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土炕 贾平凹 大娘住在陕北羊儿沟。她娘家是关中人,十九岁时她嫁到这里。丈夫姓王,比她小了三岁。她觉得这地方不错,尤其是那土炕,在关中没有见过,她就感兴趣了。土炕很大,占了整整后半个窑。她提议把炕盘小,丈夫不同意,说将来要生儿育女。她想:真有七八个儿女了,那炕下的鞋子会一摆一长溜呢,就又痴痴地笑。 土炕成了她的天地,她在上边纺线、纳鞋帮;在炕上摊开包袱,一有空闲,就翻弄那些各色布头、丝线;晚上在上边和丈夫说悄悄话。她想:男人家走州过县,女人家就是要守住这块土炕。 这时候,日子不安宁起来。这一天,一个掉队的女八路来到窑洞。这女八路腰身很笨,她一眼看出有着身孕,就做汤烧水,让女八路坐在土炕上。她说: “快上炕,咱们陕北,就是这风俗,家里人几辈睡一个炕哩。” 她让女八路睡在西边,让丈夫睡在东边,她在中间躺下,作了个界墙。那女八路还是不肯睡下。她只好推醒丈夫,让他睡到灶口前的脚地,说只许面朝外。丈夫一夜没敢翻身。 她知道了这女八路叫龚娟,是个宣传员。龚娟后来生了个女儿,她们就叫她猫猫。龚娟要去追部队。临走,给她跪下说:“大姐,这孩子带不走,就托付给你。” 她开始在这土炕上养着猫猫长大。她让丈夫去卖了炕上一条新被子,买回来一头奶羊,天天给孩子挤着吃。猫猫长到三岁,丈夫得了痨病,没了。她哭了一场,不去改嫁,从此做了寡妇。那年她刚刚二十六岁。 家里一切开支全靠她纺线,她纺线又快又好。新中国成立后,猫猫长大了,她供着去读小学。可是这年秋天,她们正在院子里打枣儿,嘟嘟地开来一辆小车,车上下来一位壮年妇女叫她一声“大姐”就哭了。那女的说她是龚娟。龚娟说:“你跟我一块进城去吧,我永远叫你姐姐,猫猫也永远叫你娘。” 她笑笑,说她有什么功劳,要到城里去?就劝说猫猫认了亲娘,猫猫不去,她倒变了脸。第二天,她欢欢喜喜打发龚娟母女走了。车一拐过山弯,她却扑腾在路上,哭得哇哇的伤心。 后来,龚娟病故了。猫猫参加了工作,信便来得少了,也越写越短,最后竟再没有来过一句话了。她却老是盼着,过两天就去邮电所打问。 村里人都说她应该去找猫猫,让猫猫养活她。 “如果是为了如今养活我才收养她,那我成什么人啦!” 她不埋怨猫猫。只是这大炕,睡起来觉得太硬。她什么都可以丢下,就是不舍这土炕,夜里睡在上边,可以做好多梦,梦见她的丈夫,也梦见猫猫母女。 那几年里,干部经常下乡。村里就把女干部派到她炕上来睡。她很乐意,十个八个都让挤在土炕上。她睡的迟,挑灯看她们每一张漂亮的脸,一看见那炕下的鞋,就想起当年和丈夫说的话,没笑出声来,却去把各色格式的鞋放得整整齐齐。 有人说,猫猫成了走资派,被剃光了头游街。一日,猫猫给她来了一封信,说自己的孩子受人歧视,想让大女儿落户到养母这。 猫猫的十六岁的大女儿秀秀不久就来了。从此,土炕上睡了秀秀,她夜夜给孩子讲猫猫小时候的事,婆孙俩就笑一笑。村里人见她护着秀秀,谁也不敢作践。 过了两年,秀秀进城看猫猫,一个月没有回来。她很着急,拍了电报去才收到回信说,猫猫平反了,让把秀秀的户口迁回城里。 她一颗心放了下去,又一颗心提了起来。村里人都在说秀秀在城里不会回来了。“秀秀说要回来的,她说我这土炕好呢。”她总是这么说。 但是秀秀到底没有回来。她一个人睡在炕上,只觉得炕大,炕空……这天天明时,浑身发烧,睡倒不起了。又过了三个月,她知道自己不行了。村里人说,“给秀秀母女打个电话,接你去大医院看看,或许会好了呢”。 她不同意,说是活到时候了,不必告诉秀秀母女,更没必要进城去治了。第三天黎明,她气弱得只有出的,没有入的。村里人都围在土炕边,她说:“都上炕坐吧,这土炕大,能坐得下,大家都来看我,我也死得下了。” 窑空起来,没几年就在雨天里塌了,把大土炕埋在里边。后来,好些下乡的女干部都问起她。知道情况后都伤心落泪,怀念那土炕,说土炕上好,又大,又舒服。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时间跨度很大,从女主人公出嫁到去世,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和跌宕起伏的安排,但结构精炼,风格朴实、自然。 B.女主人公知道秀秀没事,所以她“心放了下去”,“又一颗心提了起来”是怕秀秀不再回来,乡亲们会笑话她。 C.小说描写朴素中见真情,如写女主人公夜里看女干部熟睡的脸,摆整齐炕下的鞋,直击读者内心,让人感动。 D.小说结尾写女主人公去世后,窑塌了,土炕被埋。下乡女干部伤心落泪,怀念舒适的土炕,其实是对女主人公的感恩和怀念。 8.文中画波浪线处,女主人公的情感几经起伏,试结合文本分析。 9.“土炕”见证了女主人公的一生,是理解小说主旨的关键,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土炕”在作品中承载着怎样的精神内涵。 答案: 7.B 8.先是高兴。龚娟说接“她”进城是对她的一种肯定,“她”心里是高兴的;接着着急。见猫猫不肯认亲生母亲,“她”心里着急,“变了脸”;在龚娟母女回城时真心高兴。猫猫跟着母亲回去有更好的条件,她为孩子欢喜,好让她们安心回城;在猫猫走后伤心欲绝。当亲生女儿一样抚养的孩子离开了自己,她内心像被掏空了一般,“扑腾在路上”再也支撑不住。 9.女主人公在土炕上生活作息,守着土炕守着家,一辈子辛劳勤恳,过着普通人的生活。小说表现了普通群众的质朴坚忍。在战争年代,女主人公在土炕上收留过掉队的八路军,也收养了八路军的孩子,保护她们,供养她们。小说赞扬了善良忠厚的品格。在土炕上,女主人公养大了别人的孩子,也接纳过许多下乡的干部,但她从未想索取什么,更没有埋怨、不满。小说歌颂了不求回报、无私宽容的精神。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