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科举制度的发展演变

http://www.newdu.com 2018-12-03 人民教育出版社 佚名 参加讨论

    科举制度的发展演变
    王淑君
    有这样一道历史选择题:《儒林外史》中有范进中举的故事,范进中举这一级考试发生在:
    A.本县  B.本乡  C.本府  D.本省
     
    正确答案是D,但答对者寥寥无几。究其原因,是对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发展演变不大清楚。
     
    科举制度创于隋朝。隋文帝时废除了魏晋以来以门第高低选官的“九品中正制”,开始以科举考试选拔官吏。隋炀帝始建进士科。唐代,科举制度进一步完善,考试科目很多,其中常设的为明经、进士两科,应试的也以这两科为多。唐高宗咸亨年以后,进士科最为时人所重,唐代重要官员大多出身于进士。
     
    隋唐时期的科举考试比“九品中正制”无疑是一种更为优越的选官制度,它重视学识与才干,而不是首先看重出身,为广大庶族地主敞开了入仕的大门,使唐代的封建政权具有更广阔的阶级基础,也促进了隋唐时期教育、文化的发展。
     
    到了明代,形成了完备的科举考试制度,清朝基本上承袭明朝制度。明清科学考试都分四级: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院试:是县一级的考试,各地考生参加本县、府的考试,由省的提督学政主持,及格者称生员,俗称秀才。
     
    乡试:即省级考试,每三年一考,逢子、卯、酉年举行,乡试一般在秋季八月举行,由皇帝派主考官主持,八月底放榜,及格者为举人。取得举人身份的才可以参加翌年在首都举行的会试。
     
    会试:乡试的第二年举行,即逢辰、戌、丑、未年份举行,由礼部主持,及格者称贡士。
     
    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中试者被称为进士。进士又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二、三甲第一名都称“传胪”,进士榜用黄纸书写,被称为“金榜”,中进士被称为“金榜题名”。
     
    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弊端日益严重,文体采用死板的八股文,考试内容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不允许考生有自己的见解,是明清文化专制的集中体现,它禁锢人们的思想,阻碍科学文化的发展,其消极作用已占主要方面。清光绪年间终被废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