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品读:从日常点滴,培养孩子的写作能力 很多家长朋友可能会有这样的苦恼,要么因为自己写的一团糟的报告被领导退回,要么因为孩子语不惊人死不休、惨不忍睹的作文被老师通告,于是便开始四处求教。人家要么回答你多读书,要么告诉你勤练笔,但无论怎样的回答,自己或孩子的写作水平依然毫无起色。 扩大阅读量可以增加知识储备,促进思考能力,对写作来说确实至关重要。但是,人们阅读时普遍存在问题,囫囵吞枣和漫无目的,这样的阅读不仅对写作毫无裨益,反而会让人在书山字海里变得越来越焦躁,从而丧失了对阅读的兴趣。 勤奋在大多数时候都是一个人优秀品质,但如果没有目标就像“老牛拉磨”,不讲方式就如同在堤坝上打井,勤奋就变成了一件没有意义甚至可能导致危险的事情。对写作来说,也是同样的道理。没有目的的写作只会是无病呻吟,既折腾自己,也折磨别人;不讲方式则会永远在原地打转,失去对写作的兴趣,在如今越来越需要个体表达的网络时代,失去写作兴趣就是一件危险的事情。 这也不行,那也不对,那想培养(提高)写作能力就没有办法了吗?答案是,一定有。 我们都知道,说话是需要练习的,是孩子成长路上的一件头等大事。试想,一个小孩子长到好大了迟迟不会说话,可怕不可怕?家长会不会着急?答案显而易见。说话是一个人在社会存在的基本能力,它让你可以表露自己的心声,获得来自社会的反馈,是我们与外界沟通的主要途径。写作也是一样的道理。 写作能力的培养是自己和自己对话的过程,写作是我们与世界交流的方式。 一、积极回应孩子提出的“傻问题” 世界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变化,但每一个新生命认知世界、融入世界的过程却都是相同的。他们从留恋妈妈的怀抱到好奇并试着拥抱外面的世界,然后不断地审视自我,思考人生的价值,每一步都像初学走路一样,尽管磕磕绊绊但却坚定无比。 这个过程中,他们会冒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甚至在有经验的成年人看来是傻呼呼的。最初他们问父母,后来问师长,问社会,但父母对待这些“傻问题”的态度对孩子的影响无疑是最大的,无论好坏都会相伴终生。 不要因为孩子的问题看起来傻呆呆的就忽视它们,因为孩子提出的每一个疑问,都可能是他迎来成长的良好契机。况且作为成年人的我们,今天审视昨天的自己,上一次发言,上一个决定,十有八九都会觉得不太满意。 余秋雨曾讲普遍人心的疑问最重要,又最难回答,所以在常人眼里很多时候这样的疑问便成了让人挠头的“傻问题”。但回答这些傻问题实在紧要,因为它关乎到每个人的成长与安身立命。孩子心中的那些疑问每一个成年人都曾有过,更具有普遍性,更值得被关注,更能影响孩子的整个生命之路。 二、引导孩子养成记录成长的习惯 写作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最初,我们要培养孩子写作的内在需求,或者叫写作冲动。很多家长苦恼孩子的作文每次都是敷衍了事,这就是因为他没有写作的内在需求,他只是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我们都知道主动学习的孩子和被强制学习的孩子,其结果会是天壤之别。写作也是一样,大多数孩子写不好作文只是因为他根本没有写作的欲望,甚至可能还讨厌写作。每一次搜肠刮肚、抓耳挠腮的应付都会让孩子在讨厌写作的路上越走越远。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养成,有了好的学习习惯即使不教孩子也会去主动地自我学习,自我成长。当孩子提出“傻问题”后,我们一定要积极回应,帮助其寻找答案(寻找答案绝不是给予答案)。孩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他与世界交流的过程,也是他对外界反应最热情的表现。这个时候,我们要尽量引导他记录下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成长的过程。 如果你去问那些作文表现平平的孩子,写作有那么难吗?他们肯定会说,难啊,生活一成不变,每天两点一线,实在没什么可写的。其实,绝大多数人的生活都是相似的,当然也包括那些久负盛名的写作大家。问题的关键在于,大多数人没有记录成长过程的习惯。不记录,不思考,对事物的认知往往局于肤浅,在写作的时候便多是平面化的概括。所以,我们收到的稿件很多都有这样的问题,写妈妈必是母爱泛滥,写爸爸统统不苟言笑,奶奶总是慈祥的,爷爷都活得像一个老顽童。我在阅稿的时候就好奇,不苟言笑的爸爸是如何进化成老顽童的呢? 人的成长并不仅仅来源于于对“我”同他人关系的认知,相反的,对第三者之间的关系参照也是经验习得的重要来源。 所以&am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