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日本政府对华盛顿会议的结果持反对态度吗?

http://www.newdu.com 2018-12-03 人民教育出版社 佚名 参加讨论

    日本政府对华盛顿会议的结果持反对态度吗?
    山东博兴师范学校 姚振文
    根据现行世界史教材内容的表述可知,在华盛顿会议上,美国的势力得到加强,日本的扩张则受到极大限制:《四国条约》拆散了有利于日本的英日同盟;《限制海军军备条约》规定的美英对日本的主力舰吨位比例是5:3,而不是日本所要求的10:7;《九国公约》打破了日本独占中国的局面,使中国重新恢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格局;另外,日本还被迫声明放弃“二十一条”中的部分次要条款,由中国收回山东主权和胶济铁路权利。据此,许多同学认为,日本政府对华盛顿会议是极为不满的,其实,把华盛顿会议看作是日本外交失败的只是日本的军部,而当时的日本内阁和政府对华盛顿会议的结果是基本满意的,其原因和当时日本政府执行的外交政策的调整有关。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已经出现调整外交政策的动向,在推举巴黎和会代表时就有人提出要适应世界和平潮流,改变大陆政策,但由于军国主义势力非常强大,这次外交政策调整未能实现,结果导致日本和英、美、中日矛盾的加深。1921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被日本政府看作是调整外交政策的机会,在会上签定的几个主要条约,日本政府虽然都做了让步,但却缓和了与各国的矛盾,协调了日本与各国的关系。《四国条约》虽然使日本的扩张野心受到遏止,但却使日本在国际上第一次处于与欧美列强平起平坐的地位,它在太平洋上的权益得到了大国的承认;《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尽管使日本在主力舰方面劣于英美,但由于英美丧失了在靠近日本水域拥有有效作战基地的可能性,便使日本海军在新加坡以北的水域实际占有绝对优势,一旦发生战争,香港和菲律宾便会成为日本的囊中之物,因此这一规定是日本在战略上的胜利。对中国的让步,允许中国收回山东主权,也使中国的反日情绪有所平息,日本对华贸易有所扩大,20年代末,日本在纺织品等领域大有排挤英美的趋势。日本这次外交政策的调整,到1924-1927年达到高峰,此时的外务部大臣是币原重喜郎,故称“币原外交”,也叫“协调外交”。其具体原则为:1.力图在各国承认日本既得利益的前提下谋求与英美的妥协。2.尊重外交前后相承主义,以保持同外国的信任关系。3.在对华政策问题上贯彻不干涉原则,如: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时,拒绝支持奉系,1925年中国北伐战争开始时,拒绝了英国联合出兵干涉的要求,1925年讨论中国关税问题时,率先表示同意中国取得关税自主权等。4.改善对美对苏关系,如:1925年,日苏签订了《关于规定两国关系基本原则的条约》,两国建立外交关系,随后日本从北库叶岛撤兵。
    这一时期,日本外交政策调整的主要目的是想通过经济的方式达到侵略的目的。从1924年起,资本主义进入相对稳定时期,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竞争主要在经济范围内进行,而不采取武力对抗的形式。当时日本为了克服国内的种种困难,保持资本主义的稳定,也只能通过妥协的方法获取利益,况且当时日本也不具备与英美对抗的实力,这是日本外交政策调整的必要性。其外交调整的可能性在于:1.当时日本的资本主义已取得很大发展,有一定的实力和欧美国家进行竞争。2.和欧美国家相比,中国这个市场它更熟悉。3.日本想利用国际分工与欧美共同瓜分中国市场,欧美和日本向中国输入的产品有相同也有不同,日本输出的主要是轻工业品,欧美主要是机器。
    日本的这次外交调整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进步意义,即在维护本国权利的同时,也要尊重对方的权利,这个原则实际上就是把资产阶级的民主原则运用到国际关系领域。正因如此,“币原外交”实施期间,中国对其评价很高,与田中外交形成鲜明的对比,日本的对华贸易此时也不断扩大,原先日本一直想通过武力未达到的目的在“币原外交”时期接近实现。当然,“币原外交”实施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日本在中国的最大权益,对中国的外交,也并非真正的不干涉,比如:1925年11月郭松龄倒戈反击张作霖时,日本又出兵南满铁路沿线,协助张军,击败郭军。在1925年的“五卅惨案”中,日本也曾派出两艘军舰到青岛示威。随着日本法西斯势力的增长和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币原外交很快又被传统的大陆政策所代替。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