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2专题一测评 一、选择题Ⅰ(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18世纪中后期,阻碍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因素是( )。 A.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实施 B.殖民战争的爆发 C.“圈地运动”的加速 D.大批失去土地的劳动者的出现 2.为了增加国家财富,重商主义者主张( )。 A.富国裕民 B.民穷国富 C.国穷民富 D.民穷国穷 3.在重商主义者看来,社会财富的唯一形态是( )。 A.谷物 B.布匹 C.牲畜 D.金银 4.斯密有时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商品在交换中所能购买到的劳动量决定的。这一观点( )。 A.正确地揭示了价值的源泉 B.正确地揭示了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 C.颠倒了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 D.掩盖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经济关系 5.斯密所主张的经济学目标是( )。 A.富国裕民 B.民穷国富 C.扩大出口 D.经济自由 6.李嘉图认为,增加资本积累的必要条件是( )。 A.降低工人工资 B.发展对外贸易 C.实现财富增长 D.降低劳动力价值 7.下列关于工资的说法中,符合李嘉图观点的是( )。 ①工资是由劳动力的价值决定的②工资高低与利润率成正比③从国外进口廉价的生活必需品,可以降低工资④相对工资从量的方面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三大阶级之间的对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李嘉图认为,通过对外贸易从国外进口廉价的食品和其他生活必需品,以及提高本国的劳动生产率以降低本国生产的食物等必需品的价值,可以( )。 A.提高本国劳动力的价值 B.带来农业、商业和制造业的繁荣 C.使社会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 D.降低个人购买的各种必需品的价格 9.李嘉图认为,资本家组织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利润。当每个人都可随意使用资本的时候,他自然会寻找那种最有利的行业。商品价格的波动,使资本恰好按照必要的数量而不致过多地分配到某种商品的生产上。这一观点主要阐明了市场能够( )。 A.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B.调整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 C.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D.使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10.近年来,我国商品出口结构出现了由纺织、服装、鞋帽等低附加值的产品和高耗能、高污染、资源型的“两高一资”产品出口为主,到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外贸总额比重不断提升的良好态势。2006年上半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增长30.5%,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32%。同期,纺织、家电、玩具、鞋等传统商品的出口增速呈现回落趋势。钢坯、未锻轧铝、焦炭等“两高一资”产品出口量同比分别下降35.6%、20%和10.7%。材料表明( )。 A.我国已完全改变以低附加值产品和“两高一资”产品出口为主的局面 B.我国出口的主力已经转变为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 C.我国纺织、家电、玩具、鞋等传统商品的比较成本优势已经丧失 D.我国的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的比较成本优势有大幅度增长 11.在经济管理和企业深化改革进程中,常常听到这样一些说法:“抓住无形的手,逐步朝前走”,“有形手、无形手,手拉手,向前走”。这些说法形象地说明( )。 A.既要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又要加强和改善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科学内涵就是将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二者紧密结合起来 C.计划与市场是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二者相互制约,形成互补 D.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的长处 二、选择题Ⅱ(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或两项以上符合题意。) 12.与重商主义者的观点不同,斯密认为经济学的目的在于( )。 A.为人民提供丰厚的收入或者物质创造条件 B.使国家实行鼓励出口、禁止或限制进口的政策 C.提高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D.为国家或者社会共同体带来足够的收入以创造公共产品 13.在经济学说史上,斯密的劳动价值论的贡献是( )。 A.第一个明确提出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概念 B.科学地认识到商品的交换价值不是由使用价值决定的 C.正确地揭示了价值的源泉 D.全面科学地认识了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 14.斯密关于三种收入来源的理论的错误成分有( )。 A.工资、利润和地租都是工人创造的 B.工人得到了自己劳动的全部成果 C.利润是对资本家支出的一种补偿 D.地租是自然力的产物 15.斯密关于分工和交换思想包括( )。 A.分工能提高劳动生产率 B.分工是社会不平等的根源 C.分工受交换能力大小的限制 D.分工的发展受交换范围的限制 16.下列关于对绝对成本学说的缺陷的评价中,正确的有( )。 A.并不是所有国家都有自己的绝对优势 B.各国的绝对优势也不是固定不变的 C.社会资源不可能用来生产任意一种商品 D.一国拥有“绝对成本优势”是非常特殊的情况,在现实中这种情况非常少见 17.李嘉图对劳动价值论的发展体现在( )。 A.对价值和交换价值、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作出了初步区分 B.区分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C.区分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剩余价值和利润 D.一贯坚持并创造性地发展了劳动决定价值的基本原理 18.下列关于古典经济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它代表了英法等国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 B.它反对封建制度和重商主义所主张的国家干预经济,主张经济自由 C.它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理论来源之一 D.它正确地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过渡性 三、简答题 19.为什么说李嘉图把劳动价值论推到了古典经济学的最高峰? 20.根据表中设定的条件,运用李嘉图比较成本学说的基本观点回答下列问题。 英国和葡萄牙的生产成本构成状况 (单位:人劳动1年/单位产品)
(1)以葡萄牙为例,计算比较成本。 (2)根据计算比较成本的结果,说明两国间的分工格局。 (3)如果维持分工前两国的产出水平(2单位呢绒和2单位酒),假定不计算关税等其他费用,请计算两国进行贸易所节省的劳动量。 四、辨析题 21.斯密认为,各国多获得的利益,是由国际分工带来的。 22.斯密认为,一个人占有某货物,但不愿自己消费,而愿用以交换他物。对他来说,这货物的价值,等于他能购买或能支配的劳动量。 五、分析说明题 23.材料一 在将资本投在哪一部门能带来最大收益的问题上,斯密认为,每个人处在他当时的地位,显然能判断得比政治家或立法家好得多。他指出,如果政治家企图指导私人应如何运用他们的资本,那不仅是自寻烦恼地去注意最不需要注意的问题,而且是攫取一种权利。把这种权利交给一个大言不惭地、荒唐地自认为有资格行使的人,是再危险不过的了。 材料二 斯密指出,每个人都力图利用好他的资本,并实现最大的价值。一般说来,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也不知道实际上所增进的公共福利是多少。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个人的利益。但是,对个人利益的追求会使他将资本投于最有利于社会的用途。在这样的场合,像在其他场合一样,他受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想要达到的目的。通过追逐个人利益,他经常增进社会利益,其效果比他真的想促成社会利益时反而更好。 (1)材料一、材料二反映了斯密的什么观点? (2)斯密所说的“看不见的手”指的是什么? (3)应如何评价斯密的上述观点?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Ⅰ 1.A 2.B 3.D 4.C 5.A 6.C 7.D 8.D 9.B 10.D 11.A 二、选择题Ⅱ 12.AD 13.ABC 14.BCD 15.ACD 16.ABCD 17.AD 18.ABC 三、简答题 19.李嘉图不仅科学地揭示了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而且认识到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区别;不仅提出了商品的价值只能由生产该商品时所耗费的劳动来决定,而且认识到新价值创造与旧价值转移、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之间的关系。总之,李嘉图不仅在继承斯密劳动价值论科学成分的基础上,纠正了其中的不合理成分,而且提出了许多新的科学观点,从而把劳动价值论推到了古典经济学的最高峰。 20.(1)比较成本:以葡萄牙为例,呢绒的比较成本为120/180=0.67,酒的比较成本为140/150=0.93,显然,葡萄牙呢绒的比较成本要低于酒的比较成本。 (2)分工格局:根据比较成本的计算结果,葡萄牙在呢绒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英国在酒的生产上具有更少的比较劣势,按照“有利取重”、“不利取轻”的原则和完全分工的要求,葡萄牙专门生产并出口呢绒,进口英国的酒;英国专门生产并出口酒,进口葡萄牙的呢绒。 (3)进行贸易所节省的劳动量:如果维持分工前两国的产出水平(2单位呢绒和2单位酒),那么葡萄牙只需投入240个人劳动一年,比分工前的总投入节省40个人劳动一年;英国也只需投入300个人劳动一年,比分工前的总投入节省60个人劳动一年。 四、辨析题 21.(1)斯密认为,生产相同的产品,不同国家的成本是不同的,且各国有各国的优势。如果各国将本国的全部资源用于生产在成本上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然后通过对外贸易,用自己生产的东西换取本国需要而由其他国家生产的东西,在投入不变的情况下,贸易参与国均可从中获得好处。 (2)斯密的绝对成本学说揭示了国际分工、自由贸易的必要性,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科学性。事实上,并不是所有国家都有自己的绝对优势,各国的绝对优势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且某一种社会资源不可能被用来生产任意一种商品。从根本上看,这一学说反映了当时英国资产阶级通过对外贸易进行对外扩张的迫切愿望。 22.(1)斯密的观点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商品在交换中所能购买到的劳动决定的,认为交换价值决定价值,颠倒了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因而是错误的。 (2)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时所耗费的劳动决定的。 五、分析说明题 23.(1)材料反映了斯密反对政府干预经济,主张发挥市场的作用的观点。 (2)斯密所说的“看不见的手”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发挥作用的机制,是自由竞争。 (3)①斯密看到了市场能在瞬息万变的经济活动中及时、灵敏地传递供求信息,引导资本的投向,从而反对政府干预经济,主张发挥市场的作用,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这对摆脱封建势力的束缚,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但他未认识到市场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市场调节也会带来资源浪费、经济波动、分配不公等问题。②斯密从自然秩序思想出发,认为利己是人的本性,追求个人利益是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唯一动力。他的自然秩序思想反映了处于上升阶段的产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在历史上曾经发挥过积极作用。但他没有看到人的本性在本质上是由他所处的社会关系的性质决定的,把资本主义制度下资产者利己的本性作为一切社会形态中人的本性。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