是不恰当的。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2分,每小题3分) 尉迟敬德,名恭,朔州善阳人。隋大业末,刘武周乱,以为偏将。与宋金刚袭破(唐)永安王孝基,执独孤怀恩等。武德二年,秦王战柏壁,金刚败奔突厥,敬德合余众守介休。王遣任城王道宗、宇文士及谕之,乃与寻相举地降,从击王世充。会寻相叛,诸将疑敬德且乱,囚之。屈突通等曰:“敬德慓敢,今执之,猜贰已结,不即杀,后悔无及也。”王曰:“不然。敬德必叛,宁肯后寻相者耶?”释之,引见卧内,曰:“丈夫以气相许,小嫌不足置胸中,吾终不以谗害良士。”因赐之金,曰:“必欲去,以为汝资。”是日猎榆窠,会世充自将兵数万来战。单雄信者,贼骁将也,骑直趋王,敬德跃马大呼横刺,雄信坠,乃翼王出,率兵还战,大败之。王顾曰:“比众人意公必叛,我独保无它,何相报速耶?” 窦建德营板渚,王命李勣等为伏,亲挟弓,令敬德执矟,略其垒,大呼致师。建德兵出,乃稍引却,杀数十人,众益进。伏发,大破之。时世充兄子琬使于建德,乘隋帝厩马,铠甲华整,出入军中以夸众。王望见,问:“谁可取者?”敬德请与高甑生、梁建方三骑驰往,禽琬,引其马以归,贼不敢动。 隐太子尝以书招之,赠金皿一车。辞曰:“秦王实生之,方以身徇恩。今于殿下无功,其敢当赐?若私许,则怀二心,徇利弃忠,殿下亦焉用之哉?”太子怒而止。敬德以闻,王曰:“公之心如山岳然,虽积金至斗,岂能移之?然恐非自安计。”巢王果遣壮士刺之。敬德开门安卧,贼至,不敢入。因谮于高祖,将杀之。王固争,得免。 (玄武门之变后)王为皇太子。时坐隐、巢者百余家,将尽没入之。敬德曰:“为恶者二人,今已诛,若又穷支党,非取安之道。”由是普原。 尝侍宴庆善宫,有班其上者,敬德曰:“尔何功,坐我上?”任城王道宗解喻之,敬德勃然,击道宗目几眇。太宗不怿,罢,召让曰:“朕观汉史,尝怪高祖时功臣少全者。今视卿所为,乃知韩、彭夷戮,非高祖过。国之大事,惟赏与罚,横恩不可数得,勉自修饬,悔可及乎!”敬德顿首谢。 显庆三年卒,年七十四。谥“忠武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翼王出,率兵还战 翼:掩护 B.亲挟弓,令敬德执矟,略其垒 略:攻打 C.尝侍宴庆善宫,有班其上者 班:排列 D.朕观汉史,尝怪高祖时功臣少全者 怪:怪罪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会寻相叛,诸将疑敬德且乱 ②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B.①我终不以谗害良士 ②敛资财以送其行 C.①今于殿下无功,其敢当赐 ②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 D.①今视卿所为,乃知韩、彭夷戮,非高祖过 ②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尉迟敬德“忠诚”或“勇武”的一组是 ①乃与寻相举地降,从击王世充 ②敬德跃马大呼横刺,雄信坠,乃翼王出,率兵还战 ③禽琬,引其马以归,贼不敢动 ④敬德开门安卧,贼至,不敢入 ⑤今于殿下无功,其敢当赐 ⑥敬德勃然,击道宗目几眇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③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尉迟敬德作战勇猛,曾打败过唐军。归顺秦王后有人怀疑他谋反,将他抓了起来,要杀他。秦王不仅下令放了他,还送给他一些金银。 B.尉迟敬德将隐太子收买自己的事告诉了秦王,秦王断定对方不会就此罢休。果然后来又发生了尉迟敬德被人行刺和遭诬陷等事情。 C.尉迟敬德自恃功高,在一次侍宴时为了座次而大打出手,惹得唐太宗十分不满,事后对其进行了重重的责罚。 D.这篇文章通过救王驾、擒王琬、拒收买、闹御宴等情节,多角度来表现人物性格,将尉迟敬德这一形象塑造得丰满鲜活。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