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必修2 > 同步检测 >

必修2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测试卷

http://www.newdu.com 2018-12-02 人民教育出版社 佚名 参加讨论

    必修2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测试卷
    人民教育出版社
    (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60分)
    1.鸦片战争以后,“洋棉每百斤需三十三元,印度棉也在三十元内外,而华棉每百斤需十二三元,多至十七八元而止。故近年洋船回国,多购中国棉花,压载出口。”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    )
    A.中国棉花价廉物美,畅销海内外
    B.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步取得优势
    C.中国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高
    D.中国沦为欧美工业国的原料产地
    2.如果给下面三幅图片配上一个共同的主题,最合适的应是    (  )
    
    A.抵御外国侵略的清朝官员
    B.推动近代工业发展的重要人物
    C.实业救国的倡议者
    D.洋务派的代表
    3.下图是一幅反映洋务运动的漫画。图中人物所说的“这些洋玩意儿”的含义是    (    )
    
    A.租用西方洋枪队
    B.引进外商企业
    C.引进近代科技
    D.引进洋枪、洋烟
    4.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地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若从洋务派所创办的近代企业的角度来分析,“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的本质含义是    (    )
    A.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
    B.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C.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D.瓦解自然经济,刺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5.中国的民族工业产生后,多集中于沿海地区,主要是因为    (  )
    A.交通便利、资源丰富
    B.沿海农民比内地农民富裕,市场较广阔
    C.西方列强入侵早,自然经济解体快
    D.官办企业较多,利于资金流人
    6.李鸿章在《筹议海防折》中说:“既不能禁洋货之不来,又不能禁华民之不用。……曷若亦设机器自为制造,轮船、铁路自为转运。……我利日兴,则彼利自薄,不独有益厘饷也。……并可养船、练兵,军国之大利也。”洋务运动创办的企业中,体现这一主张的是    (    )
    ①江南制造总局②轮船招商局③开平煤矿 ④福州船政局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③
    7.历史学家徐中约在其著作《中国近代史》中写道:“这场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方面……却完全被忽略了。”这里所说的“更为可取的方面”主要是指    (  )
    A.科学技术    B.军队建设
    C.政治制度    D.文化教育
    8.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实质是(    )
    A.完全由民间私人投资兴办
    B.产生和发展于中国近代
    C.采用机器大生产
    D.受外商企业刺激产生
    9.“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 300万两,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进口的洋布就减少了10万匹。”这个变化说明洋务运动    (    )
    A.极大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C.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D.培养了一批技术工人和科技人员
    10. 1891年,上海伦章造纸厂创办,名义资本15万两,分为1 500股,每股100两,但只有1 100股认购并缴足了。公司每月生产纸60吨,由于原料昂贵以及与日本纸的竞争,业务难以开展,此厂已濒于停业。该厂属于    (    )
    A.列强在中国建立的企业
    B.洋务派建立的企业
    C.民族资本家建立的企业
    D.官督商办的私营企业
    11. 1885年,广东一些手工丝织业者捣毁新式机器缫丝厂。事件发生后,地方官员派兵查封各处丝厂,理由是“平民不得擅自购置机器”。这说明    (    )
    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旧势力的严重阻碍
    B.民族工业之间竞争激烈
    C.商品经济已经冲垮了自然经济的堤坝
    D.清朝官员还没有意识到机器工业的重要性
    12.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清政府不得不谕令各省“多设织布、织绸等局,广为制造”。这一谕令的主要目的是    (  )
    A.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B.鼓励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与外商展开竞争
    C.扭转内外交困的局面
    D.完全改变“重农抑商”的国家政策
    13.《马关条约》中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钞课、杂派……即照日本臣民运人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至应享优例豁除。”从中可看出导致我国近代以来民族工业发展举步维艰的一个因素是    (    )
    A.外资_丁.业在中国的兴起
    B.民族工业没有技术优势
    C.民族工业没有资本优势
    D.外资工业享有免税特权
    14.右上表为华资企业增长表(据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编制)。华资企业增长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  )
    
    A.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B.近代企业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C.民族资产阶级从此登上了政治舞台
    D.无产阶级力量壮大,并最终登上历史舞台
    15.观察下图,从中能够直接得到的信息是    (    )
    
    A.民国政府大力倡导公共机关一律使用国货
    B.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使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C.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民族企业发展的动力
    D.中国民族工业产品大量出口并占据国际市场
    16.下图形象地反映了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图中的F1为阻力,F2为动力,其中F1>F2的情况出现于    (  )
    
    A.甲午中日战争以后
    B.解放战争期间
    C.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
    D.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17.如下图,漫画形象地展现了民族工业发展的艰难。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
    
    ①民族工业深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②中国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同时产生③民族工业难以独立发展  ④只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民族工业才能复兴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8.辛亥革命后,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蓬勃发展,其特点是(    )
    A.面粉、纺织等行业发展最快
    B.重工业发展迅速
    C.完全摆脱了外国资本主义的控制
    D.中国工业品大量出口
    19.下表为1943年关内与东北地区重要工业品产量对照表。利用该表进行研究性学习,获取的最重要历史信息是    (  )
    
    A.东北地区煤、铁等资源丰富
    B.东北地区是中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
    C.国民政府大力扶持东北工业生产
    D.日本帝国主义疯狂掠夺东北资源
    20.辛亥革命后,“抵制洋货”“实业救国”的行动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这里主要抵制的是    (  )
    A.美国对中国的资本输出
    B.日本对中国的经济入侵
    C.英国对中国的经济入侵
    D.俄国对中国的经济入侵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21题11分,22题14分,23题15分,共4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松江)乡村纺织,尤尚精敏,农暇之时,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
    ──李文治等《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
    材料二  据时人(1846年)记载:“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 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在中国封建自然经济结构中“耕”与“织”有着怎样的关系?(2分)
    (2)从材料二中能够看出“耕”与“织”结合的经济结构受到了怎样的冲击?原因何在?(6分)
    (3)这种因冲击而带来的变化,对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有何积极意义?(3分)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90年初,在武昌成立湖北铁政局,委派蔡锡勇为总办,厂址选定汉阳,1890年11月动工兴建,1894年6月投产。此为中国乃至亚洲第一家集冶铁、炼钢、轧钢于一厂的现代化钢铁联合企业。然而,铁厂从投产之始便财务亏损。至辛亥革命前,约年产生铁8万吨、钢近4万吨、钢轨2万吨。然而,公司除第一次世界大战间始见盈余外,财务常陷困境,外债沉重。
    材料二
    
    材料三 据《长江商报》2007年8月13日报道,武汉拟建近代工业博物馆。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分析创办汉阳铁厂的目的是什么?创办的历史背景如何?(8分)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汉阳铁厂始终没有发展成为强大的近代钢铁企业的最主要原因。(4分)
    (3)据材料三,你认为近代武汉有哪些企业可以选人近代工业博物馆?(2分)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1912~1921年民族工业名牌产品表
    
    材料三  下图为1933~1936年中国轻工业年(月)平均指数增长图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经济形式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获得初步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又迎来了“短暂的春天”。归纳指出其在上述两个阶段发展的共同原因。(3分)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并指出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中国社会变革产生的政治影响。(8分)
    (3)出现材料三所示经济发展状况的主要原因有哪些?(4分)
    第三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
    1.D【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能力。题干表明中国的棉花价格低廉,外国大量采购。这表明中国沦为欧美工业国的原料产地。
    2.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历史材料的分析与理解能力。张謇不符合A、D两项,李鸿章和曾国藩不符合C项,能够体现三人共同特点的只有B项。
    3.C【解析】本题考查识图和分析能力。洋务派希望通过引进近代科技以维护清政府的统治。“这些洋玩意儿”应该指近代科技,其他选项都不符合题意。
    4.D【解析】洋务运动的主观目的是利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来维护清朝统治,创办了一大批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但洋务运动客观上促进了自然经济的瓦解.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A项是洋务运动的主观目的;B、C两项尽管表述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
    5.C【解析】沿海地区较早受到西方列强的入侵,自然经济解体快,这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多分布在此地区的主要原因。
    6.D【解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从题干可以看出,李鸿章主张创办民用工业来实现求富的目的。②③是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①④是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D项正确。
    7.C【解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的局限性。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这场运动学习的是“表面的近代化”,而没有学习“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这说明此运动存在实质上的缺陷。由以上分析,应选C。
    8.c【解析】抓住题干中的“实质”,近代工业“近代”的实质是采用机器大生产。
    9.C【解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的作用。解题关键是紧扣洋务企业的创办导致外国企业在华商业利益受损,由此可知洋务运动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答案为C。
    10.C【解析】本题实际考查民族工业的特点。从题干看,上海伦章造纸厂的名义资本为15万两,实际则不足,说明资金少;每月生产纸60吨,说明规模小;无法与日本纸竞争,说明不是列强在中国建立的企业,也说明其没有政府的背景。答案为C。
    11.A【解析】本题实际考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阻碍因素。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主要受到本国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阻碍。题干反映的是地方政府查封丝厂,说明传统旧势力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2.C【解析】19世纪末,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扭转内外交困的局面,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故C项符合题意。
    13.D【解析】据题干信息可知,这是《马关条约》中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内地免收内地税的条款,欧美列强援引“片面最惠国待遇”条款享有同样特权。这是中国近代以来民族工业发展举步维艰的原因之一。选D。
    14.D【解析】从表格时间判断,可排除A、C两项;B项错误,因为当时中国占据主导地位的仍然是自然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力量壮大,并最终登上历史舞台,为近代民主革命转入新的发展阶段奠定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故D项正确。
    15.C【解析】注意图片中的文字,两边文字为“口吞宇宙,足踏环球”,中间图案为公鸡,口衔五色旗。寓意很明显,即主张自强不息,实现中华民族腾飞。
    16.B【解析】本题考查对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同阶段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以后,由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解放战争时期,由于国民政府不断增加苛捐杂税并滥发纸币,美国商品涌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陷入绝境;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由于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西方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正确选项是B。
    17.B【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近代中国无产阶级于19世纪四五十年代在通商口岸的外商企业中产生,民族资产阶级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才出现,故排除含②的选项,B项正确。
    18.A【解析】中国民族工业由于资金少、规模小,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投资少、见效快的轻工业发展迅速。所以,B、C、D三项都不正确。
    19.D【解析】煤、铁、钢、水泥都属于重要资源。从表格看,东北地区资源生产量远高于内地。再结合“1943年”这个时间信息可知,日本帝国主义疯狂掠夺东北地区资源。
    20.B【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无暇东顾,而日本乘机加紧侵略中国,于1915年强迫北洋政府签订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日本在中国的势力迅速膨胀。故此时的 “抵制洋货”主要是抵制日本的经济侵略。
    21.(1)农业与家庭纺织业紧密结合,呈现男耕女织的特点。
    (2)“洋布大行”,冲击了中国传统棉纺织业,导致“纺”与“织”、“耕”与“织”的分离加快。原因: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商品输入和原料大量输出。
    (3)农民开始买洋纱织布,或直接买洋布,从而为机器棉纺织业的产生准备了市场。
    【解析】第(1)问应结合材料一概括“耕”与“织”的关系。第(2)问紧扣材料二反映的外国商品的输入冲击了传统棉纺织业这一事实来回答。第(3)问应注意“冲击”带来的变化及其对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的积极意义。
    22.(1)目的:洋务派为实现“自强”和“求富”。背景:中国面临内忧外患,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兴办洋务,试图挽救清朝统治。
    (2)近代中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这一背景下我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排挤和压制;封建顽固势力的阻挠和干涉。
    (3)湖北织布局、汉阳铁厂。
    【解析】回答第(1)问时注意汉阳铁厂的性质。第(2)问从当时中国社会性质方面入手回答。第(3)问回答出与汉阳铁厂在性质、地域等方面一致的企业即可。
    23.(1)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民族资产阶级倡导实业救国;政府鼓励兴办实业。
    (2)特点:轻工业发展较快;新兴的化工.工业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政治影响: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发起新文化运动;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实现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
    (3)国家基本完成统一;国民政府推行了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解析】第(1)问考查对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出现不同发展阶段的原因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可以从经济结构的变动、民族资产阶级主张实业救国、政府政策等方面加以分析。第(2)问考查比较、分析能力。通过纵向比较表格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特点”和“政治影响”。解答第(3)问的关键是注意时间和看懂图例,明确轻工业在1933年至1936年10月是处于不断发展过程中的,然后联系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