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宋徵舆《浪淘沙令·秣陵秋旅》阅读练习及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20-03-23 中学语文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宋徵舆
    浪淘沙令·秣陵①秋旅
    宋徵舆②
    雁字起江干,红藕花残。月明昨夜照更阑。酒醒忽惊秋色近,回首长安。
    零落晓风寒,乡梦须还。凤城衰柳不堪攀。木落秦淮人欲去,无限关山。
    注:①南京曾是大明的都城,秣陵,秦代的南京名称,下文“凤城”亦指南京。
    ②宋徵舆,江苏华亭人。生于明万历四十六年,明亡后仕清,此词为诗人寓居南京时所做。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惊”字较警醒,本意借酒浇愁,无奈酒醒睹秋色愁更愁,故“惊”。
    B. 词中借景抒情,一草一木表达词人身世故国之感,尤其是“衰柳”,白比词人年老力衰、心力憔悴。
    C. 上片由眼前景物引发乡关之思、沧桑之感和故国之情,层层递进,用“昨夜”“忽惊”“回首”连缀其间,写来错综有致,幻化无痕。
    D. 结尾“无限关山”寄意深婉,引人寻味。词人客中又将为客,再次漂泊,而关山难越,前路茫茫。此句给全词笼上了一层迷离的色彩。
    15. “秣陵秋旅”是本词的题目,正文是如何扣题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
    14. B 
    15. ①秣陵曾是大明都城,如今江山易主,难免哀痛伤怀。下文用“长安”旧称表达故国之悲,“凤城衰柳”“木落秦淮”也照应了秣陵之愁。
    ②上片“雁字”“ 红藕花残”,下片“风寒”“ 衰柳”“ 木落”紧扣题目“秋”,选取秋天特有的景物表达心中的秋意。
    ③“旅”字通过候鸟大雁的迁徙、不堪攀的柳、飘零的木叶,路遥的关山扣题。表达了词人特有的人世漂泊之悲。
    解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B项,“白比词人年老力衰、心力憔悴”错误。词人借“衰柳”寓离别,抒发家国之悲,无自比之意。故选B。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位,概括文意作答。“秣陵秋旅”是本词的题目,正文是如何扣题的,结合词句内容分析。结合题目内容“秣陵”“秋”“旅”分析,及注释内容“南京曾是大明的都城,秦代的南京名称,下文‘凤城’亦指南京”分析,如今江山易主,难免哀痛伤怀。“凤城衰柳”“木落秦淮”也照应了秣陵之愁。选取秋天特有的景物表达心中的秋意。结合“雁字起江干”“凤城衰柳不堪攀”“木落秦淮人欲去”分析可知,紧扣“旅”,表达了词人特有的人世漂泊之悲。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