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人民日报》曾载文指出,人们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将传统的天然放牧改为集中圈养,用电气化、电脑化手段控制禽兽生长环境的温度、湿度等。然而,家禽家畜却失去了自然状态下的活动天地,降低了抗病能力,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发生传染性极强的疾病,进而间接影响到人类。据此回答29-30题。 29.由于圈养,家禽家畜失去了自然状态下的活动天地,因而降低了抗病能力,进而影响到人类,这说明( ) A.事物总是处在因果链条的联结之中 B.相继出现的现象之间具有客观的因果联系 C.联系是客观的,人们不能割断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 D.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唯一的特性 30.从哲学上看,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 A.必须重视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B.必须反对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C.只有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D.必须承认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 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将大量泥沙带到中、下游,使中、下游河床淤积严重。但近年来,一些根雕艺人发现,在黄河中、下游的河道中,被泥沙覆盖、浸蚀的树木,具有独特的形状,经加工,成为颇具欣赏价值的根雕作品。据此回答31-33题。 31.人们利用被泥沙覆盖、浸蚀的树木,雕成具有艺术价值的根雕作品,其前提是( ) A.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 B.尊重自然物本身所固有的属性 C.掌握根雕的技术 D.人能认识和改造自然物的变化规律 32.人们能够利用被泥沙覆盖、浸蚀的树木,做成具有艺术价值的根雕作品,这说明( ) A.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 B.意识依赖于物质 C.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D.意识是客观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33.根雕艺人将枯树制成根雕作品,启示我们( ) A.应解放思想,培养创造性思维 B.应改变自然规律,推陈出新 C.应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D.只有没有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近半个世纪荒漠化速度加快,和毁林(草)开荒、过度放牧等人为破坏活动有直接关系。今天,西北人从全国大局出发.为子孙后代着想,做出了退耕还林(草)、野外禁牧的重大抉择。运用所学知识,完成34-35题 34.荒漠化速度加快是由于人们 ( ) A.没有认识到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B.否认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C.没有认识事物是运动变化的 D.只顾眼前利益,违背了客观规律 35.荒漠化速度加快给我们的启示是 ( ) A.必须承认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 B.做工作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C.必须承认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D.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耕地稀少的我国某地区,多年来,为解决农民的吃饭问题,树被伐,草被毁,农民有了"饭碗",山坡却没有"被子"。一时的温饱,却隐藏着日后的危机。回答36-37题 36.从哲学上看,该地农民不懂得 ( ) A.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B.因果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 C.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D.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37."一时的温饱,却隐藏着日后的危机"。包含的哲理是( ) A.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B.看待新事物要有创新精神 C.事物的发展是新事物否定旧事物 D.事物之间存在着前后相继的历史联系 38. 科学家不断培育良种的一个重要原因, 是因为某些农作物品种在种植几年后,其品性会逐渐退化,由此导致其产量降低,抗病虫害的能力下降。这表明发展是( ) A.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过程 B.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结果 C.事物内部矛盾作用的结果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39."一万个后来者.不如-个开拓者。"从哲学上看,其积极意义在于( ) A.鼓励人们看问题从整体着眼 B.要求人们不去重复别人做过的事情 C.鼓励人们要具有创新精神 D.鼓励人们提高活动的预见性和自觉性 40.新启用的《北京市中、小学生守则》,将原守则第二十条最后一句" 遇到坏人坏事要主动报告,敢于斗争"中的"敢于斗争"去掉了。这一修改的哲学依据是 ( )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