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请选出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每小题2分,共48分。) 1.哲学产生于: A.主观想象 B.实践活动 C.独立思考 D.外部世界 2.真正的哲学: ①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 ②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生活与实践 ③可以为生活提供有益的指导 ④可以使我们正确地对待得与失、名与利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心理学上有一种“自我实现语言”的说法:当你为未知的未来许下了一个语言你会采取一些措施,去促使这个语言的实现。这主要说明了: A.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B.世界观和方法论可以互相转化 C.方法论指导世界观 D.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4.哲学不是宗教,但它也能给人以信仰:哲学不是艺术,但它也能给人以美感;哲学不是科学,但它也能给人以真理:哲学不是伦理,但它也能教人以向善。哲学就是一种建立在通晓思维的历史和成就的基础上的理论思维。由此可见: ①哲学是研究具体科学的基础 ②哲学具有帮助人们追求真善美的教化功能 ③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④哲学的理论思维依赖于思维的历史和成就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日月星辰,天际浩渺,总是带给人们无限的遐想。当日全食出现时,本来明亮的天空刹那间一片漆黑,如同夜幕降临,群星隐现,万物俱寂。古代的人对此茫然无助,而现代的人却对日全食充满了憧憬,一个月前就买好观测设备,等待这一天文现象的到来。从哲学的基本问题看,这表明: A.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B.思维先于客观存在而存在 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思维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6.下列对“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认识不正确的是: A.哲学具有时代性 B.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C.任何哲学都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D.哲学属于精神的范畴 7.哲学作为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对社会变革的作用,首先体现在: A.反映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反对封建神权 B.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C.为无产阶级代表的劳动群众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武器 D.预见和指明社会前进的方向 8.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努力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这样做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 ①在科学基础上坚持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 ②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③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④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9.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十九大根据新形势新任务对党章进行了适当修改,把党的十九大报告确立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思想战略写入党章。党章的修改是基于: ①真理在克服谬误的基础上不断发展 ②实践的深入促进了认识的发展 ③真理是具体的,应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 ④真理是有条件的,超出适用条件就会变成谬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关于哲学上的物质,恩格斯如是说:“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恩格斯所说的“物质”: ①它包括现实世界中的所有现象,它们都具有客观实在性 ②它是现实世界里各种形态的物质直接相加和积累的结果 ③它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④它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是: A.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B.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C.德国古典哲学 D.工人运动出现新高潮 12.“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但我们必须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根据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和群众的承受能力科学制定规划,科学、有序、扎实有效推进。上述观点的哲学依据是: A.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都是客观的 B.农村的生产力比较落后 C.人类不是从来就有的 D.劳动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并形成了社会关系 13.“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对这首古诗的理解,下列正确的是: ①“枯”与“荣”都是“原上草”—种存在方式 ②“枯”与“荣”的转化其实是一种概念的运动 ③“枯”与“荣”的变化离不开特定的物质实体 ④“枯”与“荣”都是一种意识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14.对于“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与“入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观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前者承认运动的绝对性,后者否认了相对静止 B.两者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C.前者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后者夸大了静止的相对性 D.前者揭示了物质运动的规律性,后者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 15.我国著名科学家严济慈在回答发展科学做学问的主要经验时说:“敢于好高骛远,善于实事求是。”下列理解最符合该观点的是: A.坚持从实际出发和实事求是相统一 B.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踏实的科学态度相结合 C.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坚持唯意志主义 D.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无所作为的思想 16.下列名句所蕴含的哲理与漫画一致的是: ![]() ①天意从来高难问,人生由命非由他 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③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④投之亡地然后存,限之死地然后生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7.《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收录了许多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时髦词汇,如“八卦”、“宅男”、“宅女”、“闪婚”等,尤其是“搞掂”、“无厘头”等粤语词汇也被收录。这些词汇: ①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②是意识产生的物质和生理基础 ③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加工的结果 ④说明了意识是对物质的真实反映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8.在当代,人类的交往已超出了民族和国家的范围,世界各国有着紧密的联系。任何国家的重大实践问题,都与整个世界密切相关。这说明实践是: A.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B.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C.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 D.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19.下列与“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蕴涵的哲理相同的是: A.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B.灌足急流,抽足再入,已非前水 C.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D.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20.历史是一个暗箱,多少真实发生过的事被存入这个暗箱,由后来不同年代的人们去寻幽探秘。人们能寻幽探秘历史的客观基础有: ①现在发生的事,过去未必发生过 ②过去发生过的事,现在必定也会发生 ③过去尽管过去了,但总有规律可循 ④过去发生过的事,总会留下一些印记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1.我国古代“相马”专家伯乐著有马经,书中说:“良马额头隆起,像一种蜘蛛的日角,四个蹄予犹如垒起的酒药饼。”有一天,他的儿子按照书上讲的这些特征去“相马”,结果,他捧着—癞蛤蟆兴冲冲回家向父亲报告:我也“相”中了一匹马。这一事例启示我们: A.必须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统一 B.要努力学习书本上的理论知识 C.亲自实践比学习书本知识更重要 D.书本知识往往是靠不住的 22.污染严重是造纸业饱受诟病的主要原因。某省根据当地造纸业发展状况,制定并执行严格的造纸业地方环保标准。在环保高标准的倒逼下,该省制造业摆脱了脏、乱的局面,实现了“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的兼顾、环保与经济转型升级的双赢。这说明: ①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就能推动事物向前发展 ②从实际出发是做好各项工作的起码要求 ③事物能否发展,取决于意识能否反映客观存在 ④发挥主观能动性和按客观规律办事相结合是成功之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3.2019男篮世界杯会徽,以中国京剧脸谱为设计灵感,在整体造型上与篮球的形象相呼应,同时融入了双龙戏珠的元素,两条蛟龙争夺龙珠,如同两支球队争夺奖杯。“脸谱”元素融合篮琼形象的创意表明: ①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如实反映 ②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③艺术创作源自丰富的社会生活 ④艺术来自于创作者的灵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4.认识具有反复性,是因为: ①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 ②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 ③客观的事物是复杂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现有一个过程 ④人们不可能认识事物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25.有人说:美丽中国应该是山清水秀,空气清鲜,但在最近几年,已经能明显感受到一些地区空气质量下降,尤其是雾霾天气明显增多,范围越来越大。久久挥之不去的雾霾从一定意义上警示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既要利用自然,又要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结合材料,分析在美丽中国的建设过程中,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9分) 26.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历法。中国古人很早就发明了以圭表测日的方法,到殷末周初,古人已经从认识冬至、夏至,进而发展出对春分和秋分的认识。随着生产实践的发展和人们对天文、气象、物候进行观测、探索的逐步深入,到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这八个节气,是二十四个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以后经过不断修改纠正,到了西汉《淮南子》一书的时候,二十四节气就正式形成了。 尽管时间已经过去了数千年,但现在的农田作物耕种基本上没有远离原来的节气规律。在中国北方农村地区,很多农民对于二十四节气耳熟能详,仍旧用它指导自己的生产、生活。 (1)结合材料,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知识,分析实践在二十四节气形成中的作用。(12分) (2)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论的知识,分析古代二十四节气的制定给我们今天的启示。(12分) 27.中华美食文化博大精深。西藏林芝的酥油蜂蜜、四川成都的麻婆豆腐、浙江杭州的笋干老鸭煲、贵州雷山的糯米稻花鱼……,风味美食数不胜数。各地美食多就地取材,应时而作,搭配姜、葱、蒜、椒等多种辅材佐料,或煎、或炸、或煮、或蒸、或腌、或酿,精制而成。一道道美食让人垂涎欲滴。无论是独自品尝,还是与家人邻里、远客近友共享,都会让人感受到一方水土的恩遇滋养,叹服一方人的智慧辛劳,感慨一蔬一饭来之不易,一饮一啄饱蘸苦辣甜酸。近期,一部介绍中华各地美食的纪录片在央视播出,无数食客闻风而动,众多游子平添乡愁。 结合材料,说明美食的创造是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过程。(9分) 28.针对目前我国交通秩序现状,为了保证人民生命安全,2013年伊始公安部出台新的交通规则,闯黄灯扣6分,由此也引发了诸多新的交通问题。公安部在积极调研,多次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对闯黄灯作出了新的规定:对目前违反黄灯信号的,以教育警示为主,暂不予以处罚。 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分析对闯黄灯进行处罚的交通规定。(10分) 参考答案: 1—5 BDADA 6—10 CBBCD 11—15 BADAB 16—20 CADBC 21—24 ACCB 25.(9分)①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减轻雾霾要求我们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不违背规律,严格按照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办事;②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要求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我们要在认真研究雾霾成因的基础上,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倡导绿色出行、绿色消费,减少污染物排放;③减轻雾霾需要我们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尊重自然,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6.(1)(12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或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古人用圭表测日获得了节气的初步认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不断对天文、气象、物侯进行观测推动了节气认识的发展;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长期农业生产实践验证了二十四节气的科学性。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人们将二十四节气用于指导农业生产活动,使人们懂得了二十四节气的价值。 (2)(12分)①物质决定意识,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天文、气象、物候等情况编制而成的,启示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②规律具有客观性,二十四节气的制定符合气象变化规律,启示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③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二十四节气具有非常高的实用价值,对指导农业生产具有实际意义,启示我们要树立正确意识,发挥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的指导作用。(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7.(9分)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美食的创造,从食材的获取、辅材佐料的搭配到烹制方法的选择,无不体现烹饪者的匠心独具,发挥了意识在认识世界中的能动作用。②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美食的创造、改造食材烹制美味佳肴的活动,体现劳动者意志和追求,发挥了意识在改造世界中的能动作用。③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促进作用,就地取材、应时而获、因材烹制的观点,有利于美食行业的发展。 28.(10分)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来源,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出台对闯黄灯进行处罚的交通规定是保证人民生命安全的需要,为了解决新的交通问题,需要对处罚规定进行进一步的修正。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否对闯黄灯进行处罚,以及处罚的力度等交通规定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检验。②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由于实际情况的复杂性,对闯黄灯进行处罚的交通规定需要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