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网汇集整理《高二语文测试题:历年高二语文试题精选(8)》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下榻 原生态 再接再厉 吉人自有天象 B、诀别 户口簿 震耳欲聋 真金不怕火炼 C、问侯 顶梁柱 目不暇接 明人不说暗话 D、付梓 高架桥 粗制烂造 在其位谋其政 2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在巨大的互补性利益面前,双方存在的细节上的分歧几乎可以_____不计了。 ②只要大家上下齐心,共同努力,我们就一定能_____眼下的难关笑到最后。 ③ 你只有_____,才能明白其中的奥妙。 A. 忽略 渡过 身临其境 B. 忽视 度过 身临其境 C. 忽视 度过 设身处地 D. 忽略 渡过 设身处地 3、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这首诗作打破常规,独出心裁,用奇特的想象写出这看似无理的痴语,而这出人意表的言语,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B.物业有关负责人也多次到王大妈家里看情况,信誓旦旦保证办好此事,可谁料想开的都是空头支票。 C.这所大学的活动室里,各种器材应该尽有,真是汗牛充栋。 D.易中天飞扬的神采,得益于什么呢?得益于他的“狡猾”,得益于他的妙语连珠。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日本首相安倍晋三9月12日宣布辞职,对此,有人一方面表示“非常惊讶”,另一方面有人认为安倍 “很可怜”。 B、鉴于韩国政府已无法说服阿富汗政府释放塔利班囚犯,塔利班方面不再坚持用韩国人质换取塔利班囚犯的要求。 C、希腊公共秩序部部长表示,希腊政府已经动用了反恐法并出动反恐部队来搜寻纵火犯,这意味着政府开始更加激进的措施应对国内森林大火。 D、安徽市民曾玉江在胥坝渡口岸边偶然看到江面上有白色的动物在游动,因为好奇,就用随身携带的数码相机的录像功能拍摄了下来。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论述文,完成5—7题(9分) 自从台湾电视剧《戏说乾隆》风靡大陆以来,中国历代帝王戏尤其是清宫帝王戏就一再火爆荧屏:《宰相刘罗锅》《还珠格格》《康熙微服私访记》《雍正王朝》《铁齿铜牙纪晓岚》《康熙王朝》和《天下粮仓》等,这些电视剧虽然各有特点,但大多因为对于王朝历史故事的特殊讲述而取得很高的收视率。这并不表明中国公众果真具有浓厚的历史兴趣,或者说我们今天正置身在一个历史意识高涨的年代。这些帝王戏与其说是按照严肃历史学的规则去据实虚构,不如说是根据现代人的娱乐需要去凭空虚构。 “野史化”的清宫戏之所以得宠,是有其深刻的社会心理根源的。当今的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面对社会生活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的某种无序和混沌,都市大众的心灵难掩迷惘和空洞,迫切需要“减压阀”,需要消遣和“娱乐总动员”。观看电视剧,无疑是一种方便、有效、廉价的大众文化消费方式。而曲折离奇的情节、异彩纷呈的人物、丰富多变的故事、香艳动人的感情,正是清宫戏吸引观众好奇心的法宝。比如《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的乾隆,为了得到香香公主的爱情,不惜涉险,不惜和皇后家族势力作对,甚至愿意牺牲君主地位,实为性情中人。在《康熙微服私访记》里,康熙经历了下人、囚犯、商人等三教九流的生活,遭遇了许多不同寻常的故事,以自身的行为塑造了一个平易亲切、英明机智、武功了得、有血有肉、极具同情心和人情味的皇帝。一边是至高无上的君权带来的生杀予夺、享受荣华富贵的自由,一边是深入民间的离奇遭遇、艳遇和为民做主的“正义”形象,由此构建了一个“有看头”的人物——既拥有强大的权力、不凡的武功,又有惩治腐败的正义道德,还有平常心、高尚心、儿女情。这些人物及其遭遇,无疑牵动着观众的心,在观看清宫戏时,观众也进行着一趟趟集爱情、冒险和英雄主义于一身的叙事旅行,享受着悬念、窥探和满足的多重刺激。它并能促使大家去寻求能够弥合理想和现实差距的幻想,消解现实中的不如意,对于心理空白进行补偿,哪怕只是虚妄的安慰。清宫戏是一个适时而来的电视文化产品,观众还可以在观看行为中想象性建构自我形象——如同乾隆、康熙、纪晓岚那样有情有义、有权有势,且具有非凡能力,能够“站在风口浪尖紧握住日月旋转”,做自由的人、理想的人、非凡的人。 可以说,清宫戏的流行,正是迎合了部分或许多观众填补内心欲望空白的心理取向。作为一个整体,清宫戏的空想可以把当代社会里的人们领到遥远的、幸福的虚拟世界,从而暂时规避现实生活中的诸种不合理。遁入历史(野史)诚然可以产生一种替代性满足,但这种替代性满足毕竟不能代替对于现实问题的真正解决。 5.对“清宫帝王戏”的理解不确切的一项是( ) A.“清宫帝王戏”里的主角都是清代前期的几位皇帝。 B.“清宫帝王戏”中的情节多为根据现代人的娱乐需要的凭空“虚构”。 C.“清宫帝王戏”中的帝王往往都是有血有肉的“性情中人”。 D.“清宫帝王戏”大多“野史化”,表现为曲折离奇的情节、异彩纷呈的人物、丰富多变的故事和香艳动人的感情。 6.下列关于“清宫帝王戏”写作目的和演出效果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清宫帝王戏”的虚构是为了满足现代中国人需要“减压阀”,需要消遣和“娱乐总动员”的种种心态的产物。 B.“清宫帝王戏”迎合了部分或许多观众填补内心欲望空白的心理取向。 C.“清宫帝王戏”中的空想可以让人们得到悬念、窥探的多重刺激,在幻想中弥合理想和现实的差距,消解现实中的不如意。 D.“清宫帝王戏”在满足大众娱乐需求的同时,能可替代性地把人们引领到幸福的虚拟世界,从而规避了现实生活中的诸多不合理。 7.下列关于中国公众对帝王戏的审美心态的理解和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当今流行的中国历代帝王戏,有的是据实虚构的,有的是凭空虚构的,都是为了满足现代人的娱乐需求。 B.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某种无序和混乱,致使都市大众的心灵出现了迷惘和空洞,因而他们急切寻求一种精神寄托。 C.看电视是一种方便、有效、廉价的大众文化消费方式,而“帝王戏”能够让大众的心灵获得多重刺激。 D.“清宫帝王戏”中康熙和乾隆的形象,融合了都市大众做自由的人、理想的人、非凡的人的人格理想和追求,观众可以在观看行为中想象性建构自我形象。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提示:下面文段中括号里的内容是对前面字词的解释) 元德秀字紫芝,河南人。少孤,事母孝,举进士,不忍去左右,自负母至京师。既擢第,母亡,庐墓侧,食不盐酪,藉无茵席。服除(服丧之礼结束),以穷困调南和尉,有惠政。黜陟使(官名)以闻,擢补龙武军录事参军。德秀不及亲在而娶,不肯婚,人以为不可绝嗣,答曰;“兄有子,先人得祀,吾何娶为?”初,兄之子襁褓丧亲,无资得乳媪(奶妈),德秀自乳之。既长,将为之娶,家苦贫,乃求为鲁山令。有盗系狱,会虎为暴,盗请格虎自赎,许之。吏曰:“彼诡计,且亡去,无乃为累(牵连)乎?” 德秀曰:“许之矣,不可负约。即有累,吾当坐,不及余人。”明日盗尸虎还,举县嗟叹。 所得奉禄,悉衣食人之孤遗者。岁满,笥(盛衣物的竹器)余一缣(一匹细绢),驾柴车去。爱陆浑佳山水,乃定居,不为墙垣扃钥(门锁),家无仆妾。岁饥,日或不食。嗜酒,陶然弹琴以自娱。德秀善文辞,作《蹇士赋》以自况。房琯每见德秀,叹息曰:“见紫芝眉宇,使人名利之心都尽。”苏源明常语人曰:“吾不幸生衰世,所不耻者,识元紫芝也。” 天宝十三载卒,家惟枕履箪瓢而已。族弟元结哭之恸,或曰:“子哭过哀,礼欤?”结曰:“若知礼之过,而不知情之至。人情所沉溺、喜爱者,兄无之。生六十年未尝识女色、识锦绣,未尝求足、苟辞、贪色,未尝有十亩之地、十尺之舍、十岁之僮,未尝完布帛而衣,具五味而餐。吾哀之,以戒荒淫贪佞、绮纫梁肉之徒耳。” 8.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食不盐酪,藉无茵席 藉:坐,卧。 B.盗请格虎自赎,许之 格:击,打。 C.德秀自乳之 乳:乳汁 D.子哭过哀,礼欤 礼:符合礼节。 9.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能直接反映元德秀品德超群的一组是( ) ①自负母至京师 ②德秀自乳之 ③即有累,吾当坐,不及余人 ④不为墙垣扃钥 ⑤陶然弹琴以自娱 ⑥生六十年未尝识女色 A、① ③ ⑥ B、① ② ③ C、① ② ④ D、② ④ ⑤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德秀对母亲十分孝顺,母亲去世,服丧期间,他过着苦行僧式的生活;服丧期满,因生活所迫,调任南和尉,后因人举荐升任龙武军录事参军。 B.元德秀年轻时未趁父母健在娶妻,母亲去世后,不肯结婚,打算抚育侄子作子嗣;后来年龄大了,他又准备娶妻,因家里贫穷,不得已求任鲁山县令。 C.元德秀乐善好施,淡泊名利,安于清贫,晚年定居陆浑,从不锁门,家无仆妾,有时整天不烧火做饭;为人率性,善作文辞,得到房琯等人的称赞。 D.元德秀去世后没有留下像样的遗产,同族弟弟元结十分伤痛,认为他不求富足,不苟言辞,不贪女色,品行足以警戒那些纨绔子弟和荒淫贪佞之徒。 四、(23分)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许之矣,不可负约。即有累,吾当坐,不及余人。(6分) (2)所得奉禄,悉衣食人之孤遗者。(4分) 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4分) (2)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 (4分)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驾一叶之扁舟, ; ,渺沧海之一粟。 ,羡长江之无穷; ,抱明月而长终。 (2)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 ,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五、(22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7题。 泥土的声音 樵夫 (1)我又听到了泥土的声音。 (2)匍匐在绿草茸茸的田埂上,我喃喃着,我甚至用手紧紧地攥起一把水涔涔的黝亮黝亮的泥土,我凝视着,几乎是贪婪般地嗅着那久违了的气息,我分明听到了泥土细腻而真实的呢喃声。我合掌,侧耳良久,然后我张开掌,泥土又顺着手心落下,那一捧泥土又漫开去。一阵令人心悸般的惬意透过手心浸入心脾。人,似乎无端地就舒坦起来。 (3)我抬头仰望着碧蓝的天空,此时,天空一尘不染。而遥远处山峦逶逶迤迤,像一幅写意画,线条像被水墨泼着,渗浸无痕。眼前是一眼望不见尽头的橙绿,近处的稻穗已是摇摇曳曳。满眼的青和橙绿,这是多年已没有过的哦,我的心兀然就颤栗起来。然后,头又俯下去,我几乎是贴在茸茸的草地上,我被无边无垠的橙绿湮没了。我又听到泥土细细的声音,那声音轻轻的,那么幽悠,那样静穆,那般叫人无法言说,只有用心匍匐在土地上才能听到。 (4)稻穗抽出来了,趋于成熟。我坐起来,我看着西天边那轮爽朗的落日。我抚摸着已有些蕊花的稻穗和叶子,我摇了一下,便搅动了一团幽香,青青的,泛泛的。我狂躁不安的心此时完全安顿下来,久居都市被尘嚣侵扰的心灵,陡地就回归到宁静中,虚空的心被眼前的景象充盈着。 (5)在一轮落日的霞光里两个大叔扛着锄头走过来,他们在不远处停下。我听到他们的对话,他们说,要晒田了,稻要熟了。他们用锄头就给田埂开了一个缺口。我听见他们用脚还在泥土上跺了跺。他们的裤管高高卷起来,然后拄着锄头在絮说着,他们的对话简洁,交谈中有爽朗的和憨厚的笑,我虽然没有听见他们说什么,但我明白他们的交谈绝对与名利、权力无关,我晓得他们多半说着他们眼前的庄稼。 (6)这是我儿时曾有的记忆。这幅景象越发让我感动,我眼里几乎噙着泪水,这记忆使我于艰难苦涩时嚼之如饴。我似乎看到泥土被犁头一浪一浪翻开,跳跃着令人心颤的黑亮黑亮的光泽。牛,是弓着背的;犁也是弓着的;庄稼人也是弓着的。我明白,庄稼人只有当他们的脚踩在泥土上时才会弯下他们的腰。他们不仅仅是对土地接触,而是在亲近生命。父亲就对我说,种庄稼的,只有双脚踩在泥土里,心才会踏实。我想,他们才是伟大的哲学家。苦么?苦;累么?累。但父亲即使在两腿粘满泥土时,只要枕着田埂,他就能心安地睡起来。父亲说是泥土给了他生命。 (7)太阳快西沉了,大叔又用脚在泥土上跺了跺,然后扛着锄头走了。此时,夕阳的余辉与天与地合起来。我再次匍匐在土地上,我又听到泥土细腻中夹杂着的哔剥声,那是泥土在发酵,那是庄稼在抽节,那声音让人心颤,它让人虚空的心充盈起来。 (8)人,狂躁不安时抑或怨忧难解时,你去亲近土地,聆听泥土的声音吧。那声音像天籁之音,它使人宁静使你的心空一尘不染。我又一次趴在田埂上,双手捧着一掬泥土,然后,张开掌,泥土顺手心落下,又浸洇开去。我又听到泥土的呢喃声。 14.文章标题为“泥土的声音”,而开头、结尾和文中义多次出现“泥土的声音”。请简要概括“泥土的声音”在文中的作用。(6分) 15.作者为什么说“他们才是伟大的哲学家”?(6分) 16.根据文章内容,请解释“虚空的心”和“充盈”在文中的含义。(4分) 17.作者在第l、3、7段中都写了“匍匐”在土地上这样一个姿态,结合上下文,请分别简要分析作者这样写有用意。作者借“泥土的声音”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六、(15分) 18、将下列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压缩成一句话。(不超过16字)(5分) 我国冶金企业认真贯彻国务院和国家经贸委关于控制钢铁生产总量的指示精神,今年一季度,国家大中型钢铁企业钢产量增长幅度开始逐月回落,累计产钢2461.6万吨,增长势头明显趋缓。其中1月份钢产量增长速度比去年12月份降低2个百分点,2月份比1月份降低了3个百分点,3月份又比2月份降低4.9个百分点。 答案: 19、阅读下面文段,概括其所揭示的哲理,不超过25个字。(4分) 有兄弟二人,年龄不过四五岁。由于卧室的窗户整天都是密闭的,他们认为屋内太阴暗,看见外面灿烂的阳光,觉得十分羡慕。兄弟俩就商量说:“我们可以一起把外面的阳光扫进一点来。”于是,兄弟两人拿着扫帚和畚箕,到阳台上去扫阳光。等到他们把畚箕搬到房间里的时候,里面的阳光就没有了。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扫了许多次,屋内还是一点阳光都没有。正在厨房里忙碌的妈妈看见他们奇怪的举动,问道:“你们在做什么?”他们回答说:“房间太阴暗了,我们要扫点阳光进来。 妈妈笑道:“只要把窗户打开,阳光自然就会进来,何必去扫呢?” 答案: 20、根据括号内的要求写一段树叶与阳光的对话。 早晨,树叶与阳光亲密地谈话。(6分) 树叶(感激地)说: (排比) 阳光(谦逊地)说: (比喻) 七、(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多数人有两个自己:一个是外在的、社会的、包装了的,一个是内在的、本质的、真实的。有人喜欢前者,有人钟爱后者,有人让两个自己不时地进行交流、融合…… 你认为在当今社会中应如何对待自己呢?请以“慎对自己”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等。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2、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门衰祚薄,零丁孤苦, 14.(6分)①是全文的感情线索。②首尾呼应,结构严谨。③反复表达,突出了作者对“泥十的声音”的深厚感情。(答出一点给2分) 15.(6分)因为作者从“他们”身上领悟到:①他们真正懂得十地是他们安身立命之所(土地给了他们生活、生命),给了他们精神的安定(是他们精神的归宿或依托);②土地让他们获得快乐、幸福,他们能够亲近、尊重(敬畏)土地;③他们不尚空谈,用自己的辛勤劳作实践着生命的意义(或这些农民用劳动真正解释了自然、生命、生活的意义)。(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同即可) 16.(4分)(1)“虚空的心”指的是“艰难苦涩,狂躁不安,怨忧难解,久居城市被尘埃侵扰的心灵”。 (2)“充盈”指的是:内心变得平静,一尘不染,充实:感受到生命的成长和蓬勃,更深刻的元德秀,字紫芝,是河南府人。年轻时就死了父亲,对母亲十分孝顺。被推荐参加进士考试,不忍心离开母亲左右,就背着母亲进了京城。考中进士后,母亲去世,他在母亲的坟墓旁边建一间茅棚守护,吃饭不放盐酪,坐卧不垫坐垫和席子。服丧期满,因为贫困调到南河县任县尉,(治理期间)有仁惠的政绩。黜陟使把他的事迹报告给皇上,朝廷提拔他做龙武军录事参军。元德秀没有来得及在母亲健在时娶妻,就不肯结婚。有人认为他不可以断绝了后代,他回答说:“我哥哥有儿子,我的先祖可以得到祭祀,我为什么还要娶妻呢?”当年,他哥哥的儿子在襁褓中就成了孤儿,又没有钱请奶妈,德秀就亲自喂养他。侄子长大后,将要为他娶媳妇,家里十分贫穷,就请求任鲁山县令。有个小偷被关押在牢里,当地正碰上老虎作恶,小偷请求打虎赎身,元德秀答应了他。有个官吏对他说:“那是小偷的诡计,将来他逃走了,你不是要受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