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五代十国前期形势》图的一点说明 山东沂南县第一中学 李长海 课本《中国古代史》(选修本)人教版第138页、(实验本)第218页都有《五代十国前期形势》图。图中清楚标明在后梁北面,今山西中部和北部有个“晋”政权。这个政权是何人所建?它是否是五代中的后晋?课本及插图未做任何注释,给教学和学习带来一些困惑,今说明如下:众所周知,五代是指唐朝灭亡之后,北方黄河流域相继出现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后梁(9O7—923年)是唐末朱温建立的,后晋(936—947年)是后唐河东节度使沙陀族人石敬塘建立的,中间隔了一个后唐(923—936年),时间相差14年,而图上标明的晋是与后梁同时并存的。显然,图上的晋不是后晋。那么,这个政权又是何人所建、经过如何? 唐末,经过黄巾起义的打击,唐王朝虚弱不堪,地方各藩镇肆无忌惮地进行混战与兼并战争。当时在北方各藩镇中,以宣武节度使朱温(根据地在汴州,今开封)、河东节度使李克用(根据地在太原)、幽州节度使刘仁恭(根据地在幽州,今北京)势力最强,北方成为这三大势力角逐地区。朱温原为黄巢的部将,中和二年(882年)投降唐朝,做了宣武节度使,以汴州为根据地,逐渐兼并邻近势力,扩大地盘,成为中原最大的割据力量,公元9O7年,废唐哀帝,即位于开封。改国号为梁,史称后梁,五代十国的历史,即从此开始。 后梁并没有完全统一中原,山西方面李克用的势力始终是它的一个劲敌。李克用是沙陀族首领,任河东节度使。唐末农民起义爆发后,黄巢于881年初进军长安,建立大齐政权。唐王朝联合各种力量来镇压起义军,其中有沙陀族李克用的骑兵助战。李克用的骑兵凶悍善战,镇压黄巢起义立下了赫赫战功,因此被封为晋王,这就是《五代十国前期形势》图中晋的来源。李克用同朱温隔河对峙,互相争战,史称“梁晋争雄”。公元9O8年,李克用去世,其子李存勖继位。李存勖在灭掉刘仁恭及其子刘宗兴割据势力后,势力大增,逐渐取得对后梁的优势,于公元923年,李存勖称帝,将原国号“晋”改为“大唐”,史称后唐(公元923—936年),定都洛阳。同年,后唐灭后梁,五代中的第二个朝代开始。 五代中的后晋(936-947年)则是后唐河东节度使沙陀族人石敬塘建立的。公元936年,石敬塘为了夺取后唐的天下,在太原举兵反叛,并向契丹请求援兵。耶律德光亲率精兵五万号称三十万帮助石敬塘消灭了后唐政权,建立了后晋。石敬塘称帝后,为了答谢契丹的援助,便把幽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并且每年向契丹送帛三十万匹,还无耻地呼比自己小十多岁的耶律德光为“父皇帝”,自称“儿皇帝”。其侄石重贵继位后,因改变对契丹的顺从态度,触怒了耶律德光。公元944年契丹发兵进攻后晋。最终于946年,攻陷开封,后晋灭亡。 由上可知,“前期”图中的“晋”并非五代中的第三个政权“后晋”。“晋”是后唐之前身,它在五代前期与后梁并存又灭掉了后梁。“后晋”则是取代后唐在五代中期建立的,二者要分清。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