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4.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三国演义》中,曹操青梅煮酒,品评天下人物,认为当世只有自己和刘备可称英雄。刘备听后大喜,于是有了夺取天下的雄心。 B.《边城》里,第一个端午,翠翠在河边等爷爷,突然一阵害怕:“假若爷爷死了?”后来,爷爷在雷雨的夜里死去,死亡的阴影让小说笼上一层淡淡的忧伤。 C.《子夜》前三章用吴老太爷之死把军、政、工、商、学等各界人物聚拢到一处,为小说全景式反映中国社会面貌、剖析中国社会性质奠定了基础。 D.《哈姆莱特》中,克劳狄斯送哈姆莱特赴英国,实际是要借刀杀人,后来哈姆莱特识破了克劳狄斯的奸计,撕毁了给英王的国书,才得以脱险。 E.《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捕鱼时体会到大马林鱼仿佛也是他的朋友和兄弟,不过为了渔夫的尊严必须杀死它。这一矛盾具有扣人心弦的张力。 【答案】AD 【解析】 考点定位:理解文学名著的内容。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江苏高考要求阅读的名著篇目为《三国演义》《红楼梦》《边城》《呐喊》《子夜》《茶馆》《欧也妮·葛朗台》《哈姆雷特》《老人与海》。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名著中的一些片段、人物的行为、事情的起因结果等的考查。 25.简答题(10分) (1)《红楼梦》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 风雨夕闷制风雨词”中,黛玉对宝钗说:“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请说明黛玉对宝钗的认识发生变化的原因。(6分) (2)《阿Q正传》中,未庄谣传革命党个个白盔白甲,“穿着崇正皇帝的素”;《祝福》里,鲁四老爷一见“我”就大骂其新党,但“他所骂的还是康有为”。这两个细节共同传达出鲁迅什么样的观点?(4分) 【答案】(1)黛玉在行酒令时“失于检点”,宝钗私下提醒;宝钗教导黛玉要做女性“分内的事”,“看杂书不好”;宝钗关心黛玉的身体健康。 (2)民众愚昧、落伍,无法理解新思潮及其运动的意义;新思潮及其运动脆弱、不彻底,无力走入民众的世界。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内容的把握。第一小题,是考查《红楼梦》中的内容,要求“说明黛玉对宝钗的认识发生变化的原因”,可以联系前面章节宝钗对于黛玉的照拂,比如行酒令时宝钗私下提醒;闲谈时教导黛玉不要看杂书;还有四十五回中对于黛玉身体的关心。第二小题,是考查《呐喊》,要求考生根据题干中给出的两个细节说明传达出的鲁迅的观点。这两个细节都体现出当时民众思想的愚昧落后,对于新思潮无法理解,这说明新思潮运动不彻底。 考点定位:考点定位:理解文学名著的内容。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江苏高考要求阅读的名著篇目为《三国演义》《红楼梦》《边城》《呐喊》《子夜》《茶馆》《欧也妮•葛朗台》《哈姆雷特》《老人与海》。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名著中的一些片段、人物的行为、事情的起因结果等的考查。所设题的对象是《红楼梦》和《呐喊》,这与上面的选择题避免了重复。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