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如诗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中学高三 杜天淙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三百曰思无邪,词千篇曰念无恶”,诗词以其不可替代的教化作用,塑造着中华民族的性格。而我美丽多姿的祖国,本身便如诗般动人。 江南是一首诗,是才子著纶巾摇羽扇写就,吴姬压酒间婉转唱出的诗。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古代江南是一个吟风弄月、欹枕寻芳的地方。穿过重桥叠水,行过粉墙黛瓦,如酥的春雨落在柳梢头,洒上油纸伞,沾湿流云袖。远处是青山妩媚,是江水横波,但雾满拦江,我看不真切。似是有吴侬软语,有轻吟浅唱,但江声浩荡,我听不真切。如果说江南是诗,她一定是朦胧诗。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江南的人有那一方水土孕育出的灵秀气质。我见过山间的采茶女,“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他们纤手挽着竹篮,轻轻采下染着茶香的叶尖,一颦一笑,自有风情。又或是小酒馆的老板娘,她坐在案后眉峰簇散,俯首去勾画账目,耳上的珠翠也便因了她的颦笑而在脖项上荡起了秋千。我细数江南的美人:柳如是、李香君、苏小小……料想江南的女子大多与她们相似,一颦一笑皆是诗,一嗔一怒总含情。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既说了佳人,更少不了才子。从这诗情水乡中走出了贺知章,走出了谢安。水的特性是柔、是容,江南水乡也赋予了她的孩子从容随性的特质。我欣赏贺知章“别有中流采芰荷”的洒脱,更钦佩谢安执子而色不变的从容。江南才子的泰然自若,且吟且行,自有诗的韵律与意境。 如果说江南是柳三变,是李易安,那么塞北便是苏东坡,是辛稼轩。 塞北是一首诗,是狂客执酒泼墨,关西大汉执铁绰板而唱出的诗。“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北方没有江南的婉约含蓄,它只有最灼热的骄阳,最苦烈的朔风,最张狂的飞雪。黄河叫嚣着扑向人,扑向马,扑向城池,它吞噬掉清泉,也吞噬掉文明。但也就是这毁灭与侵蚀,才最能体现出朔方波澜壮阔的美。它在风声呜咽中奏响最悸动人心的诗篇。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如果说南方是锦绣才子,那么北方便是布衣侠客。他不需要做工精致而脆弱易折的书生剑,他要的是朴实无华甚至锈迹斑斑的江湖刀。他的刀不是悬于腰间,而是负于背上。骑着瘦马,背着长刀,不时取下酒葫芦痛饮一番。他不需要旅伴,更无需词藻的夸耀,他并不从容淡然,他的爱与恨都如酒般浓烈。他的快意恩仇,行侠仗义,是他无言的壮美诗篇。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散漫黄沙塑造了北人性格中的落拓不羁,塞北的个性并不如江南般细谨,而是有天子呼来不上船的狂放。如果能降服草原上最烈的马,穿行于大漠中无际的沙,那么的确一切人与事都看起来不足为惧,因而也成就了北人张扬无忌的个性。这种个性,恰恰是不受格律约束,奔放而自由的古体诗。 一座巍峨秦岭,一条萦纡淮河,将华夏大地划为南北两方。然江南塞北自有境味,各成高格,其交融汇流,共同写就了祖国的壮美诗篇。 (指导老师:赵晨光) 【点评】 这篇散文以诗歌的角度赋予祖国江南塞北不同的性格,展现二者不同的审美风格。江南的美是朦胧、婉约、内敛;塞北的美是力量、雄壮、奔放。语言风格亦随着内容的变化而巧妙变换,多角度而又丰富的诗文词句的引用亦为文章的文化内涵增色良多。难能可贵的是,斐然文采的背后涌动的是一股浓浓的爱国情怀,是穿过历史沧桑由衷的文化自信。本文荣获现场决赛特等奖。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