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中学学科网

漫谈斧钺

http://www.newdu.com 2018-12-03 人民教育出版社 佚名 参加讨论

    漫谈斧钺
    人民教育出版社 马执斌
    三国时期,徐整所著的《三五历记》里面记录了一个古老的神话传说──盘古氏开天辟地。它讲的是:宇宙原来混沌一团,里面既没有光亮,也没有声音。盘古氏用巨斧把这混沌劈成两半,清新的气往上浮,形成天,浊重的气向下沉,形成地。这个神话传说固然荒诞不经,但是说盘古氏用巨斧开天辟地,这里面多少反映了一点历史的真实。因为从目前掌握的材料看,人类的历史不过380万年左右。从生产力的角度划分,石器时代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时间跨度为380万年前至公元前2000年左右。石器时代又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380万年前至1万多年前是旧石器时代。1万多年前至公元前2000多年是新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文化遍布世界各地。石斧是人类童年──旧石器时代最伟大的发明,童年时代的人类正是舞动石斧战天斗地的。石斧曾经是早期人类改造自然的最锐利的工具。
    正因为这样,人类学家往往用石斧制造的水平去衡量远古人类文化发展的程度。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哈佛大学人类学家莫维士提出了“两个文化圈”的理论。按照这个理论,在旧石器时代,生活在非洲、欧洲和西亚的灵巧直立人能够打造程序规范、技术复杂的手斧等两面打制的工具,而东亚直立人只能打制简单的工具,如砍斫器和未经加工的石片。据此,莫维士得出这样的结论:东方是一个“文化滞后的边缘地区”。
    20世纪70年代,中国科学院和广西考古工作者在百色盆地发现了十分罕见手斧标本,引起国际学术界的关注。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考古专家和美国考古专家组成课题组,加大在百色盆地的科学考察力度。2000年,该课题组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公布了由美国伯克利地质年代中心检测的结果,百色盆地出土的手斧距今已有80.3万年,比欧洲最早的手斧距今55万年要早许多年。这就从根本上推翻了国际考古界流行多年的“东方文化滞后”论。
    但是,国际考古界一些守旧派怀疑百色手斧年代,争论不休。2005年夏天,利用南(宁)百(色)高速公路建设的契机,广西自然博物馆和广西文物工作队在百色盆地发掘区发现了原生地层中手斧与玻璃陨石共生的现象,进一步证明百色手斧的地层和时代,距今不晚于80万年。至此,这场争论尘埃落定。
    石斧是人类最初发明的简单机械,它利用力学的尖劈原理,可以用小力发大力,主要用于伐木。《诗·齐风·南山》:“析薪如之何,非斧不克。”意思是说,怎样劈开柴火呢,非用斧子不可。在远古时代,石斧是砍伐树木,开垦蒿莱的利器,为创立农业立下头等功劳。
    后来,石斧由原始生产工具转化成原始兵器。
    《山海经·海外西经》里记载着一个神话故事,说:有一个叫“刑天”的人,因为跟天帝争权,失败后被去头颅,埋葬在常羊山。但他不服输,以两乳为目,肚脐当咀,依然一手举着盾牌,一手舞着板斧,不肯屈服。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在《读山海经》诗中也说:“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干戚”,“干”,就是盾牌;“戚”,就是斧钺。在这个神话故事里,石斧已由生产工具转化成兵器。
    刑天的传说故事是神话,我们不能相信它。但以石斧当兵器这一点得到考古材料的支持。在我国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广泛存在一种扁平、穿孔、弧形宽刃的斧类石器,考古学家称之为“石钺”。“钺”,即大斧。石钺起源于石斧,与石斧相比较,它的材质更佳,制作更精,很快发展成专门的一类武器。在距今约5600年前的江苏邳县大墩子遗址,考古工作者发掘一座墓葬,死者为中年男子,右手握着骨匕首,左肱骨下放置石斧,他生前大概是氏族中的武士,一枚骨镞嵌入左股骨,这应当是射中后折断在体内的。
    

    
    

    
    

    
    

    石斧复原图
    

    汉代画像石中的蚩尤像
    

    石钺
    

    《世本·作篇》说:蚩尤发明“五兵”。“五兵”,即五种兵器。蚩尤是古史传说中的一位神通广大的部落联盟首领。在汉代画像石中,蚩尤被雕塑成一个似人非人的神兽状怪物,头顶、双手、腰间佩持“五兵”。这“五兵”是:斧、叉、刀、棒、弓。这些图文资料也记录了在新石器时代,石斧已由生产工具转化成兵器。
    

    
    

    
    

    钺的各部名称图
    

    妇好钺
    

    斧钺主要用作劈砍。在冷兵器时代,斧钺威力巨大。正是由于它威力巨大,进一步发展为军事首领指挥和权力的象征。《史记·殷本纪》记载:商的开国君主汤“自把钺以伐昆吾,遂伐桀。”《史记·周本纪》记载周武王伐纣时,“左杖黄钺,右秉白旄”。“黄钺”是权力的象征,“白旄”是指挥的标识。至今最早的铜钺出自河南郑州二里岗,钺身素面,有肩无阑,仅有一穿,看来还不便于牢固地缚柲(斧柄)。后来,钺身开始铸刻蘷纹、雷纹等图案,可能已开始用于仪仗使用。到商代中期,钺身与内之间出现阑,是钺身与钺柲的结合更牢固了。《史记·殷本纪》还记载,“赐弓矢斧钺,使得征伐”,具有所向无敌的喻意。妇好是商王武丁的妻子。她是已知最早的女将军,曾多次率兵征伐。1979年在河南安阳妇好墓出土了精美的妇好青铜钺,斧钺作为一种权力的象征,在国家典礼和商王出行时常作仪仗使用。斧钺与王权联系在一起,在金文中,“王”、“皇”,都带斧钺的形状。汉字“王”,就是从斧钺的形象演变而来的。
    
    在冷兵器时代,斧钺始终是重要的兵器。汉代出现钺戟。全器由钺和戟两部分构成,前端为刺,其形若短剑,刺茎插入钺的銎内,与钺身呈十字形,钺呈扁平体,刃宽而薄,装有长柄。钺戟多为熟铁锻造,只出土于汉墓中,应是汉代独具特色的兵器。这类兵器不见于古代文献中,其名字是今人按其形状给起的。《宋史·杨存中传》记载,金兵以拐子马进击柘皋,杨存中“使万人操长斧,如墙而进,诸军鼓噪奋击,金人大败。”长柯斧专砍拐子马的马腿,是拐子马的克星。宋代还有一种短柯斧,又名剉手斧,斧身与斧柄成垂直安装。攻城时,这种斧可以用于挖地道;守城时,这种斧可以专剉攀城者的手。直到清代,斧钺跟鞭、锤、钩、镰一样,作为杂形兵器装备军队。在古代,有不少将领擅长使用斧钺。所以在章回小说中多有反映,如《说唐全传》中的猛将程咬金手使宣花斧,《杨家将演义》中的大将孟良手使大钺斧,《水浒传》中的急先锋索超手使金蘸斧,黑旋风李逵手使一对板斧。
    

    
    

    
    

    钺戟复原图
    

    剉手斧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