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唐朝诗人杜荀鹤在题为《小松》的诗中写道:"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篙。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这首诗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新事物总是弱小的 ②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人和事 ③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④要辩证地看问题,促进新事物成长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画饼充饥"和"望梅止渴"都非常富有哲理。回答10-13题。 10. "画饼充饥"包含的哲理是( ) (1)、意识不能正确地反映物质 (2)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反映不同 (3)物质和意识是有区别的 (4)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A、②③ B、③④ C、③ D、④ 11. "望梅止渴"说明了( ) (1)、望梅确实能解渴 (2)望梅可暂时起到止渴的作用(3)空想可以暂时安慰人,但终究不能代替现实(4)曹操的这种作法完全是唯心主义的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④ 12.这两个成语都强调了( ) A物质的作用 B意识的作用 C意识对物质的促进作用 D 实践的重要性 13.实际上,"画饼充饥"并不能真正"充饥","望梅"也不能真正"止渴"。这是因为( ) A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B物质可以代替意识 C精神的东西并不重要 D物质和意识没有区别 14."掩耳盗铃"的错误,在于违背这样的哲理( )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2)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3)意识能动作用要受物质决定作用制约 (4)意识决定于物质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5."削足适履"违背的哲理是( ) A物质决定意识 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C意识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D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16."杞人忧天"错在( ) A否认世界的物质性 B否认物质世界是运动的 C否认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D否认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17."人定胜天"思想( ) A是正确的,人的力量是无穷的 B是错误的,它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性 C是不科学的,它片面夸大了主观能动性,而否认了规律的客观性 D是正确的,它承认人有主观能动性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