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谭嗣同为何坐以待捕

http://www.newdu.com 2018-12-03 人民教育出版社 佚名 参加讨论

    谭嗣同为何坐以待捕
    江苏海安县墩头中学 吴铁官
    著名的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曾和康、梁一起倡导维新变法。1898年9月21日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亲政,大肆搜捕维新党人,康有为、梁启超等都设法躲藏逃脱,而谭嗣同“竞日不出门,以待捕者”。当时许多好友曾上门劝其暂避,都被他一一拒绝。
    为什么谭嗣同坚决不肯逃亡,而豁出自己的身家性命,坐以待捕呢?一般都认为,他要献身报国,成为中国变法流血的第一人,中学历史课本乃至大多数史学著作都如是云。这种说法主要根据就是,梁启超的《谭嗣同传》曾记载:“被捕前一日,日本志士数辈,苦劝君东游,君不听,再四强之。君曰:‘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卒不去,故及于难。”我们认为,谭嗣同坚决不肯逃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并非一两句豪言壮语所能阐明,下面试作简要分析:
    第一,变法事败,当时谭嗣同的七旬老父正在湖北巡抚任上,如果谭此时出逃,以慈禧之手段,其后果可想而知。更有史料记载,谭在家待捕时,曾仿其父笔迹写成了一封家书,训斥谭嗣同不忠不孝,声言要脱离父子关系。以此作为彻底开脱其父的佐证,可谓用心良苦,由此可判断,谭待捕,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不连累其父,以尽人子之孝道,故其老师刘人熙在《蔚庐亥子集》中说:“谭生才气横天下,不忍逋逃累老亲。”
    第二,谭嗣同自动赴难,与他当时的哲学思想和受佛学教义的影响有很大关系。1898年谭在南京期间,结识了隐居南京的著名佛学家杨文会,从此一头扎入佛学之中,接受了“人为不死之物”,“不生不灭”,“六道轮回”等思想。因而他是带着对另一世界美好的向往而从容就义的。此种说法,虽不无牵强之处,但也不能说是与谭的待捕一事毫无关系。
    第三,谭看到,康、梁在事发之后,争先逃命,联想昔日曾一起“共誓变法,维新自强”的情景,不由得心寒,所以他故意不走,以此表示对康、梁的愤慨和蔑视,曾有言曰:“能共事而不能共难,能共存而不能共亡矣!”
    我们在此强调一些客观因素,并不是否认和忽视谭嗣同为政治理想而献身的报国精神,为了维新变法事业,谭嗣同宁愿用自己的头颅和鲜血来唤起民众,振奋国人为变法维新而奋斗,这种英勇的气概还是值得称颂的。而对于谭为何坐以待捕这一问题从多方面考虑,包括家庭环境和一定时期内的哲学思想等诸多因素,丝毫无损于谭嗣同的光辉形象,反而更觉得其形象逼真,有血有肉,可敬可亲。不仅符合我们史学研究全面、客观的辩证方法,更符合历史的真实。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