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适 自蓟北归 高适 驱马蓟门北,北风边马哀。 苍茫远山口,豁达胡天开。 五将已深入①,前军止半回。 谁怜不得意,长剑独归来②。 【注】①五将已深入:汉宣帝时,曾遣田广明等五将军,率十万余骑,出塞二千多里击匈奴。 ②长剑独归来:《战国策•齐策》载,冯谖为孟尝君门客,未受重用时多次倚柱弹剑,歌“长剑归来”。 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哀”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不仅有边地马鸣声之哀,更有驱马人内心之哀。 B. 首联运用顶针的手法,两个“北”字前后勾连重复,营造紧张迅急的行军气氛。 C. “胡”是我国古代对北方各民族的通称,“胡天”指塞北的天空,是边塞诗常用意象。 D. 颔联运用烘托渲染、以动衬静的手法,描绘了塞外空阔辽远、苍劲悲凉的独特风光。 E. 颈联借用汉代田广明等将军出击匈奴的典故,暗喻唐军死伤惨烈的情形,含蓄蕴藉。 15. 本诗尾联与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 14. BD 15. 同:都表达了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立功边陲的思想。异:高诗尾联“谁怜”与“独”字,渲染诗人“不得意”的情绪,抒发了诗人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苏词无半点哀情,以形象的描画,抒写了渴望报效国家的壮志豪情。 分析: 14.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的理解与手法鉴赏。B项“紧张迅急的行军气氛”理解有误;D项“以动衬静”不正确。 15.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诗歌的情感的题目,是诗歌的常考的题目之一。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同:都表达了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立功边陲的思想。异:高诗尾联“谁怜”与“独”字,渲染诗人“不得意”的情绪,报国无门的悲愤;苏词无半点哀情,抒写渴望报效国家的壮志豪情。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