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第23课《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导与练 江 西 王笑开 【重点讲解】 一、欧洲联盟成立的意义 1.对欧洲:符合欧洲各国和整个欧洲利益;有力地促进了欧洲经济政治的发展,提升了欧洲在国际上的政治和经济地位。 2.对世界:对世界其他地区的经济联合起到了示范作用,增强了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促进世界政治新格局的形成。 3.对中国:欧盟的关税、规则、壁垒,包括手续都是统一的,中国如进入其中一国,也就进入了欧盟各国,减少了入关和流通成本。同时,欧盟各领域都采取就高不就低的原则 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出现的原因 1.20世纪60、70年代后美国世界霸主地位衰落,日本和西欧崛起,使以美国为主的世界经济格局向美国、日本、西欧相抗衡的三极格局转变。 2.随着世界政治和军事局势的日趋缓和,国际斗争的焦点逐渐转向经济和科技领域。各大国为了增强实力,提高自己的国际竞争中的地位,都不失时机的推进区域经济合作。 3.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客观上要求打破国界限制,消除内部分歧和障碍,加速生产要素、商品、资本、劳动力的自由流通,达到提高经济效益和促进整个地区经济发展的目的。 4.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三、经济区域集团化产生的利与弊 1.利:促进了各集团内部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加强和经济集团之间的经济竞争更加激烈;促进各国更加着重于经济科技力量的较量;对于发展中国家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加速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和全球一体化进程。 2.弊: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的出现和发展虽然是历史发展潮流,但他也有些负面影响。经济区域集团经济合作的优惠措施只是针对成员国的,不利于非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合作,也不利于缩小当今世界的贫富差距,不利于发展中国家赶超发达国家,更不利于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 【难点分析】 一、三大经济区域集团的特点 1.欧洲联盟是一体化程度最高的一个经济集团,它不但是经济实体,也是政治实体,是一个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组织,合作内容囊括政治、经济、军事等多个方面。 2.经济区域集团并不要求成员国间经济发展水平必须一致,北美自由贸易区就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组成的经济集团,这也是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最大特点。 3、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不仅是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组成和经济集团,而且还是地跨亚洲、大洋洲、北美洲和南美洲四大洲的地理范围最广的区域性国际经济组织。 二、发展中国家加入区域经济集团的利弊 1.利: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更多吸引外资的条件和机会,解决发展中国家的资金短缺问题;为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外投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和条件;有利于解决发展中国家的就业问题,同时促使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深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在更广泛的领域内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机会,拉动了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 2.弊:使发展中国家的主权受到冲击和削弱,国家经济安全受到挑战;使发展中国家的民族经济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和冲击,对发达国家的依附性也不断增大并承担着较大的金融风险;发达国家将越来越多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学法导航】 1.区分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宗旨。 2.以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为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趋势。 3.利用地图、图片等史料,列表归纳三大区域集团的建立时间、区域范围及影响等史实,加深对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认识。 4.结合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史料,分析世界经济集团化的原因与影响,展望中国在亚太经合组织中的作为。 【小资料】 欧元诞生的历程 2002年的元旦对欧盟3亿公民来说是个超乎寻常的日子,1月1日,欧元纸币和硬币正式进入欧元区12国流通市场。欧盟30年不懈的努力打磨成了这一国际金融市场排行第二的新货币。 20世纪60年代末,以美元为中心货币的世界货币体系发生危机后,时任卢森堡首相的皮埃尔·维尔纳发出欧洲货币融合的倡议。“维尔纳计划”被视为通向欧元道路上的第一座里程碑。 1969年12月,欧共体海牙首脑会议制定了有关“建立经济与货币联盟”计划。 1972年4月,欧共体六国决定建立欧洲货币“蛇形浮动体系”。 1978年,欧共体9国同意建立旨在稳定汇率的“欧洲货币体系”。 1979年3月,欧洲货币体系开始生效。欧洲货币单位“埃居”(ECU)成为欧洲记账单位。 1986年2月,欧共体12国签署一体化文件,该文件为建立统一大市场规定了期限。 1989年4月,当时的欧共体委员会主席雅克·德洛尔为首的工作小组提出经货联盟分三步走的计划。 1990年,经货联盟第一阶段开始实施,资本流动自由化。 1991年12月,欧共体首脑会议通过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条约计划从1999年起实行统一货币,从此,欧共体变成了欧盟,欧元取代了埃居。 1993年1月1日,欧洲统一大市场正式全面实施,12个成员国之间取消内部边界,实现商品、资本、人员和劳务的全部或部分自由流通。 1993年11月1日,《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开始生效。 1994年1月1日,经货联盟进入第二阶段。欧洲货币局正式成立并运作。 1995年12月15日,欧洲理事会马德里会议确定单一货币名称为“欧元”(Euro)。 1996年4月2日,欧洲货币局公布欧元的设计方案。 1997年6月16日,欧盟阿姆斯特丹首脑会议正式批准了《稳定和增长公约》、《欧元的法律地位》和《新的货币汇率机制》3个文件。 1998年5月1日,欧盟布鲁塞尔首脑特别会议确认比利时、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荷兰、卢森堡、葡萄牙、奥地利、芬兰和爱尔兰共11国为欧元创始国。 1998年7月1日,欧洲中央银行取代原欧洲货币局。行址设在德国法兰克福。 1999年1月1日,经货联盟进入第三阶段。欧元如期启动,进入账面流通。欧洲中央银行接过确定货币政策的大权,各成员国货币的汇率最终锁定。 2000年6月,希腊成为第十二个欧元区国家。 2002年1月1日,欧元纸币和硬币正式进入欧元区12国流通市场。 【体验高考】 1.(2010·全国卷)1951年,欧洲六国签订建立煤钢共同体的条约,规定其最高机构为共同体的总体利益而行使职责,不接受任何政府和组织发出的指示,其委员实行招聘制,由各国政府协商一致后任命。这表明,该共同体是 A.政府之间的合作 B.独立于政府的能源组织 C.企业之间的联合 D.独立于政府的经济组织 【解析】据教材知识可知,欧洲煤钢联营是区域经济组织,而从材料中“不接受任何政府和组织发出的指示”可知,该组织是独立于政府的。 【答案】D。 2. (2010·四川卷)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是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些重要事件,期中推论符合史实的是
【解析】早在新航路开辟之前,世界不同民族就有经济文化交流。而国际联盟建立后成为英法统治世界的工具,固不可能有效保障世界和平;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区域集团化是相互促进的关系,故A、C、D三项表述都错误。 【答案】B。 3.(2010·江苏卷)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进一步加速,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与北美自由贸易区相继问世。二者的共同之处在于 ①在欧洲经济一体化加快的背景下建立 ②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 ③成员国具有相同的社会政治制度 ④美国是这两个经济组织的重要成员国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此题为组合型选择题,可用排除法,③明显错误。两大组织的建立是由于欧共体(欧盟)的日益强大,给其他地区带来压力的同时也提供了经验,同时两大组织都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美国都加入了这两大经济组织,所以①、②、④正确。故C项符合题意。 【答案】C。 【同步训练】 1.欧洲共同体出现的因素包括 ①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 ②战后国际形势及西欧地位的变化 ③生产力发展的迫切需要 ④共同的农业政策和渔业政策的实施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 2.欧洲共同体包括 ①欧洲煤钢共同体 ②欧洲经济共同体 ③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④欧洲联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1967年,西欧一些国家建立欧洲共同体的目的是 ①寻求安全保证 ②加快经济发展 ③抗衡超级大国 ④加强国际合作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 D.②③④ 4.欧洲经济一体化开始的标志是 A.欧洲煤钢共同体正式成立 B.欧洲共同体的成立 C.《罗马条约》的签署 D.欧盟的建立 5.欧共体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不包括 A.促进了欧共体国家的经济发展 B.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 C.摆脱了美国对欧洲的控制 D.加速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6.欧盟是一个 A.经济合作组织 B.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组织 C.政治、经济、军事组织 D.政治合作组织 7.1998年5月3日,欧盟特别首脑会议宣布,1999年1月1日起欧元成为货币,各金融市场以欧元结算。2002年7月1日,欧元取代各国货币成为统一的欧洲货币,这表明 ①世界经济全球化得到进一步加强 ②有利于欧盟各国经济发展 ③有利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 ④西欧经济一体化程度加深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④ 8.下列哪项不是北美自由贸易区出现的背景 A.欧共体日益成熟 B.亚洲经济区域化已经起步 C.三国间经济交流大大加强 D.三国都有自己所追求的经济利益 9.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特点不包括 A.三国协议取消贸易壁垒、进行公平竞争 B.在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等多方面展开合作 C.美国居于主导地位 D.是一个经济和政治联盟 10.以下表述与下图所反映的信息相符的是 ![]() A.透出传统中山装的古朴内韵 B.中国丝织业发达 C.象征着APEC经济体团团圆圆 D.只有发展中国家参加 11.东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欧盟等组织的建立,不能表明 A.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B.欧美加强了对亚洲经济的扶持 C.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D.欧、美、亚三足鼎立的世界经济格局正逐渐形成 12.亚太经合组织成立、欧盟产生以及北美自由贸易区的诞生,直接表明了 A.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B.世界经济全球化加强 C.世界经济格局多样化趋势减弱 D.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50年代,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美国在工业生产、出口贸易、黄金外汇储备各方面所占的比重都显著下降,而西欧六国(法、联邦德国、意、荷、比、卢)所占的比重则大大上升。50年代中期以后,阿登纳说: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1955年西欧六国召开会议,决定建立一个共同市场和逐步协调它们的社会政策……1967年7月六国正式成立欧洲共同体。 材料二:1970年美国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状况对照表 表一:
表二:
材料三:进入70年代,西欧六国和日本不可避免地要导致美国与盟国政治关系的变化,表现在西欧六国和日本外交上的独立自主倾向日益发展……美国再也不能像战后初期和50年代那样,在西方阵营颐指气使、发号施令。 材料四: ![]()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西欧六国走向联合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三分析西欧六国联合后产生的影响。 (3)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归纳欧共体的演进过程或趋势。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日本贸易振兴会曾做过一项调查统计,结果表明:1996年全世界区域经济合作和一体化组织的数量是101个,其中,欧洲39个、南北美洲总共40个、亚洲6个、非洲8个、大洋洲1个、跨地区的7个。1969年前成立的6个,1970~1979年成立的6个,1980~1989年成立的20个,1990年以后成立的69个。 材料二:
请回答: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 (2)试指出材料二分别是哪两个经济组织?并简要分析发展中国家参与这类国际经济组织有何影响。 参考答案: 1.B 2.A 3.B 4.A 5.C 6.B 7.D 8.C 9.D 10.C 11.B 12.A 13.(1)主要原因:①历史渊源:欧共体的建立是谋求欧洲统一的重要步骤,而谋求欧洲统一是千百年来欧洲政治家们的强烈愿望。②“二战”后美苏“冷战”的形成,使欧洲处于两极的控制之中。③50年代中期,欧洲与美国经济力量对比开始发生变化,但西欧各国都缺乏单独与美国抗衡的实力,为此欧洲走向了联合。(2)影响:①欧共体的成立,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标志着欧洲朝着经济一体化的方向发展,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快速发展。②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政局日趋稳定。③动摇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④促进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3)1993年,成立了欧盟,建立了欧洲统一货币──欧元,不仅向政治、经济一体化迈进,而且成员国数量不断增加,规模进一步扩大。 14.(1)说明当今世界经济出现了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2)美洲:北美自由贸易区;亚洲:亚太经合组织。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机遇和挑战并存,一方面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吸引外资和技术,推动本国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经济实力差距较大,会使本国的民族工业受到冲击。 作者简介:王笑开,毕业于井冈山大学历史教育专业,中学历史高级教师,从事高中历史教学15年,在《江西教育科研》《考试报》《中学生学习报》《少年智力开发报》《中学生导报》《素质教育报》《高考天地》等10多家报刊发表文章80余篇。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