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帮助各位学生掌握教材重点,更好地高效率的进行学习,高考网为大家整理了高中各科知识点教案,让同学们明确教学目标,有针对性的学习。以下是《高一物理教案:4.7.1超重和失重》,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物理教案:4.7.1超重和失重 4.7.1 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二) ——超重和失重 【教学目标】 1.了解超重和失重现象。 2.运用牛顿第二定律研究超重和失重的原因。 【重点难点】 1.超重和失重现象产生的原因。 2.超重和失重的应用。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 【教学用具】 簧秤、钩码 【教学过程】 一、超重现象 【演示1】弹簧秤挂着钩码做下列运动,试分析弹簧秤的示数变化情况。 (1)静止; (2)匀速运动(向上或向下); (3)匀加速向上运动(或匀减速向下运动)。 【演示2】找一条纸带,在纸带中间部位剪个小缺口,纸带的一端固定一重物,另一端用手拿住,小心提起重物,这时纸带没有断。然后向上加速提起重物,纸带就断了;或者提起重物急剧向下运动后突然停住,纸带也会断裂。 1、超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称为超重现象。 2、特点: (1)动力学特点:支持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或悬线对物体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的重力。 (2)运动学特点: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或向上的加速度分量)。它包括两种可能的运动情况: 向上加速运动或向下减速运动。 ▲ 重力的作用效果:一方面使支持物(或悬挂物)发生形变,另一方面使物体本身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产生加速度)。 3、产生超重现象时,物体的重力并没有改变,只是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增大。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