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网汇集整理《高二政治期中试题及答案十九》 高二年级政治上学期期中考试7 政 治 试 题(文科)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到过农村的人常见这样一种农事现象,农民们对刚出土的青苗要进行碾压,有经验的农民说,碾压恰恰是为了能让青苗长得好,当出土的青苗头重根浅,耐不住风吹雪打,必须施加重压才能扎稳根须,夯实基础。根扎得稳,苗才长得壮。据此回答1-2题。 1.上述材料的做法与"揠苗助长"相反,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 A.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B.生产实践必须发挥人的能动作用 C.外因对事物的发展也有决定作用 D.促进事物的发展必须尊重规律 2.与材料反映相同哲理的是 ( ) A.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 B.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C.奢糜之始,危亡之渐 D.我生有涯,而知亦无涯 3."凡人之患,弊于一曲,而暗于大理。"(注:曲-局部表现;理-规律)这表明( ) A.认识了事物的规律就不会犯错误 B.要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 C.一切现象都是事物本质的表现 D.要正确处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4.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传统户籍制度是制约外来工进城的重要因素。其实,解决好外来工的安居、子女入学、社会保障等问题才是关键。有专家呼吁,为了让外来工和谐融入城市,发达地区政府应该而且也有能力为构建和谐社会支付和谐成本。这表明( ) A.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 B.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C.个人与社会具有一致性 D.意识对事物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5.牛顿用三棱镜把日光分解为按红、橙、黄、绿、蓝、靛、紫顺序排列着的彩色光带,就产生了光的色散。把光波分解成频谱,分别研究各个成分的波长,这才明确了光的颜色的本质。在这里,牛顿运用的是 ( ) A.分析的思维方法 B.综合的思维方法 C.演绎的思维方法 D.归纳的思维方法 6.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随着经济政治的变化发展,人们的人才观念、就业观念、消费观念和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这表明 ( ) A.人的思想观念决定社会的发展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D.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2006年3月4日胡锦涛同志强调,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八荣八耻"。据此回答7-9题。 7.要引导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因为 ( ) A.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重要导向作用 B.任何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 C.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决定性因素 D.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本出发点 8.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求我们正确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这二者之间的关系是 ( ) A.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互为前提相互决定 B.个人利益的发展为集体利益提供物质基础和精神动力 C.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D.集体利益的实现要牺牲个人利益的巩固和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