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还要弄清概念的限制和概括。 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之间,具有反比关系,即一个概念的外延越大,则它的内涵越小;反之,一个概念的外延越小,则它的内涵越大。“新书”比“书”多了“新”的内涵,因而具有这种属性的对象(外延)也就越少;同样“书”比“新书”少了“新”的内涵,因而具有这种属性的对象(外延)也就越多。 概念的限制是通过增加概念的内涵以达到缩小概念的外延的目的,即由一个外延较大的概念过渡到一个外延较小的概念。概念的概括是通过减少概念的内涵以达到扩大概念的外延的目的,即由一个外延较小的概念过渡到一个外延较大的概念。 例如,我到商店买衬衣,不能只对售货员小姐说“我买衬衣”,应当把所有关于我买衬衣的信息资料统统告诉售货员小姐。应当说“我买一件蓝色40公分男式短袖纯棉衬衣”前的六个定语“一件”“蓝色”“40公分”“男式”“短袖”“纯棉”就是增加的衬衣的属性。通过层层的限制,我和售货员小姐达成共识,确定为单位“一”。我就买“这一件”。这就是概念限制的过程。我买完衬衣从商店里走出来,恰好碰到了同一办公室的小陈,他问我:“杨老师您做什么去了?“我并不回答“我买了一件蓝色40公分男式短袖纯棉衬衣”,因为小陈并不关心 我买什么样的衬衣,他只问做什么去了。我只回答“买衬衣去了”或“买东西去了”。这是对“一件蓝色40公分男式短袖纯棉衬衣”这个概念的概括,即由一个外延较小的概念“一件蓝色40公分男式短袖纯棉衬衣”过渡到了一个外延较大的概念“衬衣”。 第四,概念要明确,不能任意扩大缩小或转移偷换。 例如: 上面推理中出现的两个“杀人者”其实不是同一个概念。第一个“杀人者”指的是滥杀无辜的人,后一个“杀人者”其实是执法者,是杀“滥杀无辜者”的人。上面的推理错误出在偷换了概念。 又如: “含有汞”和“汞”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用“含有汞”来代替“汞”,概念发生了转移,就出现了推理的错误,因为含有微量的汞对人体没有什么太大的毒害。 请看1993年高考科技说明文中的一道题: 25.下列与K大学研究人员的试验结果有关的说法,哪几项是正确的? A.凡是称可以“生物降解”的塑料产品都根本不能降解 B.一些塑料生产厂家对产品的功用宣传不实 C.在生物降解过程中应出现物质的分解和转化 D.塑料产品的废弃物多数不会自溶自消 E.这些塑料产品在物理上发生变化之后就可以生物降解 F.生物降解在不同条件下都会出现氧化现象 此题答案是CDF A项“凡是称可以‘生物降解’的塑料产品都根本不能降解”,原文中的表述是“大多数‘生物降解’塑料并不真正降解”“经他们试验的每个产品都不能降解”。语句相似,但A项增加了“凡是……都……”的意思,扩大了概念的外延。 B项“一些塑料生产厂家对产品的功用宣传不实”,对原文有关部分的归纳应当是“一些塑料生产厂家对产品能降解的宣传不实”。B项用“功用”偷换了“降解”的概念。 E项“这些塑料产品在物理上发生变化之后就可以生物降解”,原文说“一些生产厂家说这些产品如果在物理上发生了变化,则是可以生物降解的”似乎两者相同,但这种说法与原文中“K大学的研究人员”的说法相矛盾,“K大学的研究人员称,大多数“生物降解”塑料并不真正降解”。 (责任编辑:admi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