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手机版
|
高级搜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RSS订阅
[
设为首页
] [
加入收藏
]
首页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考复习
高中竞赛
高中论坛
搜索
检索标题
智能模糊
搜索
热门标签:
高考辅导
信息卷
预测题
高考作文
写作技巧
解题技巧
解析
真题
押题
试题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必修2
>
同步检测
>
必修2综合测试题
http://www.newdu.com
2018-12-02 人民教育出版社 佚名
参加讨论
必修2综合测试题
浙 江 宋逸如
第
Ⅰ
卷 选择题
一、选择题
(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唐代诗人李群玉的《引水行》云:“一条寒玉走秋泉,引出深罗洞口烟。十里暗流声不断,行人头上过潺湲。”这首诗描绘的是
A.都江堰 B.郑国渠
C.坎儿井 D.灵渠
2.北魏孝文帝改革规定:“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老免及身没则还田。……男夫给二十亩,课种桑五十株;桑田皆为世业,身终不还。”北魏实施该土地制度
A.把政府掌握的土地重新进行分配 B.根本上抑制了土地兼并现象
C.把地主的土地重新分配给农民 D.改变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3.素有“东方艺术明珠”美称的粉彩瓷器是受珐琅彩制作工艺影响而发明的,其一经发明便受到皇室贵胄的青睐。这一发明最早出现于
A.春秋战国时期 B.汉代
C.明代 D.清代
4.宋神宗时,……城内店铺林立,各地的货物云集于此。处处都有商铺、邸店、酒楼、质库(即后来的当铺),以及各种手工作坊。晚间有夜市至三更,到五更又再开张,“耍闹去处,通晓不绝”。上述现象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
A.封建剥削制度逐渐削弱
B.城市商品经济的发达
C.政府放松对商业的监管
D.农业商品化程度提高
5.右图是我国最早出现的纸币──交子。下列有关交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它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B.最早出现于我国四川地区
C.是迄今所知世界最早的纸币
D.明清时期取代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6.康熙五十六年(1717)定例:“出洋贸易人民,三年之内,准其回籍,三年不归,不准再回原籍。”四十七年(1708),“禁商贩米出洋”。五十九年(1720)规定:“沿海各省出洋商船,炮械军器概行禁止携带。”乾隆二十四年(1759),“禁丝觔贩卖出洋”。清政府推行上述政策带来的主要危害有
①抑制了手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 ②导致农业生产日益萎缩 ③失去了开拓海外市场的契机 ④巩固了封建政权的经济基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7.托马斯·阿斯特利的《航海与旅行》中说:“欧洲人15世纪、16世纪所进行的环球航行和地理大发现,确实是在挑战上天的安排……必须承认,是葡萄牙人首先发起了海洋航行,并将发现遥远地区的观念输入到其他国家。”当时欧洲人采用的主要“输入”方式是
A.进行殖民扩张与掠夺 B.积极争夺海上霸权地位
C.成立特权贸易公司 D.推行“重商主义”政策
8.下面是19世纪初至20世纪初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变化示意图。导致英国服务业就业人数比例大幅度提高的根本因素是
A.政府合理的就业指导 B.英国工业霸主地位的衰落
C.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D.社会福利制度的逐步推广
9.1915 年12 月8 日《神州日报》报道:“周学熙等人创立华新纺织公司,申请在山东、河南两省专利三十年,一时舆论哗然,未几此项三十年专利之权即被取消。”“专利之权”被取消的积极意义在于
A.打破垄断促进了自由竞争 B.抵制了外国资本的经济侵略
C.形成了提倡国货运动高潮 D.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10.下列各项对民国初年民族工业资本分布状况统计表(单位:千元)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该时期是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B.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侵略是其发展的外部条件之一
C.从工业结构来看,重、轻工业发展极不均衡
D.民族资本迅猛发展使外国资本处于劣势地位
11.1886年8月7日发表的《租界见闻》明确指出:“近十年来,上海巨变,成为东方第一商埠。”下列现象属于当时“巨变”内容之一的是
A.中国人第一次放映电影 B.公历在官方开始实施
C.《申报》被市民争相传阅 D.握手成为常见的礼节
12.1903年8月金天翮著的《女界钟》是近代中国第一部论述妇女问题的专著,它第一次喊出了“女权万岁”的口号。民国成立后“女权”得到尊重。下列尊重“女权”的举措不包括
A.废除缠足陋习 B.推行剪辫易服
C.提倡婚姻自由 D.创办女子学堂
13.流行于上海的竹枝词《咏火轮车》云:“轮随铁路与周旋,飞往吴淞客亦仙。他省不知机器巧,艳传陆地可行船。”反映近代中国人对铁路运输兴起的赞誉。中国铁路运输开始于
A.鸦片战争后 B.洋务运动期间
C.辛亥革命后 D.国民党统治后期
14.驿站是古代供传递文书、官员来往及运输等中途暂息、住宿的场所,到1913年北洋政府宣布全部裁撤,已有4000年历史。它在中国近代消失的主要原因有
①近代社会经济衰退难以支撑其庞大消耗 ②近代西方通讯设施的传入 ③社会生活近代化的影响 ④人们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的改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5.1934年,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访问苏联后在《莫斯科日记》写道:“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这是不可避免的。”他认为的“某种消极的东西”“不可避免”的根源是
A.斯大林模式存在严重弊端 B.苏联个人崇拜现象普遍
C.罗曼·罗兰仇视社会主义 D.斯大林专权独断的作风
16.《罗斯福新政的另一面》评述:“在罗斯福新政问题上,就不乏这样的‘修正主义者’。……他们认为,……大萧条之所以十多年阴魂不散,恰恰是政府在帮倒忙。”这主要指罗斯福政府实行了
A.模仿苏联模式将企业收归国有 B.加大银行信贷投资规模
C.完全放弃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 D.加强对经济干预的措施
17.凤凰网专题《苏联1977》中写道:“其改革缺乏理性思考,随意性强,在作法上急于求成,忽视客观实际和客观规律。其改革措施大多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未能深入到这一体制模式的根基,因此无法与旧模式决裂……”这段评论是针对苏联哪一位领导人的改革?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
18.下列烟标或火花反映了建国后中国社会不同时期的重大事件或现象。其中反映出中国社会生产关系发生重大转变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9.“一五”计划的实施及提前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下列对“一五”计划特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 B.以东北为发展重点
C.以人民公社为组织基础 D.交通领域突出国防建设
20.《小麦低产区树起红旗,郓城县宜路乡出现了3540斤高产纪录》、《广东穷山出奇迹:一亩中稻六万斤》、《第一颗甘薯大卫星:浏阳亩产了五十六万多斤》……《人民日报》的上述报道最有可能出现在
A.三大改造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文革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21.“在农村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下列各项对上述内容所反映的政策概括准确的是
A.农业生产合作化政策 B.人民公社制
C.农业生产集体化政策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2.右图是1984年1月24日,邓小平登上20层高的国际商业大厦楼顶,眺望建设中的深圳罗湖新城区的场景。深圳被设为经济特区是在
A.1978年 B.1979年
C.1980年 D.1984年
23.改革开放后,人们对服饰文化由穿得暖到时尚、个性,由封闭走向开放。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有 ①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②港台、欧美等文化传播的影响 ③人们审美情趣的不断提高 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5.北美自由贸易区是1994年正式成立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该组织的特点不包括
A.南北合作 B.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合作的首例
C.大国主导 D.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实现的标志
24.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改革开放不仅要请进来,还要走出去,融入到国际经济体系中去。为此中国应对时代主题的举措是
A.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B.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C.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恢复关贸总协定成员国地位
第Ⅱ卷 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
(本题共4小题,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表是苏俄(联)1913~1925年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的情况
1913年
1921年
1923年
1925年
粮食作物耕作面积(万公顷)
9446
6620
7860
8730
粮食作物产量(亿普特)
39.79
22.13
35.55
44.24
材料二: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第一部《农业调整法》。该法授权农业部长,通过同生产者签订和对参与播种面积控制计划的农场主付以直接补贴的方法,使农场主自愿减少农产品的播种面积。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一般是政府根据市场需求每年确定和公布某些农作物下一季度的播种面积。凡是农场主同意者,便与政府签订合同,就可以得到优厚的补贴。
──摘编自2008年8月《大生》
材料三:1950~1984年苏联、中国粮食产量的比较
──(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反映了苏俄(联)在农业政策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对农民有什么影响?(4分)
(2)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在农业生产方面的措施,并分析实施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4分)
(3)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80年代后中苏两国粮食产量的变化趋势。并结合两国经济改革的内容分析出现不同趋势的原因。(4分)
(4)结合上述材料,从中可以得出哪些有益启示?(2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于静止状态了,今日旅行家关于中国耕作、勤劳及人口稠密状况的报告,与500年前视察该国的马可·渡罗的记述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亚当·斯密《国富论》(1776年)
材料二 :1750年英国人口有1050万,1850年为2750万,1851年,城市人口占英国总人口的50.2%,首次超过乡村人口。在19世纪上半期的伦敦,人满为患,迁移到城市里的穷人,大多只能靠乞讨为生。许多工人只能住在没有照明和排水设施的地下室,使得传染病很容易扩散。与此相反,英国富人享有市内住宅和乡间宅第,拥有艺术收藏品,能参加被广泛宣扬的娱乐活动和去外国旅行,他们的生活方式几乎是社会底层的群众所不能理解的。
──《世界近现代史》
材料三:人口预测:1950年~2050年(单位:百万)
1950年
1980年
2000年
2025年
2050年
不发达国家
1670
3284
4922
7061
8548
发达国家
834
1140
1284
1393
1425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中国人口众多的经济原因和对中国社会产生的主要影响。(3分)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英国人口变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导致英国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5分)
(3)材料三反映了世界人口增长的哪些特点?试分析这种人口增长的特点给全球带来的影响。(4分)
28.阅读分析材料,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1500至1763年的近代初期,是前几个时代中的地区孤立主义与19世纪的欧洲世界霸权之间的一个中间阶段。在经济上,这一时期中,欧洲人将他们的贸易活动实际上扩展到世界各地,……虽然洲际贸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但贸易量仍远远低于以后世纪中所达到的数量。
──(美)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猛烈增加。中国进口的货物,第一是鸦片,第二是纺织品。1885年以后,棉纱和棉布的进口值超过鸦片进口值。中国出口商品仍然以传统的丝、茶为大宗。但是,丝、茶货值在出口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逐步下降,其中,茶叶最为明显。1886年以前,出口货物中茶叶占第一位。此后,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受到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和日本茶叶的排挤,数量日减。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对外贸易逐渐由顺差向逆差转变。
──赵德攀《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材料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自1944年成立以来,不断推动市场经济、自由贸易和高增长率。除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外,美国的政治家和商业领袖还想建立一套适合自己利益的国际贸易体系,在他们的推动下,取消了阻碍跨国自由贸易的制约性贸易准则。
──杰里·本特利等《简明新全球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中间“中间阶段”属于资本主义发展进程中的哪一阶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阶段欧洲人能够“将他们的贸易活动扩展到世界各地”的有利条件有哪些?(4分)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国对外贸易由顺差向逆差转变的原因,这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有何影响?(5分)
(3)据材料三,二战后由美国主导建立了哪一“国际贸易体系”?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体系进行简要评价。(4分)
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者大肆掠夺,大量的贵金属源源不断地流入欧洲。美洲的白银首先流入西班牙,再从西班牙流向热那亚,最后流向欧洲其他地区。由于白银供给数量的增加,西欧货币充足,从而使金银价格下降,货币贬值,物价上升,投机活跃。
──刘英涛《对中国融入世界几次机遇的思考》
材料二:在世界货币的舞台上,有无数个角色上演着沉与浮的故事。在“现代经济学之父”凯恩斯眼中,随着野蛮的痕迹、超主权货币──黄金的演出落下帷幕,英镑打着“日不落”的旗号称雄世界,人类历史上诞生了第一个主权性质的国际储备货币。然而,盛宴总会结束,经过两次世界大战与一次经济大萧条,英镑黯淡退场了,美元以势不可当之势崛起。直到今天,我们的世界还是美元时代。
──据宋泓均 高强《货币变局:下一秒,谁将改变世界》
材料三:欧元纸币图案是奥地利纸币设计家罗伯特·卡利纳所设计。各种纸币正面图案的主要组成部分是门和窗,象征着开放和合作的精神。欧盟12星代表了欧盟国家之间的活力与和谐。背面主图案是桥梁,象征着欧洲国家之间以及欧洲与世界的合作与沟通。各种门、窗、桥梁图案分别代表欧洲各时期的建筑风格。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后引起西欧出现什么现象?这一现象有何重要影响?(4分)
(2)材料二中“美元时代”确立的标志是什么?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美元时代”确立的有利因素。(3分)
(3)据材料三指出欧元纸币图案设计理念主要基于哪一时代主题?并简析欧元诞生对欧洲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4分)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D
A
D
B
D
B
A
C
A
D
C
B
B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C
A
D
B
B
C
B
D
C
A
D
C
26.(1)变化: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2分)影响:减轻了农民的经济负担,农民可以自由处理自己的剩余粮食;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受到农民的欢迎,有利于工农联盟和政权的巩固。(任意两点即可)(2分)(2)措施:国家向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2分)目的:恢复和发展农业经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正常经济秩序。(2分)(3)变化趋势:中国──迅速增加;苏联──总趋势是下降,与中国差距拉大。(2分)
原因:中国──废除人民公社体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苏联──未从根本上冲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2分)(4)经济政策的制定必须与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的基本条件;从本国国情出发,及时大胆地对原有经济体制进行改革。(任意两点即可,其它符合题意的说法可适当给分,但总分不得超过2分)(2分)
27.(1)原因: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农业精耕细作需要大量的人口。(2分)影响:造成中国社会发展迟缓。(1分)(2)特点:人口增加迅速;城市人口比例上升。(2分)原因:进行工业革命,农业和工业的进步促进了人口增加;圈地运动的开展,使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城市化进程加快的推动等。(其它言之有理也可给分)(3分)(3)特点:从1950年到2050年世界总人口持续加速度增长;不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率远超发达国家。(2分)影响:导致全球性问题如人口膨胀、资源短缺、能源危机、粮食不足和环境污染等日益突出;进一步加剧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2分)
28.(1)时期:工场手工业发展阶段(或资本原始积累阶段)(1分)有利条件: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和掠夺;政府的鼓励和推动等。(3分)(2)原因:西方国家加剧对中国的商品输出;中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受到严重排挤。(2分)影响:加速了自然经济的解体,抑制了中国民族工业发展,便利了西方列强控制中国经济命脉。(3分)(3)体系:关贸总协定。(1分)评价:有利于美国的经济扩张;顺应了经济全球化趋势,促进了世界经济的稳定与发展;反映了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的趋势。(3分)
29.(1)现象:“价格革命”。(1分)影响: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解体,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也加快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3分)(2)标志: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1分)因素:经过两次世界大战与一次经济大萧条,英国经济实力衰落,英镑黯淡退场;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增。(2分)(3)时代主题:欧洲一体化。(1分)意义:欧元诞生是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具有历史意义的里程碑,有利于整个欧洲经济的稳定发展;同时有利于加强民众的欧洲认同感,进一步加快欧洲一体化的进程。(3分)
作者简介
:宋逸如,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历史教育专业,从事高中历史教学17年,曾在《考试报》《中学生学习报》《少年智力开发报》《中学政史地》《历史学习》等多家报刊发表文章,并参与《导与练》等教辅资料的编写工作。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上一篇:
必修2期末测试卷
下一篇:
必修2期中测试卷(第1~4单元)
收藏
挑错
推荐
打印
栏目列表
考点知识点解析
同步检测
同步拓展
教材习题答案解析
学习方案、课件
随便看看
高中语文语法基础知识全面讲解
快速提高成绩要注意的7大方面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生物实验设计与评价
苯丙酮尿症的成因与典例解读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考点知识解读 直
1994年高考语文试题
《动物游戏之谜》特色鉴赏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问题探究
《宇宙的未来》预习提示
高中语文
综合辅导
必修一
必修二
必修三
必修四
必修五
选修课程
学习方法
解题技巧
基础知识
文言文
诗词鉴赏
现代文阅读
文学常识
作文
分级阅读
高一试题库
高二试题库
高三试题库
专项训练
高中数学A版
综合辅导
必修一
必修二
必修三
必修四
必修五
选修1-1
选修1-2
选修2-1
选修2-2
选修2-3
选修4-1
选修4-4
选修4-5、4-7
教材答疑
学习方法
解题技巧
知识点总结
公式大全
课外阅读
高一试题库
高二试题库
高三试题库
高中数学B版
综合辅导
必修一
必修二
必修三
必修四
必修五
选修1
选修2
选修4
高一试题库
高二试题库
高三试题库
高中英语
综合辅导
必修一
必修二
必修三
必修四
必修五
选修六
选修七
选修八
选修九
选修十
选修十一
学习方法
语法与词汇
听力
阅读理解
作文
高一试题库
高二试题库
高三试题库
高中物理
综合辅导
必修1
必修2
选修1-1
选修1-2
选修2-1
选修2-2
选修2-3
选修3-1
选修3-2
选修3-3
选修3-4
选修3-5
实验指导
学习方法
解题技巧
知识点总结
课外阅读
高一试题库
高二试题库
高三试题库
高中化学
综合辅导
必修一
必修二
选修一
选修二
选修三
选修四
选修五
选修六
学习方法
解题技巧
知识点总结
实验
方程式
课外阅读
高一试题库
高二试题库
高三试题库
高中生物
综合辅导
必修一
必修二
必修三
选修一
选修二
选修三
学习方法
解题技巧
知识点总结
实验
高一试题库
高二试题库
高三试题库
高中历史
综合辅导
必修1
必修2
必修3
选修1
选修2
选修3
选修4
选修5
选修6
学习方法
解题技巧
知识点总结
教材答疑解析
课外阅读
高一试题库
高二试题库
高三试题库
高中政治
综合辅导
必修1
必修2
必修3
必修4
选修1
选修2
选修3
选修4
选修5
选修6
学习方法
解题技巧
知识点总结
高一试题库
高二试题库
高三试题库
高中地理
综合辅导
必修一
必修二
必修三
选修1
选修2
选修3
选修4
选修5
选修6
选修7
学习方法
解题技巧
知识点总结
课外阅读
高一试题库
高二试题库
高三试题库
高中日语、俄语
日语辅导
日语试题库
俄语辅导
俄语试题库
学习方法
学习计划
课前预习
经验技巧
高中竞赛
数学竞赛
物理竞赛
化学竞赛
生物学竞赛
信息学竞赛
英语竞赛
作文竞赛
学习方法