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综合辅导 >

高二语文测试题:历年高二语文试题精选(20)

http://www.newdu.com 2020-05-07 新东方网 佚名 参加讨论

    高考网汇集整理《高二语文测试题:历年高二语文试题精选(20)》
    友情提示: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祝您考试顺利!
    一、完成下列名句填空。(每格1分,共6分)
    1. ,未云何龙?复道行空, ?
    2. ,金块珠砾, ,秦人视之,
    3.管弦呕哑, 。使天下之人, 。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6分)
    1.对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字而幼孩(养育) 足相蹑于其门(轻手轻脚)
    B.始速祸焉(加速) 暴秦之欲无厌(满足)
    C.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纵横,方圆) 促尔耕,勖尔植(体恤)
    D.鼓瑟希,铿尔(名词用作动词,弹奏) 函梁君臣之首(用木匣子装)
    2.下列文言文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吾佐董丞相于汴州 居则曰:不吾知也
    B.智勇多困于所溺 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C.故不我若也 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D.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理,非吾业也
    三、把下列课文中的文言文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共18分)
    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3分)
    2.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3分)
    3.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2分)
    4.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3分)
    5.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3分)
    6.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4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11分)
    东轩记 苏辙
    余既以罪谪监筠州盐酒税,未至,大雨。筠水泛溢,蔑南市,登北岸,败刺史府门。盐酒税治舍,俯江之漘①,水患尤甚。既至,敝不可处。乃告于郡,假部使者府以居。郡怜其无归也,许之。岁十二月,乃克支其欹斜,补其圮缺,辟厅事堂之东为轩,种杉二本,竹百个,以为宴休之所。然盐酒税旧以三吏共事,余至,其二人者,适皆罢去,事委于一。昼则坐市区鬻盐、沽酒,税豚鱼,与市人争寻尺以自效;莫归,筋力疲废,辄昏然就睡,不知夜之既旦。旦则复出营职,终不能安于所谓东轩者。每旦暮出入其旁,顾之,未尝不哑然自笑也。
    余昔少年读书,窃尝怪颜子箪食瓢饮,居于陋巷,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私以为虽不欲仕,然抱关击柝②,尚可自养,而不害于学,何至困辱贫窭自苦如此?及来筠州,勤劳盐米之间,无一日之休。虽欲弃尘垢,解羁絷,自放于道德之场,而事每劫而留之,然后知颜子之所以甘心贫贱,不肯求斗升之禄以自给者,良以其害于学故也。
    嗟夫!士方其未闻大道,沉酣势利,以玉帛子女自厚,自以为乐矣。及其循理以求道,落其华而收其实,从容自得,不知夫天地之为大与死生之为变,而况其下者乎!故其乐也,足以易穷饿而不怨,虽南面之王不能加之,盖非有德不能任也。余方区区欲磨洗浊污,睎③圣贤之万一,自视缺然,而欲庶几颜氏之乐,宜其不可得哉!
    若夫孔子周行天下,高为鲁司寇,下为乘田委吏,惟其所遇,无所不可。彼盖达者之事,而非学者之所望也。余既以谴来此,虽知桎梏之害而势不得去,独幸岁月之久,世或哀而怜之,使得归休田里,治先人之敝庐,为环堵之室而居之。然后追求颜氏之氏,怀思东轩,优游以忘其老。然而非所敢望也
    (选自苏辙《东轩记》,有删节)
    【注】①溽chún:江边。②抱关击拆:守关击梆;这里指出任守门打更的小吏。③睎:仰慕。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假部使者府以居 假:告假 B.莫归,筋力疲废 莫:傍晚
    C.而不害于学    害:妨碍 D.足以易穷饿而不怨 易:轻视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作者既陷仕途逆境,借记东轩,集中笔墨,抒发了对仕官与学道关系的积极思考。
    B.文中表现了“闻道”的三重境界:俗士未闻大道、德者循理求道、达者无所不可。
    C.第二段将自己“勤劳盐米”与颜氏“箪食瓢饮”对比,了悟出颜回安贫乐道的可贵。
    D.苏辙自比先贤颜回,困顿于俗世而不改其乐,始终坚持重道、求道与行道的精神。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然后知颜子之所以甘心贫贱,不肯求斗升之禄以自给者,良以其害于学故也
    [page]
    五、古代诗歌鉴赏(6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咏柳 (宋)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更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1.这首“咏柳”诗,是托物言志之作,其寓意是什么?(2分)
    2.第四句“不知天地有清霜”如果改为“不知秋后有清霜”文意也通,你觉得那一句更好,请简述理由。(4分)
    六、阅读文化经典《论语》选段,按要求答题。 (12分)
    (一)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
    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论语?子罕》)
    1.下列各项是对上面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他说吃着粗茶淡饭,喝着水,枕在手臂上睡觉,乐亦在其中。
    B.孔子提出,不符合道义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能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这种思想常常影响了古代的知识分子,也为一般老百姓所接受。
    C.孔子的弟子里子贡能言善辩。子贡敢说话,会说话,幽默地以美玉作比喻,问老师为什么不出仕,孔子也幽默地作了回答
    D.孔子曾说自己“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能用一种平常心去对待“用”和“舍”。如果没有人任用他,他就作一块藏于椟中的美玉;如果有人任用他,他就会马上出仕从政,为天下所用。
    2.孔子的“安贫乐道”与“待贾而沽”是否矛盾了呢?请谈谈你的看法。(3分)
    (二)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论语?里仁》)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论语?宪问》)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论语?宪问》)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 (《论语?卫灵公》)
    1.下列各项是对上面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孔子认为,人不能一味地追求利,一切行为以利为目标必定招致怨恨。
    B.孔子主张仁爱、宽恕,但是并不主张“以德报怨”,因为这样就无以报德了;他主张“以直报怨”,让犯错的一方,受到一定的惩处,使其反省进而不再犯错,使社会因而更趋于和谐、善良;
    C.贫穷者难免困于饥寒,所以有怨,若能无怨,诚属不易;而富贵者衣食丰足,富贵而不骄傲,不少人都能做到,所以说是容易的。
    D.儒家讲“修身”,是从自身做起。“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如果能够加强修养,使自己性情淳厚温和,就会少苛责别人,就能远离别人的怨恨了。
    2.请结合以上选段,谈谈我们如何才能使自己“远怨”。(3分)
    七、文学名著《复活》阅读。 (10分)
    1.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 )(5分)
    A.在决定跟玛丝洛娃赴西伯利亚之后,聂赫留朵夫来到库兹明斯科耶。他决定把土地低价租给农民。后又坐上马车离开库兹明斯科耶,前往他从姑妈名下继承下来的那个田庄——就是他和卡秋莎相识的那个地方。他很希望像在库兹明斯科耶那里处理这里的地产。此外,他还打听了当年他抛弃卡秋莎后她和她孩子的情况。
    B.涅赫柳朵夫回到莫斯科,就去医院告诉玛斯洛娃上诉被驳回,维持原判。但医院看门人告诉他玛斯洛娃因为和一个医士调情而被送回监狱去了。事实上,所谓玛丝洛娃和医士调情,不过是她反抗了一个年轻医士对她的调戏
    C.玛丝洛娃感到自己在政治犯队伍里受到了公正的待遇,性情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玛丝洛娃爱上了一个名为西蒙松的政治犯,她复活了原来纯洁、明朗的天性。西蒙松和玛丝洛娃准备结婚,聂赫留朵夫虽然有些失望,但也为玛丝洛娃找到自己的幸福而感到高兴。
    D.玛丝洛娃和刑事犯一起前往西伯利亚途中遭到了男人的纠缠。聂赫留朵夫担心一路上处在艰苦的条件和淫猥的气氛下,玛斯洛娃又会自暴自弃,对生活感到绝望,借烟酒麻醉自己,并对他产生恼恨。但他又无法帮助他,因为在旅途的最初阶段,他一直没有机会同他见面。后来,西蒙松给他出主意,让聂赫留朵夫疏通关系,把玛斯洛娃调到政治犯的队伍中。
    E.聂赫留朵夫靠彼得堡朋友副检察官谢列宁的帮助,上告御状,把玛丝洛娃的案件由流放减刑为服苦役,在西伯利亚近处执行。获得了典狱长的批准之后,他带着御前办公室的减刑公文副本去探监,迫不及待地想把好消息告诉给玛丝洛娃。
    2.简答题。(任选一题,每题100字左右) (5分)
    ①“因为我认为,” 聂赫留朵夫涨红了脸说,“不种地的不应该占有土地,而且人人都有权使用土地。”
    这是聂赫留朵夫前往他从姑妈名下继承下来的那个田庄,处理这个田庄上的土地时所说的话。请简述这次土地改革的过程。
    ②“这是我在巴诺伏找到的,一张很旧的照片,说不定您会喜欢的。拿去吧!”
    玛丝洛娃从监狱里调到医院担任助理护士后,聂赫留朵夫去探望她,并且交给她一张老照片。请简述看到这张老照片后,玛丝洛娃的情感变化。
    [page]
    八、阅读下面一篇现代文,完成1~2题。(11分)
    免费的午餐
    刘心武
    父亲在世时,曾向我讲述过他年轻时所获得过的一次免费午餐
    那是20世纪20年代初,父亲才十七八岁,因为祖父远行,而后祖母对他极为吝啬,所以他离开了家庭,一个人在社会上闯荡。那时他的维生手段之一,是代人投考名牌大学,他也实在是有应考的才能与气数,竟每回都能高中。但是他从那些私雇他冒考的少爷手里,每回也得不到几个钱,用不上多久便又一筹莫展。父亲本人何尝不想进入名牌大学,但纵使他让自己考取了头一名,也没钱缴纳学费。就算学校爱才如渴,准许他减免学费,他也无法应付食宿等方面的开支,而勤工俭学,路子也不是那么好找;惟一的办法,便是设法贷到一笔款,毕业后尽早归还。谁能贷给他款呢?想来想去,有这种实力并可能情愿的,应在祖父所交往的伯叔辈中。父亲在那一年的夏天为自己去应考,以优异成绩被协和医学院放榜录取,这令他万分兴奋,当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既是祖父对他的期望也是他自己的夙愿,于是筹措入学读书的费用便成了当务之急。他经过一番盘算,决定向祖父的一位老友求助,该人当时在社会上已享有很大的名气,经济状况极佳,并且从小看着他长大。父亲找到了那位名人,住在一所很堂皇的四合院里。该人见了父亲,不待父亲发话,便感慨万端地说了很多同情的话。父亲听了非常感动,原来这位伯伯很了解情况,并关爱着自己,于是便倾诉起自己的具体窘境和祈盼来。名人没听完便有电话打来,一连接听打出了几个电话后,名人便蔼然可亲地对父亲说,中午有个饭局,无妨一同去,席间可以继续聊。
    父亲跟着那位名人,乘坐当时仍颇时髦的弹簧马车,到了前门外的“撷英番菜馆”,这是当时显贵名流们才有财力与雅兴去消费的一家最著名的西餐馆。祖父在北京时不曾带父亲吃过这么高档的西餐,想到这一点父亲便更加感激那位伯伯的厚待。而这一切都还并不是主要的,更令父亲念念不忘的,是那天在席间出现的,几乎都是后来进入历史的人物,有的是社会活动家,有的是艺术家,有的是学者、教授。刚进入餐厅时父亲惶恐不安,非常自卑。但那位名人牵着他的手引他入席,并向大家介绍说他是祖父的公子,显然祖父在众人心目中也是有相当分量的,父亲发现席间的名流们对他都很友善,于是也就慢慢放松下来。那是父亲青年时代所享用到的一次高档、丰美、雅致的免费午餐,令我听来也不禁神往。父亲没有详细地向我讲述这顿免费午餐的结局,但有一点那是交代得很清楚的:他没能从那位名流伯伯那里得到另外的帮助。
    我问父亲:“您饭都吃了,为什么不能要求他借给您钱呢?”
    父亲说:“他们一直聊得很欢,我简直没有办法插进话去 ”
    我再问:“吃完饭,您可以单独向他提出呀?”
    父亲说:“饭局一散,我发现他们都忙极了,各人都有自己的下一站。我实际上也没有办法找到一个单独的机会,人们都纷纷礼貌地,甚至可以说是带有爱怜之情地跟我握手告别。”
    我还问:“那么,您可以再到他家里找他呀?”
    父亲说:“也曾有过那样的念头,不过,没有去。”
    我说:“是因为觉得他太虚伪了吧?”
    父亲正色道:“不!怎么能怪人家虚伪呢?那顿午餐,人家让我一起去,是出于真心真意的!”
    我说:“可是,他到头来没有借给您钱呀!”
    父亲说:“这就是我讲这件事给你听,要你悟出来的:别人不欠你!在你一生中,你应该尽量去帮助别人,可是却一定不要有依赖别人的想法!别人可能会向你提供一顿免费午餐,但你自己一生的餐饭事业,还是需要你自己去挣出来!”
    我正琢磨这话,父亲又说:“其实,后来我成家立业以后,也曾无意中这样对待过别人。我可以请他一餐饭,听他诉苦,给他些安慰。可是,要我付出相当的代价帮助他,往往还是下不了决心。也许,除非是你那时不帮他,他马上活不下去。人际之间,还是这样为好——可以给一顿免费午餐,却还是希望每个人自己想办法,去安身立命!”
    1.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5分)
    A.起初,“ 父亲”代人投考,并不是他自己不想上大学,而是他知道即使考了第一名,他也没钱交学费和生活费,所以,只能把替别人考试作为谋生手段之一。
    B.祖父的朋友表达了对父亲的理解,又带父亲吃了一顿丰盛的午餐,但最终也没有给予父亲想要的帮助。父亲起初也有一些抱怨,但随着年龄的长大,渐渐悟出了其中的道理。
    C.小说最后“父亲”说“也曾无意中拒绝过别人的求助”,这里表现了父亲淡淡的悔恨。
    D.父亲给“我”讲他的故事的目的是希望“我”能成为像名人伯伯那样被别人求助的人,而不要成为向别人求助的人,即希望“我”成为一名成功人士
    E.这篇小说以“免费午餐”作为题目,因为“免费午餐”既是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同时又是行文线索。
    2.小说中通过写“父亲”叙述自己的经历以及“父亲”与“我”的对话,能让你悟出怎样的生活道理?(6分)
    九、作文(70分)
    就象数学运算一样,生活中也时常需要加加减减。请以“加减人生”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page]
    考试答案
    一、完成下列名句填空。(每格1分,共6分)
    1.长桥卧波 不霁何虹 2.鼎铛玉石 弃掷逦迤
    3.多于市人之言语 不敢言而敢怒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6分)
    1.D (A、蹑:踩,践踏; B、速:招致; C、勖:勉励。)
    2.C (A、状语后置,宾语前置;B、被动句,状语后置;C、均为宾语前置句;D、状语后置,判断句。)
    三、把下列课文中的文言文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共18分)
    1.忧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
    2.如果知道会这样,即使让我做公卿宰相,我也不愿意离开你一天而去就职上任啊 。
    3.到沂河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走回来
    4.我郭橐驼并不能使树木活得久、生长快,只是能顺应树木的天性,来让它的本性尽量发展罢了。
    5.以追上他所见到的,如兔子的跃起奔跑、鹘鸟的降落,稍一放松就消失了。
    6.有像这样的有利形势,却被秦国积久的威势所胁迫,天天割地,月月割地,以至于走向灭亡。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11分)
    1.A (假:借用) (3分)
    2.D(苏辙没有自比于颜回的因顿俗世而不改其乐。) (3分)
    3.这以后才知道颜渊心甘情愿于贫穷卑贱的原因了,他不肯为求得一点点俸禄来供养自己的生活,实在是因为那样妨碍学习 (5分)
    五、古代诗歌鉴赏(6分)
    1.讽刺、揭露得志便猖狂的小人,警告他们必定没有好下场。(2分)
    2.原句好。原句中的“天地”着眼于空间,突出了天地间的浩然正气,有诗人的主体感,能显示诗人正气浩然之志。(3分)改句的“秋后”没有上述之意,且与“清霜”有重复之嫌 (1分)
    或:改句好。“秋后”着眼于时间,强调了小人可以猖狂于一时,却不可能猖狂一世;“秋后”与“清霜”呼应,且与俗语“秋后算账”暗合。“秋后”的使用使诗意更显豁。(言之成理,持之有据,皆可酌情给分。)
    六、阅读文化经典《论语》选段,按要求答题。 (12分)
    (一)1.D(孔子出仕从政也是有原则的,他待的不仅是“贾”,还要是“善贾”,并非“如果有人任用,他就将出仕从政”。(如7.14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又如8.13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2.不矛盾。孔子是愿意出仕为天下做事的,(1分)只是周游列国十几年也没有遇到“识货的好商人”,他的学说总是不被采纳;(1分)所以他退而“安贫乐道”,修养自身,并用整理古代文献和教育弟子的方法来行其道,在“安贫乐道”中等待赏识自己的圣主贤王(1分)
    (二)1.D(并非“使自己性情淳厚温和”,而应是对自己严格要求)
    2.孔子认为远离怨尤的方法在于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人有怨于我,则以直报之;有德于我,则以德报之,恰当的对待德与怨;并且要加强修养,使自己贫而乐道,富而无骄;另外,做事情应以道义为原则,而不能只追求利益。(每点1分,答出3点即给满分)
    七、文学名著《复活》阅读。 (10分)
    1. D、E (D选项是薇拉出的主意;E选项是由服苦役减刑为流放,被典狱长拒绝了)
    (5分,答错一个扣2分)
    2.①聂赫留朵夫通过和农民交谈,了解他们生活情况,认为农民贫困的主要原因是失去了土地。(1分)他决定把土地租给农民,并规定地租是农民的财产,由他们支配,缴纳税款和当作公益金。(2分)他召集农民代表商谈。开始农民半信半疑,不敢相信地主的这份好心。(1分)经聂赫留朵夫再三解释,最后他们接受了。(1分)
    ②玛丝洛娃先是含情脉脉地看着照片,甚至迷迷糊糊地想象着她当年是多么幸福,(2分)但同伴关于这张老照片的话使她想起她自己种种的痛苦经历,(1分)于是玛丝洛娃的心头又涌上了对聂赫留朵夫的旧恨,她决心不受他欺骗,不让他在精神上利用她,也不让他借她来显示他的宽宏大量 (2分)
    八、阅读下面一篇现代文,完成1~2题。(11分)
    1.A、E (5分,答错一个扣2分)
    2.①我们对他人的真诚不可妄加揣度,对人家的帮助要知足,心存感激;②不可过于祈求并依赖他人物资上的施予;③自己一生的餐饭事业要靠自己挣;④要尽可能地去帮助他人,但不到万不得已,不付出相当代价,要让人家自己想办法安身立命。。(共6分,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4分,答出三点给满分。)
    [page]
    文言文参考译文:
    我已经因(乌台诗案牵连)罪被贬做监筠州盐酒税收的官吏,还没到任,遇上大雨,筠河泛滥,淹没了城南集市,漫上城北堤岸,冲坏刺史府衙门。盐酒税所俯临江边,水灾尤其严重。我已到任所房屋破损不能安身,就向郡守求告,借部巡察使衙门暂居。郡守同情我无处安身,答应了我。到这年二月,才能支立起倾斜的柱子,修补上塌损的墙壁,开辟厅堂的东面搭建一间小屋,屋前种了二株杉树,一百来竿翠竹,以此为我休闲的处所。但是,盐酒税务的差事以前由三个人共管。我来到这里,其中二人,正好都卸职离去,所有事务都委派在我一人身上。白天我坐守在市场上,卖盐、卖酒,收猪、鱼的利税,与集市上的人,争执小利来尽我自己的职责。晚上回来,筋疲力尽,就昏沉沉睡去,不觉天已经亮了。一早就又出去营谋己职,始终不能在所说的东轩里安闲休歇。每天早晚就都从它旁边出入,回头看看它,经常是笑一笑自己
    从前,我少年时读书,曾私下奇怪颜回用简单的篮子盛饭、瓢子饮水,住在简陋的巷屋里,别人忍受不了这种贫苦的忧烦,颜回却不改变他的快乐。我私下认为即使不想仕途为官,然而做点看门打更的小差事,还可以养活自己,而且不妨碍治学,怎么至于(像颜回)困顿屈辱贫穷到如此地步呢?等到我来筠州,每天为盐米琐事辛勤操劳,没有一天的休息.即使想抛弃世俗污染,摆脱公务羁绊,自由放任在道德修养的地方,但事务每每约束因而滞留在任上。这样以后才知道颜回甘心贫贱,不肯谋求斗升的俸禄来养活自己的原因了,实在是因为忙于事务对治学是有害的缘故啊。
    唉!读书人在他还没有听闻大道的时候,沉醉在权势利益中,拿财帛子女多为自我富有,并自己以此为乐趣。等到他依循正理来寻求大道的时候,就能摆脱虚华而获取那人生的充实,从容处世而有自得,不顾及那天地是怎样大和生死是怎样改变,何况那等而下之事呢!所以那种乐趣,足够轻视穷困饥饿而没有怨言,即使南面称王他也不会接受,大概不是品德高尚的人是做不到的。我内心正想洗汰污浊,仰慕圣贤能达到他们的万分之一。我自知有不足,却想要差不多达到颜回快乐的境界,大概是做不到的吧!像孔子周游列国,处高位时做鲁国的司寇,居下位时当管理畜牧、仓库的小吏,只是他遇到的事务,没有不能做的。那些大概是通达的人处事,不是治学的人所能企望的
    我已经被谪来这里,虽然知道受职事的束缚不能离开,只希望时间长久了,世人或许能同情怜惜我,让我能辞官归田,修建先人留下的破旧家园,盖起简陋的房屋来栖身,然后追求颜回安贫乐道的志趣,怀想东轩的快意,生活优游而忘却老之将至。然而不是我敢奢望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