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政治 > 必修4 > 同步检测 >

必修4第二单元测评

http://www.newdu.com 2018-12-04 人民教育出版社 佚名 参加讨论

    必修4第二单元测评
    一、选择题Ⅰ(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2007年12月,科学家通过比较火星探测飞船在过去七年中对火星表面相同地点拍摄的照片,提出一个大胆的推断──火星上现在可能存在生命所必需的液态水。这一科学探索活动表明(  )
    A.人类能够在实践中认识自然  B.自然界的变化不可能受人类的影响
    C.人类能够在实践中改造自然  D.自然界随人类意识的变化而变化
    2.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封建迷信有所抬头,有的地方甚至呈蔓延趋势。对这一现象认识正确的有(  )
    ①它是与唯物主义和一切科学知识根本对立的 ②它是唯心主义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 ③它的出现是思想解放的结果 ④它有悖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中美双方举行能源政策对话,在提高能源开发利用、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合作问题上达成了共识。当今世界面临严重的能源危机,人类盲目征服自然遭到了自然界的报复,人类越来越意识到“天人合一”的重要性。据此回答第3~4题。
    3.上述材料说明(  )
    A.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B.自然界是不可以改造的
    C.人类有意识的活动能够驯服自然界  D.自然界是变化多端的
    4.要实现“天人合一”,就要(  )
    A.加大改造自然的力度,人定胜天  B.崇尚自然,崇拜自然
    C.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改造自然  D.回避自然,顺应自然
    5.庄子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从哲学观点看(  )
    ①夸大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和连续性②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否认了运动的间断性③符合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运动的观点④否认了物质的客观性,把事物看成是瞬息万变、不可捉摸的,是不可知论的观点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生活处处有哲学。在中学生中广为流行的歌曲中也蕴涵着深刻的道理。据此回答第6~7题。
    6.歌曲《不想长大》中有“我不想我不想不想长大,长大后世界就没有童话”这句歌词。但是一个人不会因为自己不想长大就不再长大了,这主要强调的是(  )
    A.物质是运动的  B.运动是有规律的
    C.规律是客观的  D.意识具有能动性
    7.与歌曲《暗香》中“烈火烧过青草痕,看看又是一年春风”这句歌词表达同一哲理的成语是(  )
    A.因地制宜  B.推陈出新  C.变化多端  D.顺水推舟
    8.两位画家以《静》为题,各画了一张画。一位画家画了一个湖,湖画平静,倒映着远山和湖边的花草,好像一面镜子。另一位画了一个激流直泻的瀑布,旁边一棵小树,树上一个鸟巢,巢里一只小鸟在睡觉。后一位画家才画出了静的真义。因为他懂得(  )
    ①动中有静,静中有动②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物质③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是统一的④矛盾是对立统一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中国日报》报道,一种常被用作安眠药的药物对脑部受损伤、处于植物人状态好几年的病人产生了奇迹般的效果。服用这种药物后,这些病人被唤醒,一些病人甚至能够和家人交谈。这说明(  )
    A.有了人脑就有了意识
    B.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
    C.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D.只有正常的大脑才能产生意识
    10.“博客不在多,有激情就行;内容不在深,无堆砌转载就灵。”“博客”是英文单词“Blog”的音译,来源于“Weblog”(网络日志)的缩写,是继E-mail、BBS、ICQ之后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博客”在网络上的流行,说明(  )
    A.思想决定行动,主观决定客观
    B.在现实世界之外还存在一个独立的精神世界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D.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
    11.2006年7月22日,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发生里氏5.1级地震。省地震局已于7月初对地震的发生作出了准确预报。但昭通市政府并未将可能发生地震的预报传达下去。面对各方指责,有关官员表示,“地震预测根本不存在准确预报的可能”。对昭通市有关官员的这一说法,你认为(  )
    ①可以赞同,因为事物的本质及规律是隐藏在内部的,需要经过多次反复认识和实践才能得到②可以赞同,因为人的认识要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科技条件、认识能力、知识水平等的限制③不能赞同,因为意识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④不能赞同,因为人具有抽象思维能力,能够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③④
    2007年4月4日,中国航天员系统的“掌门人”──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主任在上海参观“神六”实物展时透露,我国“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已经获得圆满成功,目前航天员们正在进行“神七”出舱行走训练,为今后建立大空间站作准备。据此回答第12~13题。
    12.我国“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说明(  )
    A.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
    B.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
    C.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只能遵循规律
    D.我们要按客观规律办事,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13.从“神一”到“神六”,每一次发射都进一步优化,每一次飞行都有所完善改进,每一次空间试验都有新的收获。这说明(  )
    A.实践的发展能不断提出新的问题,提供新的经验,推动认识向前发展
    B.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只能一步一步地认识
    C.意识能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这是意识自然起作用的结果
    D.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必须积极发挥意识的作用
    2006年8月,被称为“台风之王”的“桑美”在浙江登陆,给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资料显示,“桑美”登陆时的中心气压仅次于1956年第十号台风登陆时的923百帕,成为50年来登陆中国大陆最强的台风。据此回答第14~15题。
    14.在台风来临前,气象部门已作出科学预测,有关部门也作了必要的防备,但台风仍然给浙、闽、赣造成了巨大损失。这说明(  )
    ①人的认识是有限的,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和发展我们的认识②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规律客观性的制约③规律是客观的,人无法完全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④“人定胜天”是有条件的,人永远也不可能“胜天”
    A.①②④  B.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15.台风登陆前后,各地各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应对台风的袭击:浙、闽沿海强令出海渔船、渔轮泊港避风,临海居民暂时移居;江西等内陆省份的电力部门加固电线、电缆杆,确保台风来临后电力、通信的正常运作;国家防总急调各种抗灾物资运往灾区……从《生活与哲学》的角度看,这说明(  )
    A.只怕想不到,不怕做不到
    B.意识具有能动性,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C.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努力做到实事求是
    D.党和政府对防洪救灾工作、对人民群众的利益高度重视
    16.宋代诗人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诗中蕴涵的哲理是(  )
    A.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实践是认识的唯一途径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17.戒掉网络游戏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学生也能意识到,网络游戏上瘾,长期付出的成本要比从游戏中获得的收益大得多。但仅仅理性地认识到这一点并不能顺利地戒掉网瘾。这说明(  )
    A.人们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没有用的  B.由认识到行动需要决心和毅力
    C.人们的认识是一个无限反复的过程  D.客观因素会妨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18.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朝同一方向迈进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谬误。这句话说明了(  )
    A.真理与谬误的界限是不容混淆的  B.真理与谬误是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
    C.真理与谬误没有确定的界限  D.真理具有相对性,不具有绝对性
    二、选择题Ⅱ(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或两项以上符合题意。)
    19.2007年5月,台风“珍珠”在我国东南沿海登陆,由于事前预测到了台风的到来,作了一系列防范工作,有效地降低了损失。这与我国的气象卫星监测系统的不断完善密不可分。技术的不断完善使我国台风预报的精准度明显提升,24小时台风路径预报的误差值已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200公里以上下降到目前的130公里左右。上述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B.实践的发展提供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
    C.人类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和改造规律
    D.人类在客观世界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
    据报道,近年来针对困扰人类的生态问题,日本科学家在经历长久的探索和论证后,提出了“零排放”的概念,认为世界上没有“无用之物”,一切废弃物都能被利用起来,并把实施“零排放”的社会称为“循环型经济社会”。日本发展“循环型经济社会”,经政府、企业和科技界三方的共同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据此回答第20~21题。
    20.日本科学家提出这一概念,说明(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真理是主观的,人可以发明自己需要的真理
    21.与日本相比,我国在确定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时也提出了21世纪必须实现的“零增长”目标:2030年人口数量“零增长”,2040年资源、能源消耗速率“零增长”,2050年生态环境退化速率“零增长”。这是因为(  )
    A.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B.中国与日本有相同的国情
    C.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D.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22.下图是比利时画家马格利特的作品。画面上画了一只逼真的烟斗,而画面上的法文写的却是“这不是一只烟斗”。当我们面对这幅画的时候,图形与文字共同组成的这幅画又启发我们思考艺术作品与现实对象的关系。下列叙述中,正确表达二者关系的是(  )
     
    A.艺术作品是原型的主观创造
    B.艺术作品体现了对原型的摹写与创造的统一
    C.艺术作品是对原型的审美再现
    D.艺术作品应当不断追求更逼真地反映原型
    三、简答题
    2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搞好规划;要尊重农民的意愿,不能搞形式主义和强迫命令,防止一哄而起;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求真务实,真抓实干。
    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哲理?它们是如何体现的?
    24.现阶段,我国社会成员在收入分配上还存在一些不合理现象,国家区分不同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这一措施得到绝大多数人的支持和理解。
    运用辩证唯物论的观点,说明“国家区分不同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的正确性。
    四、辨析题
    25.凡是唯物主义哲学都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26.真理只有一个,因此,真理一旦形成,就会亘古不变。
    五、分析说明题
    27.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贯彻执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的方针,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改变先污染后治理、边污染边治理的状况;加大污染防治力度,继续推进重点生态工程建设。
    请从唯物论的角度,说明必须贯彻执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的正确性。
    28.张某去年大学毕业,一心想通过关系找一个工作条件好、经济待遇高又体面的工作,但由于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加上就业市场供需矛盾突出,他灰心了、退缩了,至今还没有就业。
    (1)就业对个人而言有何意义?
    (2)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指出张某未找到工作的原因。
    (3)请你从就业、择业观的角度,为张某顺利就业支几招。
    29.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
    我们为什么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六、案例探究题
    30.材料一 “八荣”和“八耻”历来都是迥然不同的人生观。人生观不同,决定人生的价值不同。
    材料二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总体良好,但社会生活中也存在一些不健康、不文明现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还有市场,少数人思想混乱,道德缺失,是非、善恶、美丑混淆。这些问题的出现和蔓延,对社会道德体系造成了冲击,损害了社会风气,也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人民群众对此强烈不满。
    材料三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华夏大地引起强烈反响。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我们在当前形势下明辨是非、区别善恶、分清美丑提出了新要求,将对加强社会主义思想建设和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谈谈你对社会主义荣辱观所体现的哲学观点的理解。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Ⅰ
    1.A  2.D  3.A  4.C  5.C  6.C  7.B  8.C  9.B  10.D
    11.C  12.B  13.A  14.C  15.C  16.B  17.B  18.A
    二、选择题Ⅰ
    19.ABD  20.AC  21.ACD  22.BC
    三、简答题
    23.(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它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搞好规划;要尊重农民的意愿,不能搞形式主义和强迫命令,防止一哄而起”体现了这点。
    (2)意识具有反作用,要树立正确的意识。“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体现了这点。
    (3)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求我们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体现了这点。
    24.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客观符合主观,发挥正确意识的指导作用。国家根据收入分配在客观上存在的不合理现象,区分不同情况,采取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提高低收入者的生活水平等措施,就是从实际出发的结果。这有利于完善我国的分配制度,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四、辨析题
    25.(1)物质和意识谁为世界的本原,谁决定谁,这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所以,凡是唯物主义都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2)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仅仅认为物质决定意识,而否认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而辩证的唯心主义虽然看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却夸大了这种作用甚至认为意识决定物质。这都是不科学的。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也有能动的反作用。
    (3)这句话没有正确区分唯物主义的发展形态,是片面的观点。
    26.(1)真理是标志着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对同一个确定对象,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
    (2)真理是有条件的,超出真理的适用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真理都是具体的,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不顾历史的推移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中,真理就会转化成谬误。
    (3)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真理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世界上不存在亘古不变的真理。
    (4)这句话的前半句正确,后半句错误。
    五、分析说明题
    27.(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这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是立足于我国人均资源少、环境受到破坏的实际作出的决策,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一唯物论的基本要求。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够反映客观事物并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的制定,体现了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而这一基本国策的贯彻执行必将推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3)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这一基本国策的制定和实施说明我们要尊重和保护自然。
    28.(1)就业是民生之本,有利于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①物质决定意识,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张某未找到工作,是由于他没有从自身实际和就业市场的实际出发。②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张某没有找到工作,是因为他没有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3)应树立自主择业观,树立竞争就业观,树立职业平等观,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
    29.(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
    (2)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从而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是对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属于正确的意识。只有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才能统一全国人民的意志,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
    六、案例探究题
    30.(1)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当前,我国社会生活中存在一些不健康、不文明现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还有市场,少数人思想混乱、道德缺失,是非、善恶、美丑混淆等问题,故出现了“八荣”和“八耻”两种鲜明对比的人生观。
    (2)哲学属于思想文化范畴,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一定形态的文化,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一定形态的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历史任务和客观要求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变革。
    (3)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坚持“八荣”,摒弃“八耻”,对加强社会主义思想建设和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发挥着积极作用。
    (4)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这一原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党中央根据我国实际,针对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一些不健康、不文明现象,适时提出“八荣八耻”的行为准则,符合时代的要求,为我们在当前形势下明辨是非、区别善恶、分清美丑提出了新要求,将对加强社会主义思想建设和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