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4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测试题 人民教育出版社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人生在平淡中寻找幸福,在细微中品味幸福,在孤独中守望幸福,在遗忘中怀念幸福。幸福的生活需要哲学的指引,这是因为( )。 A.哲学是使人聪明、给人智慧的一门科学 B.哲学是哲学家对自己实践活动的科学总结 C.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D.真正的哲学就是生活本身 2.现实生活中,哲学往往被一些人忽视,“哲学不能带来钱”成了他们的思维定势。一位著名哲学家揶揄地说:“当年马克思撰写《哲学的贫困》,如今则出现了‘贫困的哲学’。”但事实证明一个轻视理论思维的民族是不会有光明的未来的。这是因为( )。 A.哲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其任务就是揭示具体事物发展的规律 B.哲学只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C.哲学是对人们实践活动的概括和总结 D.哲学能够为人们的实践活动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3.马克思说:“没有哲学我就不能前进。”对这句话可以这样理解( )。 ①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②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③没有哲学的指导,人们就会寸步难行,一事无成 ④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人们要想生活得有意义、有价值,就应该对自己生活其中的世界和生活本身进行审视和思考。这表明( )。 ①我们要走进哲学,自觉追求智慧,创造更美好的人生 ②我们要以高高悬浮在空中的思想楼阁一一哲学为指导③我们不仅需要懂得具体科学知识,还需要理解和运用哲学知识④哲学总是自觉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 D.③④ 5.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和辩证思维,《老子》、《周易》、《庄子》、《孙子兵法》等著作中所包含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要远远早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辩证法,这说明( )。 A.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B.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法思想的直接理论来源是我国古代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C.从文化的发展程度上讲,中华民族比其他民族都优秀 D.哲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6.漫画往往包含着深刻的哲理。下面漫画主要讽刺现实生活中思想方法上的( )。 ![]() ①两面性 ②均衡论 ③诡辩沦 ④唯心论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7.“聪明的唯心论比愚蠢的唯物论更接近于聪明的唯物论。聪明的唯心论即辩证的,愚蠢的唯物论即绝对的,不发展的”。(《列宁全集》第38卷)对这一论断理解正确的有( )。 ①唯心主义是人类智慧树上一朵不结果的花②朴素唯物主义和机械唯物主义都是愚蠢的③聪明的唯物论是指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④只要存在聪明的唯心论,就能实现聪明的唯物论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① 8.下列观点中,与“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这一世界观相同的是( )。 A.“物是观念的集合” B.“天地之变,阴阳之化” C.“子不语怪、力、乱、神” D.“理生万物”,“理主动静” 9.李载仁是唐朝皇族的后裔,他生性迂腐,从不吃猪肉。有一次,家里的仆人打架了,李载仁大怒,叫人立即从厨房里拿来大饼和猪肉,让打架的人当着他的面吃下去,并且警告说:以后如果胆敢再打架,一定要在猪肉里加上酥油来重重地惩罚你们。从哲学角度看,李载仁的这种行为( )。 A.脱离了客观实际,以个人好恶来办事情,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 B.体现了人们由于利益的立足点不同,对事物的反映不同 C.说明意识能够决定事物的发展 D.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表现 10.著名画家葛庆友认为,画画和其他任何艺术形式一样,都需要哲学思辨。“黑与白,直线与斜线,点与画……绘画中蕴涵了很多对比和冲突;不懂辩证法的画家,是创造不出好的作品的。”这是因为( )。 ①正的哲学可以促进实践的发展②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③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④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1.14~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提倡人权反对神权,提倡人性反对神性,提倡个性自由反对中古时期的宗教束缚。这些思想和行为的积极意义在于( )。 ①预见和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②直接作用于社会制度,引起社会形态的变化③动员和掌握广大人民群众,从而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④捉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提供社会变革的政治保证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2.科学发展观不仅广泛借鉴了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而且深刻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这表明( )。 A.物质与意识是不可分割的 B.物质决定意识 C.意识是本原,意识决定物质 D.思维具有决定作用 13.某教会建造了一座尖顶的教堂,主教请当地的一位工程师为其设计避雷针,T程师说:“教堂是天国驻人间的大使馆,有七帝保护,安装避雷针是多余的。”主教说:“请先生装避雷针,这是上帝的旨意。”工程师和主教的观点体现了他们具有( )。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B.近代机械唯物主义思想 C.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D.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14.费尔巴哈承认自然界离开意识而独立存在,意识是人脑的产物,肯定了世界的可知性,但他把人看成是一种脱离历史和社会关系而存在的生物,并用唯心主义解释社会现象。马克思称赞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主要是指他的哲学( )。 A.没有实现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B.有一半的内容属于朴素唯物主义 C.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 D.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上不承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 15.金融危机下,信心的树立来源于对形势的正确判断,信心比黄金和货币还要重要。这说明( )。 A.信心具有能动性 B.对形势作出正确判断就一定会产生信心 C.只要树立信心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 D.物质的东西依赖于人的信心 16.古代中国人对天地的理解是:天在上,地在下;天为阳,地为阴;天为金,地为土;天性刚,地性柔。认为天地合而万物生焉,四时行焉。上述观点( )。 A.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客观实在 B.既是唯物的,义是唯心的 C.是一种可贵的猜测,但没有科学依据 D.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 17.雅斯贝尔斯认为,自己真正的目标是哲学,学习自然科学和医学只不过是通向哲学之路的准备。这表明他认识到了( )。 A.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前提 B.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C.具体科学与哲学相互影响、相互决定 D.哲学对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18.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 ① 是否信仰宗教②对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③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的本原的不同回答④世界可否认识的问题
参考答案 1.解析:本题考查生活需要哲学的原因。哲学并不等同于科学,A项中的“科学”应为“学问”。哲学是哲学家把世界观理论化系统化的思想体系,但不一定是对自己实践活动的科学总结,B项错误。哲学也不等于生活,D项错误。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生活需要哲学”可知正确答案为C项。 答案:C 2.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哲学的理解。哲学揭示的是关于世界的一般规律,A项错误。哲学也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B项错误。哲学源于实践,但C项与题干不构成因果关系。D项揭示了哲学的作用,是正确的。 答案:D 3.解析:哲学为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指导作用,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题干中马克思的这句话讲的是哲学的作用及重要性。①是哲学的含义,包含着对哲学重要性的表述,应选;②是对题干的正确理解;③说法本身错误;④从哲学与生活的关系角度指明了哲学的作用,应选D项。 答案:D 4.解析:本题考查生活与哲学的关系。①是对材料的直接归纳。②中说哲学是“空中的思想楼阁”是错误的。③是正确的。哲学对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影响是自觉或不自觉的,④错误。 答案:C 5.解析:B、C两项错误,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法思想的直接理论来源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各民族没有优劣之分,只有发展程度不同。从材料的主题来看,是指朴素辩证法思想一直在影响着人们,故D项符合题意。 答案:D 6.解析:本题考查哲学思维方法。漫画中的两个人都是凭自己的主观判断片面地想问题,都是错误的,因此①④符合题意。 答案:C 7.解析:本题考查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①是对唯心主义的辩证的评价,符合题意。②否定了旧唯物主义的合理成分,是错误的。④本身错误。正确答案为C项。 答案:C 8.解析:题干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B项具有变化发展的辩证法思想。C项中“神”即神灵,“子不语……神”显然具有无神论思想。D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答案:A 9.解析:李载仁以自己的好恶去判断别人的好恶,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 答案:A 10.解析:材料强调的是哲学的作用。①是哲学对实践的作用,③是哲学对具体科学研究的作用,①③符合题意。②是讲具体科学对哲学的作用,④说的是社会实践与哲学的关系,②④均不符合题意。 答案:C 11.解析:本题考查哲学对时代的作用。哲学可以通过对旧制度、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①正确。哲学不能直接作用于社会制度,②错误。④中“政治保证”应为“思想保证”。正确答案为B项。 答案:B 12.解析:本题A项是常见的易错点,物质不依赖于意识,认为物质与意识“不可分割”是错误的。C、D两项本身都是错误的。答案为B项。 答案:B 13.解析:本题中工程师和主教都承认上帝的存在,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思想,答案为D项。 答案:D 14.解析:从材料中的“自然界”“历史和社会关系”等内容直接可得知答案为C项。 答案:C 15.解析:B项说法太过绝对,C、D两项本身都是错误的。材料主要是说怎样才能有正确的信心以及信心的重要性。 答案:A 16.解析:本题考查了对朴素唯物主义的理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而不是高度抽象的客观实在,A项错误。朴素唯物主义不是二元论,B项错误。朴素唯物主义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D项错误。朴素唯物主义没有科学的依据,正确答案为C项。 答案:C 17.解析:由题干可以推导出学自然科学是为了学哲学的结论,由此可见,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选B项。A、C两项说法错误,D项说法与题意不符。 答案:B 18.解析:①与题干无关,④是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划分的标准,②③意思一样,都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答案:A 19.解析:①观点错误,②③④符合题干要求,故应选B项。 答案:B 20.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关系的理解。“仁者心动”将意识视为运动的主体,属唯心主义观点;“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是只看到了绝对运动没有看到相对静止的诡辩论;“静即含动,动不舍静”是认为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辩证统一的辩证法观点,答案为B项。 答案:B 21.解析:本题以是否追求物质利益和强调精神文明作为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显然是错误的。因为划清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只能是对物质和意识谁决定谁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但是题目中的说法在一定条件下又有一定的合理之处。因此,这道题目是一道正误混杂的辨析题,同时又是一道附加条件型的辨析题,需要对不同条件下的“追求物质利益”和“强调精神文明”进行具体的分析,才能最终确定是坚持了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 答案:(1)凡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的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的就是唯心主义。因此,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对物质和意识何为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而不是是否追求物质利益,是否强调精神文明。 (2)追求物质利益不一定就是唯物主义。如果违背社会发展规律,不顾客观条件,主观蛮干地去追求物质利益,就是唯心主义;如果在承认物质的决定作用的前提下,重视意识的作用,强调精神力量的作用,这不但不是唯心主义,而恰恰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表现。 (3)题目中的观点缺乏必要的前提,混淆了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界限,因此是不确定的。 22.解析:第(1)问较为简单,迷信现象的实质显然是唯心主义观点。回答第(2)问时既要指出迷信现象的危害,又要答出青少年应如何应对。 答案:(1)存在迷信现象。这些迷信现象都是唯心主义世界观的表现。 (2)唯心主义认为意识决定物质,它容易使人们犯主观主义错误,使人不思进取,有时会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会直接阻碍我国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进程,对人的发展是一种反动,最终会使人失去独立的人格。因此,青少年应当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要坚信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3.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考点的再现能力,注意第二问要分别分析不同理论成果具有不同的作用。 答案:(1)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的过程中,产生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2)这些理论都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分别在不同时期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①毛泽东思想回答了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里如何夺取政权的问题,指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②邓小平理论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找到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④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赋予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