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频道整理《盐城一中2010-2011第一学期高二期中试卷》,供高考考生参考,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盐城市一中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二年级期中考试 政治(选修)试卷 【考试时间:100分钟分值:120分】 第一部分客观题(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3小题,每题2分,共计66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我是谁?”“世界从何而来?”“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对这些问题的追问() A.是毫无意义的B.不会有任何结果 C.只能由自然科学来回答D.已经开始进入哲学思考 2.哲学的任务是() A.满足人们的好奇心B.帮助人们改善物质生活 C.帮助人们在辩论中获胜D.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3.下列关于哲学的看法中,正确的是() ①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②世界观就是哲学③不懂哲学的人没有世界观④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④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联系体现在() ①哲学是科学的科学②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综合③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哲学往往也会变换自身的内容和形式④哲学可以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A.①②④B.②④C.③④D.②③ 5.某人得了重病,大家劝他去医院检查,可他说:“这都是命啊,是由天注定的,我何必与天命作对呢。”结果,这个人的病情进一步加重。由此可见() ①世界观决定方法论②自发的世界观不利于更好地生活③生活需要科学世界观的指导④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A.①②B.①④C.①③D.②④ 6.各种哲学由于对问题的不同回答,分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 A.意识和物质的辨证关系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C.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D.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 7.下列关于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生活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在实际生活中,人们都会面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③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 ④处理好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就可以解决我们生活中的一切问题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8.下列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是() A.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B.气者,理之依也 C.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D.存在即被感知,物是感觉的集合 9.《尚书·洪范》认为,水、火、木、金、土是世界的本原。这是() A.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B.辩证唯物主义 C.客观唯心主义 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10.下列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认识错误的是() 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过程 B.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翻译成汉语的过程 C.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优秀的思想文化相结合,带有本民族的特点 D.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用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过程 1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古希腊罗马哲学B.17世纪美国哲学 C.18世纪法国哲学D.德国古典哲学 12.我们之所以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因为() A.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着的理论,它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B.马克思主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具体的方法 C.马克思主义是永恒不变的科学理论 D.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3.“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 A.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B.自然界中客观事物的共同属性 C.所有有形的物体D.万事万物共同的本质 14.恩格斯说:“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下列能够充分说明这一论述的是:() ①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②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③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④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15.意识是人们所处的社会关系及外界其他因素作用于人脑的结果,该事实说明() A.有了人脑就有了意识B.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世界 “点子”从哪儿来? C.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D.意识的内容来自主观世界 16.右侧漫画《“点子”从哪儿来?》蕴涵的哲学道理是()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知识只能通过亲自实践来获得C.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D.意识是人脑的产物 17.2009年10月29日至30日,第六届“全国马克思主义论坛”在北京举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 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C.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18.“人甚至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观点() A.正确地说明了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B.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C.夸大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D.否认了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19.宗教是信仰上帝、神鬼等虚幻的东西,但是不管哪种宗教信仰的神,都是按照人们自己的形象和经验塑造的。这一事实说明() A.神是头脑中自生的,因为世界上根本没有鬼神 B.神是一种虚幻的东西,信则有,不信则无 C.神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歪曲反映,可以在客观世界中找到它的原型 D.神是客观实在的东西; 20.“时间在我们背后,时间在我们前面,但它不在我们身旁。”这句话说明() A.运动是绝对的B.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 C.感性认识是不可靠的D.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21.“要命令自然,就必须服从自然。”弗兰西斯·培根的这句话说明() A.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驾驭自然B.改造自然的前提是尊重客观规律 C.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D.人们改造自然的同时也改造了自己 22.黑猩猩能模仿人的活动,从水龙头取水灭火,可当它淌过一条小河去灭火时,却不知道取河水灭火.这说明() A.黑猩猩有时有意识,有时没有意识B.它的意识是被动的,人的意识是主动的 C.动物的动机是主动的,人的意识是客观的D.动物心理与人的意识有本质区别 23.英国科学家斯蒂芬·霍金说,随着电脑技术的不断发展,最终电脑将像人的大脑一样发达,甚至能够自行设计出新的“智能”电脑。这表明() A.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B.电脑能够模拟人脑 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D.电脑与人脑的功能趋于一致 24.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人们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开放观念、效率观念增强了。而这些意识的形成,又反过来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焕发出新的生机。这一事实体现的哲理是()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映物质 B.意识是物质的正确反映,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D.物质和意识相互促进、相互制约 25.达?芬奇曾经说过“热衷于实践而不要理论的人好像一个水手上了一只没有舵和罗盘的船,拿不稳该往哪里航行。”这表明() A.理论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B.科学的理论是实践的基础 C.理论和实践是始终统一的D.实践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26.我国三国时期,古人用肉眼对火星的运转作了比较准确的观察;17~19世纪,欧洲人用望远镜观测到火星的表面有许多河床;2004年,人类近距离拍摄到火星的照片,发现它的表面有许多类似月球表面的坑洞,并观测到火星表面的气温、气压等现象。这个过程说明() ①认识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 ②追求真理的过程是永无止境的 ③追求真理的过程是一帆风顺的 ④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要受到具体实践水平的限制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7.“望梅可以止渴,画饼却不能充饥。”这说明() A.意识的反作用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 B.意识的反作用有时有效果,有时没有效果 C.意识的能动作用巨大,但受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制约 D.意识的能动作用总是积极的 28.“喜马拉雅山再高也有顶,雅鲁藏布江再长也有源。”西藏社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西藏各族人民的共同奋斗,同时也离不开中央政府的关心和祖国各地的支援。建设者们能够攻克世界难题,优质高效地完成青藏铁路建设任务,从哲学上看,在于他们能够() ①热爱祖国,无私奉献②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③尊重客观规律④创造条件改造规律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 29.黄鼠狼过去一直被认为是“偷鸡专家”,没有什么好名声。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的几位教授,用了20多年的时间,作了一番调查研究。他们发现黄鼠狼原来是消灭老鼠的“能手”,一只黄鼠狼每年至少能吃三四百只老鼠。通过长期研究,他们不但为黄鼠狼洗刷了专门偷鸡的恶名,而且逐步认识了黄鼠狼的生活习性和对人类的许多益处。这表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唯一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30.有人学习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认为愚公真愚,为什么不用炸药,用车呢?这种观点主要错在否认了() A.实践的历史性B.实践的能动性 C.实践的客观性D.实践的主观性 31.漫画中的做法() ①是为了营造干实事、求实效的工作氛围 ②有利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③是坚持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表现 ④是为了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2009年11月13日,美国航天局宣布,该局科学家对月球坑观测和传感卫星获得的撞月数据进行初步分析后确认,月球存在水。据此回答第32-33题。 32.上述材料所体现的辩证唯物论原理是() A.物质离不开意识,意识也离不开物质 B.世界上只有不可认识之物,而没有尚未认识之物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认识发展的动力 D.人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正确地发挥了主观能动性 33.月球存在水的发现,与此前人们认为月球是干旱之地的想法大相径庭,这一发现揭开了太空探索的新篇章,增强了人们在月球建立永久基础的信心。这说明()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②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③自然界的客观性随着人类认识的变化而变化④真理总是在认识发展中不断地被否定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第二部分主观题(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 二、简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2分,共计36分。 34.材料一:王守仁: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你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偏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材料二:荀子认为,“天地之变,阴阳之化”,“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结合上述材料,用所学的知识回答: (1)两个人的观点分别属于哲学的哪个基本派别?(4分) (2)具体阐述上述题中两种哲学派别的根本内容。(8分). 35.2010年10月26日傍晚印尼默拉皮火山喷发,引生了地震和海啸,造成了大量人员的伤亡和财产的损失。这起地震和海啸是引发2004年南亚大海啸的同一条断层造成。自2004年最惨重印尼海啸后,印尼政府已在沿海设立了海啸预警系统。但是本次海啸,外海上的海啸预警系统遭到破坏而失效,未能及时向民众发出警报,才引发了惨重后果。海啸发生后,正常情况下,如果能及时发出警报,大部分人还是来得及逃生的。 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的? 36.《庄子·齐物论》提出“齐是非”和“是非莫辩”的思想。庄子说:我和你辩论,你胜了我,我果真就错了吗?我胜了你,你果真就错了吗?究竟谁对谁错。在你我两人之间是无法断定的。请第三者来,也无法断定是非。因为第三者如果持有与你我相同的意见,就没有资格断定;如果持有与你我不同的意见,也没有资格断定。 辨析:真理是因人而异的,所以真理是无法辩明的。 三、探究题:本题18分,结合背景材料进行探究,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综合运用有关知识解决问题。本题18分。 37.材料一:目前,我国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约有3.67亿,占总人口的28%。我国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状况总体是好的,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一些未成年人自身心理脆弱、自控能力差,易受不良信息诱惑,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同时,社会上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腐败现象屡禁不止,这些也给未成年人成长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材料二: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此,中宣部、教育部决定从2004年开始,将每年9月确定为“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这项活动开展以来,广大学生感受了民族精神的伟大力量,体验了民族精神的内涵,树立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以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好全面准备的责任感。 (1)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2分) (2)运用辨证唯物论知识,说明当前为什么要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8分) (3)请你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主题,设计一项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活动,写出活动方案,并简要说明方案中体现的哲学道理。(8分) 高考频道将第一时间发布高考报名信息、高考招生简章、自主招生等考生关注的热点资讯!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