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杜甫《远游》阅读练习及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19-04-29 中学语文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杜甫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远游   杜甫
    
江阔浮高栋,云长出断山。
    
尘沙连越嵩,风雨暗荆蛮。
    
雁矫衔芦内,猿啼失木间。
    
弊裘苏季子,历国未知还。
    
[注]晚年诗人出夔州至潭州,诗写于其间。越嵩(su),古郡名,治所在四川西昌东南;安史之乱后,吐蕃不断入侵河陇诸州及安西、北庭诸地。衔芦,指雁衔芦草以自卫。季子,苏秦游说秦王未果、敝裘而归的事,指人奔波劳碌。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诗的首联,由近而远,写水写山,以云衬托出陡峭壁立的高山之高。
    
B. 诗的颔联描写越嵩与荆蛮之独特的气候现象,沙尘飞扬,风雨交加。
    
C. 诗的颈联写雁与猿,颇具暗示性,独猿失木,暗指诗人此时的情境。
    
D. 诗前三联对仗工整,写雁猿,写山水,写边境,虚实结合,视听结合。
    
E. 诗的尾联,借典抒怀,抒发了诗人要像苏秦一样建功立业,实现梦想。
    
15. 结合诗句,分析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情感。
    
【答案】14. BE    15. “尘沙”“风雨”喻指战事、动荡的局势,表达诗人对动荡时局、战乱社会的忧虑;借季子敝裘的典故与独猿失木的现象,抒写了诗人漂泊(羁旅)之苦;借雁衔芦草而飞的现象,流露出前途迷茫之悲和思乡之痛。
    
【解析】
    
1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鉴赏能力。题干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B项,“诗的颔联描写越嵩与荆蛮之独特的气候现象,沙尘飞扬,风雨交加”说法错误,此联中“沙尘”“风雨”,暗指战争、动荡不安的局势,并非实指气候现象。E项,尾联借用典故,暗喻诗人人生之艰难,漂泊之苦;“建功立业,实现梦想”,过度解读了诗歌主旨。故选BE。
    
 
    
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