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米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下册 材料2 我们所想到的是日本人以武士道的精神,拼命抵抗,致死方休。……要一个人一个人地消灭日本人的抵抗,一寸土地一寸土地地征服那个国家,很可能要丧失 100万美国人和50万英国人的生命。 ——w·丘吉尔博《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第8卷 材料3 8月6日,美国把第一颗原子弹投到日本海军基地——广岛。……事后调查该市死伤总数,死者计 6万人,伤 10万余人,而伤者亦大多数无法治疗。 ——《日本拒绝乞降受降目击记》 请回答 (1)在关于日本战败的原因分析方面,有哪些主要的论点? (2)你如何评价原子弹在对日作战中的作用? (3)你对日本人民遭受原子弹轰炸的悲剧如何认识? (4)西方人士在分析日本战败原因方面是否客观公正?为什么? 4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不仅是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主要途径。” ──摘自《苏联史》 材料2 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摘自《列宁选集》 材料3 1921年列宁又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摘自《苏联兴亡史》 材料4 必须再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由国家调节买卖业和货币流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 ──摘自《列宁全集》 回答: (1)材料1是针对什么政策而言的? (2)结合材料互和材料2说明列宁实施这一政策的目的除了战争需要之外,主要的目的是什么? (3)材料3说明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后的中心措施是什么? (4)材料4中的“再后退”退到什么地步?“后退”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5)结合材料归纳从苏俄经济政策的转变中能得出什么结论? 三、问答题:(第43题13分;44题14分,共27分) 43、面对30年代的大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实施了新政,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根据相关知识回答: (1)罗斯福实施新政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联系1929-1933年经济危机发生的背景,谈谈罗斯福新政与以前的资本主义统治政策相比有什么最显著的不同? (3)罗斯福新政与和德国法西斯专政之间最突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 (4)试对罗斯福新政进行简要的评价。 44、关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问题,请回答: (1)二战前已经开始反法西斯斗争的国家有哪些? (2)珍珠港事件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是什么? (3)苏联卫国战争开始后,美、英对苏政策有何转变? (4)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最后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5)简述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历史意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